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謝池春》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①陣云高、狼烽夜舉。②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③笑儒冠、自來多誤。④ 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⑤漫悲歌、傷懷吊古。⑥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⑦嘆流年、又成虛度。
【注釋】 ①從戎:從軍。殘虜:殘余之敵。虜,指金兵,與“胡”等均系古人蔑稱外族的詞。②狼烽:段成式《酉陽雜俎·毛篇·狼》:“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③朱顏青鬢:紅顏黑發,指年輕時。此指放翁于乾道八年(1172)在漢中戍衛前線事。④儒冠多誤:用杜甫《奉贈常左丞丈二十二韻》詩“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意。⑤夢斷:破滅,落空。吳楚:指稱東南,與西蜀相對言。⑥漫:空,徒然。⑦秦關:秦時所筑關塞如函谷關等,泛指邊關。
【譯文】 我壯盛之年曾從軍漢中,那時豪氣壯概實足以吞滅敵軍。戰場上,兵騎過處,塵埃高揚,到夜晚則只見狼煙烽火四舉,壯觀之極。當年紅顏黑發,意氣豪俊的我,擁荷著兵戈,巡視在前線,真正快意啊!直覺得書生空喊報國往往多誤事,唯有投身行伍才是實踐壯志之途。
然而,誰知這也如一場空夢,建功立業的理想竟又落空,現今卻閑散于吳楚的江湖成了草野逸民!徒然悲歌長吟,只能寫些吊古傷今的詩篇。煙波漫漫,茫然中,望不見邊關在何處。我能不為流光虛擲,年華空老而哀傷么?
【總案】 一個戰士,斗志正酣時卻陡然被迫撤離前線,其濃重的失落感是可以想象的。這種失落感愈是隨著時光推移愈見強烈,所以,陸游晚年詩詞中一再地抒寫此種情懷,原也正常。他是無法排遣掉心頭的猶如繭裹的痛楚,唯有在筆底傾吐方始略覺寬松呵!然而,此情此思實如春草之叢蕪,更遠更深又更生,于是,詩人情不可遏,連篇累牘,吟之不巳,作之不巳。后人嫌放翁詩詞多意境重疊復出,當應從上述角度予以理解。
上一篇:李好義《謁金門》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晏殊《踏莎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