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常《拾麥女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元]馬祖常
壟雉飛,桑扈鳴,老蠶入簇繭欲成。原頭腰鐮者誰子?刈麥歸家作餅餌。心知棲畝有滯穗,惻惻忍收寡婦利。寡婦持筐衣襤褸,終朝拾麥滿筐管。兒啼婦悲灶無火,寒漿麥飯哺時取。豈不見貴家妾,豈不見娼家婦,繡絲系襦蓮曳步。銀刀鲙魚佐酒杯,狎坐酣歌愁日暮。拾麥女,拾麥女。爾莫嗟,爾莫憂,人生賦命各有由。前年貴家妾,籍入為官婢。今日娼家婦,年老為人棄。貧賤艱難且莫辭,畢竟榮華成底事?
本篇是馬祖常所作的擬樂府詩。詩作一開始所展現的情景是,麥收季節已經到來,農民正用剛剛收割的新麥做成的餅餌,在嚐鮮食用。善良純樸的農民明明知道,麥地里還滯留著一些零星麥穗,卻有意不去清理揀拾,因為有個貧窮的寡婦要到地里拾麥,實在叫人不忍心毀掉她賴以維持生理的唯一的、然而又是微薄渺茫的指望。接著,詩人直接描述寡婦拾麥的情況和家計的艱難,她衣衫襤褸,終朝拾麥,筐筥內填滿了麥穗,幼小的孩子餓得哇哇哭叫,使她感到揪心般的疼痛。但是,麥收季節是短暫的,每年不過十天半月,從早到晚,累得腰疼腿酸,拾得的麥穗即使把攜帶的筐筥裝滿,簸揚以后,也未必能得到一斤二斤的麥粒,用以糊口是困難的,所以,她家里總是灶內無火,炊煙不起,在餓得難以支持的時候,吃一點寒漿麥飯。所謂“寒漿”,就是清冷的水; “寒漿麥飯”,就是用清冷的水煮些麥仁湯。詩的第一層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描寫極為真切,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接著,詩人寫了“貴家妾”、“娼家婦”的豪華奢侈生活。從穿戴打扮看,她們“繡絲系襦”;從飲食起居看,她們“銀刀鲙魚”、“狎坐酣歌”,可謂花天酒地,醉生夢死。與拾麥女子相比,確有天淵之別。
但是,這樣的糜爛生活,并不值得羨慕。詩人以對拾麥女充滿同情、對“貴家妾” “娼家婦”的鄙夷不屑的明確態度,勸慰拾麥女子不要怨嗟,不要憂傷, “人生賦命各有由”,別看那些“貴家妾” “娼家婦”眼前享樂,保不準風云有變,禍生不測,一旦主子和靠山倒臺,自身便會淪官婢,年老色衰,終究會遭人遺棄。所以,要樂天知命,挺得住貧賤艱難。富貴榮華,不過是過眼煙云,是指靠不住的。
拾麥女生計艱難,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疾苦,而群眾的疾苦,詩人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但詩作中所表露出的也只是同情而已,卻未能也不可能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至于產生這種情況的根源,也沒有觸及。這同作者的身份地位和歷史局限性有關。馬祖常身居高位,做過禮部尚書、御史中丞等大官,接觸窮苦老百姓的機會畢竟有限,對人民疾苦的了解也不可能多么深刻,因而對造成百姓艱難困苦的原因既缺乏認識,也難以從根本上進行揭露和抨擊,便把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和階級對立的尖銳矛盾,歸納到命運的安排。我們對古人不應該提出不顧及歷史條件的苛求,卻也不能不實事求是地指出,詩人所宣揚的“人生賦命各有由”的觀點是庸人之見,它只能模糊人們的辨識力,減弱人民群眾向貧困和命運進行搏擊的意志和信心。
這首詩描寫田園風光靜中有動,由此及彼。本來麥收季節,忙碌異常,或開鐮收割,或拉磙碾場,但在此詩中既看不見麥地里的刈麥情景,也聽不見麥場上的喧鬧,出現在人們眼簾和耳畔的是“壟雉飛”“桑扈鳴”, “老蠶入簇繭欲成”的景象,這樣入此及彼地映襯出農民的麥地里忙碌,壟上的雛雞和樹上的青雀,也許由于無人飼養和管束,而在那里鳴叫、飛奔,一派動態,情景逼真。
語言平易淺近,本是古今樂府詩的共同特點,此詩明白如話卻又婉轉富有情致,并無鄙陋粗俗之嫌,且在婉轉中揉進深邃的思緒,耐人品味,收到使人舉一反三之效。例如“銀刀鲙魚佐酒杯,狎坐酣歌愁日暮”的詩句,生動地描繪出了“貴家妾” “娼家婦”的侈奢淫靡, 自然會使讀者由此引起聯想深思,痛恨那些達官貴人和紈袴子弟偎紅依翠的庸俗丑惡,具有較豐富的內涵。
上一篇:黃景仁《擬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惲《捕魚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