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七言詩·插花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邵 雍
頭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經兩世太平日,眼見四朝全勝時。
況復筋骸粗康健,那堪時節正芳菲。
酒涵花影紅光溜,爭忍花前不醉歸。
【原詩今譯】
美人頭插著花枝,映入宴上的酒卮,
卮中酒光又照見美人容貌宛如花枝。
我已六十花甲,經過兩世太平日子,
親眼瞧見四代君王國富民安全盛時。
況且,我硬朗的身軀實在康強無疾,
再加上宴會又設在花柳弄晴的芳春。
酒波中,美人的倩影不時晃漾閃現,
看到這情景呵,叫人怎不盡興醉歸?
【鑒賞提示】
如果正當春回大地、萬物芳菲的時節,你與朋友相會,高談闊論,加之美酒飄香、觥籌交錯,此時此刻你怎能不為生活陶醉呢?你會熱愛生活,想狂熱地度過這生活,飽滿而又完全地享受生命。邵雍雖是北宋有名的道學家,但這首《插花吟》卻坦率而生動地表達了這種生命的感情。
據記載,宋時,洛陽人好花,春天,城中居民無論貴賤老幼皆有插花的習慣,這首詩大抵由此引出。
詩一開始,就意在創造一種良辰好景、美酒飄香的氣氛。“頭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寫的是花與酒的關系,前一句從酒來寫花,而后一句則從花來寫酒,回環道來,寫出了鮮艷的花朵映襯著純清的酒,酒的醇香與花的芬芳之間的交互融合。而這里的花朵卻并非園中的花,而是詩人按地方風俗插在頭上的花,這樣在酒與花交相輝映的迷離景色之中,就將詩人和他的情懷滲入其中。真可謂色、香、味俱全。
在此良辰美景中,詩人想起了自己已經經過了兩世六十年的歲月,想起了自己的經歷,并且對自己所過的“太平日”和“四朝全勝時”既感到欣慰,感到僥幸,又有一種由衷的贊美之情。這種經歷使詩人深感樂觀。
詩的頸聯,詩人的思緒又從這種對身世的回味中收回到目前。“況復筋骸粗康健”,是一個六十歲老人對自己身體狀況很滿意又很謙遜的說法。但在語氣中卻有一種掩蓋不住的樂觀,表現了詩人不服老的頑皮和活力。“那堪時節正芳菲”,實際上只是在不服老的內心情緒上加添了一種外在時令的襯托,使這種樂觀和活力更生動,使那不服老與芳菲時令結合起來,相互激發,萌動春意,具有了有意樂爭春,“老夫聊發少年狂”的青春意味。
末尾,詩緒又回到眼前景物,再次展現了酒、花、人相輝映,相滲透的沉醉、歡樂的氣氛。這種氣氛與那“老夫聊發少年狂”的青春意味相融匯,便結晶出詩的末句:“爭忍花前不醉歸。”盛開的花,飄香的酒,還有不服老的人,三者揉在一起,一切都那樣洋溢著生命力,那樣歡樂,那樣沉醉心迷,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人爛醉如泥呢! 如果不醉似乎對不起自己、對不起花、對不起那酒,所以詩人用“爭忍”兩個字,恰切地寫出了這種情不自禁的本我流露。
有人說這首詩表現的是享樂主義,但是“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兒女情長,未必就英雄氣短。問題在于人是一個生命。也有人會說作者的思想似乎有點俗氣,但他俗氣得可愛,俗氣得真純,俗氣得頑皮,俗氣得徹底,便自有其一番詩意,自有其灑脫和不羈。
上一篇:晁說之《七言詩·打球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五言詩·旅夜書懷》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