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原文|注釋|賞析
謝脁
灞涘望長安②,河陽視京縣③。
白日麗飛甍④,參差皆可見。
余霞散成綺⑤,澄江靜如練⑥。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⑦。
去矣方滯淫⑧,懷哉罷歡宴。
佳期悵何許⑨,淚下如流霰⑩。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11)。
·注 釋
①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長江南岸。京邑:指南齊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②“灞涘”句:漢末王粲因避亂離開長安時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的詩句。涘,岸。
③“河陽”句:晉代潘岳在河陽做官時曾有“引領望京室,南路在伐柯”的詩句。以上兩句是以古人的望京比自己的望京。
④麗:作動詞用。意為使之明麗。甍(meng):屋脊。
⑤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⑥練:白色的綢絹。
⑦芳甸:芬芳的郊野。
⑧滯淫:淹留,久留。
⑨佳期:指回來的日期。何許:哪里。
⑩霰(xian):小冰粒,俗稱雪子。
(11)鬒(zhen):頭發稠而黑。
·導讀入境
詩人謝脁當時將要離開都城建康去宣城任職,登上三山,回頭遙望京都,眷戀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想起前人“回首望長安”的詩句,我心戚戚,似有同感。夕陽照射著高聳如飛的屋脊,光彩明麗,高高低低,清晰可見。還沒消逝盡的晚霞似綺麗的錦緞鋪撒在天邊,澄澈的江水平靜明亮,反射著太陽光,美似白絹。喧叫的鳥群落滿春天的沙洲,數不盡的鮮花開滿了芳香的郊野。可我將要離開如此美麗的京城長久地寓居外地,真可懷念啊,與親友歡聚的宴席。況且此去,長路漫漫,仕途難測,更不知何時是歸期。心中無限愁悶,眼淚如雪珠般滴落。有情人太懂得思鄉的滋味了,又有誰不因這思鄉的痛苦而鬢發變白呢?
·賞 析
這首詩寫作者離京赴任之前,登三山眺望所見都城景象,并表達了他的眷戀難舍之情。作者懷著離別之情觀察這里的景物,使景物似處處含情。無論是絢麗的晚霞還是清澈的江水,也無論是啼鳴的春鳥還是遍地繁花都讓詩人難割難舍,就是那上翹如飛的屋脊也讓人心生愛戀。雖然作者在此之前可能不止一次地登山遠眺,但這一次面臨去國懷鄉,自然“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詩人借眼前美景抒發心中離情別緒,觀察細致,描寫逼真,風格清新秀麗。其選詞煉字更為佳妙。第三句“麗”字活用,使晚霞中京城建筑的壯麗景象躍然紙上,詩句意趣大增,與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之句異曲同工。第七句中“覆”字形象寫出棲息在“春洲”的小鳥之多,表現出一派生機,而此意不是一個“多”字所能概括的。尤其是“淚下如流霰”一句,把眼淚比喻成雪粒,既寫出作者想到將來時世難料又不知歸期感傷之際淚珠簌簌下落的情態,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那每一滴飽含眷戀的眼淚的分量,使詩句內蘊豐富。至于“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更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都稱頌過的膾炙人品的佳句。
·思考題
1.這首詩開頭為什么引用前人詩句?
2.這首詩中直接描寫景物的是哪幾句?這樣的景物特征與詩人表達的感情相符嗎?
上一篇:陶淵明《歸園田居》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