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胡昭衡致朱燾》原文|注釋|賞析
朱燾同志: 您好!
十五日來信及近三十篇大作收到了。雖非宏構巨著,卻也洋洋大觀。(接到后,當即花了兩個晚上)拜讀之后,意外高興。首先,我雖勉乎其難地擔任北京市雜文學會負責人,對北京文藝界并不熟悉;今天才知道國家經委就有象你這樣文思精辟的作者,說明我確是孤陋寡聞。這種意外給我帶來興奮。其次,這是更主要的,我近幾年,非??释s文作者能以滲入和踏進經濟活動領域,更好地為黨的改革與開放政策服務。這一方面需要一些雜文作者學習經濟工作與深入經濟生活,另一方面盼望經濟部門的干部職工隊伍中出現這種人才或業余作家。為此,我曾著文贊揚過青年文學家蔣子龍講企業管理和青年企業家宋履進寫雜文。所以,當我讀到象你這樣的工作干部寫出如此豐采的文章,意外的振奮是很自然的。
來信太客氣了。我是實實在在的“萬金油”干部,摸過的工作很多,精通的學識很少;對于經濟和雜文,我的確都是升堂而未入室。當然,實踐中的體會還是有的。譬如,什么是雜文,我就是題材風格廣泛論者?!峨s文界》一九八六年第三期所刊我的《答文體誚》——“甜酸咸淡隨人口,佳味何必盡麻辣;山卉芥草化野綠,任君獨賞玫瑰花?!薄头从沉宋业摹半s文觀”。我主張雜文藝圃也百花齊放,從發展觀點看待雜文的形式、內容。
送來的二十九篇文章,有的(如《讓質量指標擁有“否決權”》)是否算雜文,可能有爭議;但多數我以為都是賦有新意的雜文,其中不少實屬上品,洵為佳作。如《 “掛聯”與求實》,核心抓住一個“帶鉤的花環”思想就異常新穎: 把它看作動亂歲月 “上掛下聯”的遺風,思路又深了一步; 而展開剖析“移花接木,隨意掛聯” 的那一段,論述精粹,促人反思求實。這類短文,如《虛功與實過》 (依我看她和《從虛功實害談簡政放權》是孿生的姊妹篇,兩者對比起來,我還是喜歡《虛功與實過》)、《球賽與改革》、《活水也須疏導》、《扯皮也是謀私》等篇,均寓有新意,發人深思。說實在的,象《掛聯與求實》與《球賽與改革》,我是寫不出來的。
自然,事物總可以兩面看,送來的諸多文章也不能說沒有缺點和不足之處。試舉《為填“會?!?獻石 》,此文總體是好的。但“如今要移 ‘文山 ’,填 ‘會海’ ,很需要這種堅韌不拔的意志” 這一句,“移 ‘文山’ ” 三字用在這里就有語病。既可以理解為 “移文山” 與 “填會?!?并除二弊之意,也可以誤會為移 “文山” 之后的填“會海” (那樣會“石” 越填,“?!?越漲)。其實,統觀全文,此處“移‘文山’ ”三字,是完全可以刪略掉的。其次,文章結語是填掉“會海”; 由此,我想到,如果文中某處有這樣一句話——“會還是要開的,如確屬必要”——就更妥切些。第三,我想,如果在“坐直身體”之后,“切勿顛倒了‘屁股’和‘腦袋’”之前,加上 “擺正位置” 四個字,似乎更恰當些。由于您來信虛心征求批評,我依老賣老提點粗淺意見。僅供參考,并請鑒諒。
謝謝您,給我這樣一次學習和思索的機會
此致
敬禮
胡昭衡
1986年10月19日于木樨地(1986年12月9日《雜文報》)
賞析 這是胡昭衡同新結識的文友朱燾談雜文寫作藝術的信札。千余文字,隨意而談,字里行間,洋溢著真摯的熱情,流貫著文友之間情感的交流。他論人評文,不捧殺,不空泛,不浮淺,一切從雜文寫作的內在規律出發,進行剔骨抉髓的分析。在人不經意中提出了新的雜文寫作理論,表現出作者敏銳的藝術觸悟和精微的藝術把握。
一,雜文以說理為能事,“論如析薪,貴能破理”。中國當代社會的“薪”是什么?是經濟改革。雜文“只有滲入和踏進經濟活動領域”,才能“更好地為黨的改革與開放政策服務”。這就為雜文打出了一面不同于以往任何時期的戰斗的旗幟。
二,倡導題材要廣泛,風格要多樣?!疤鹚嵯痰S人口,佳味何必盡麻辣,山卉芥草化野綠,任君獨賞玫瑰花?!彪s文靈動,其寫法不循一路,不拘一格。此論符合于雜文的內在品格。
三,在文學的家族中,雜文只是徑尺之木,方寸之土,特別講究語言的精煉,準確,形象。這一主張,由作者對《為填“會海”獻石》一文的語言所作的分析和修改折射出來。你看,論析體現出作者的精思,修改的文字又是如此恰切、精湛。我想,如果作者缺乏對雜文語言運用的內在藝術體驗,是寫不出此等切中肯綮的文字的。
總括說來,作者論及雜文寫作,此三點確實是“神游其中”,其精辟的見解,是啟迪當代雜文作者進行寫作的藝術箴言。這原因,就在于作者本人是一位雜文寫作的行家,有他長期的藝術體驗,寫作感受。
上一篇:賀青《老銅鑼匠的故事》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羅大經《能言鸚鵡》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