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婆羅門引》原文賞析
春盡夜
晚鴉飛去,一枝花影送黃昏。春歸不阻重門。辭卻江南三月,何處夢堪溫?更階前新綠,空鎖芳塵。隨風搖曳云,不須桂棹朱輪。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還照舊釵痕。登樓望,柳外銷魂。
夏完淳于明亡后的詞作,充滿黍離之感,讀來動人肺腑。沈雄《柳塘詞話》評曰:“夏存古《玉樊堂詞》……慷慨淋漓,不須易水悲歌;一時凄感,聞者不能為懷?!?轉引自王昶《明詞綜》卷七)既揭示出夏詞的強烈感染力,又指出其詞作不是“易水悲歌”式的直接抒懷。本詞即寓國恨于閨怨,寫得情深語摯,寄托遙深。
全詞緊扣詞題“春盡夜”,細膩地刻畫閨中思婦于暮春月夜的感受。上片側重寫花草,下片側重寫云月,借花草早無人觀賞、云月更倍添惆悵,層層渲染思婦的離愁別恨。
先看上片?!巴眸f飛去,一枝花影送黃昏。春歸不阻重門?!遍_篇即點明詞中情境,乃是閨閣暮春之夜?!八忘S昏”,指夜色來臨;“春歸”,指春夏代序;“不阻重門”,為倒裝句?!按簹w不阻重門”,意謂緊閉的重重門戶,也無法將春色鎖住。這既披露出思婦對時光流逝的無可奈何,也揭示出思婦早已無心外出,日日閉門獨居?!稗o卻江南三月,何處夢堪溫?更階前新綠,空鎖芳塵?!币庵^送走江南的春天,連重溫鴛夢的機會也將失去;而多日來為求作一枕春夢,思婦竟連庭院也懶得邁進,以至階前綠草萌發、芳塵委積。這表明即使能鎖住春色,思婦也不會有心觀賞。其離愁之重,別恨之深,讀之令人凄惻。
再看下片?!半S風搖曳云,不須桂棹朱輪。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這幾句點明此夜天空只有淡淡的疏云,詞意大略是說:暮云無須車船運送,只一陣清風吹來便四下飄散,此刻只有透過梧桐樹梢,才能約略見到幾塊云朵?!岸嗲轲┢?,怕明宵、還照舊釵痕。登樓望,柳外銷魂。”意謂正因暮云疏淡,月色顯得分外明亮,孤棲難寐的思婦,不禁對月傷懷,惟恐明夜月下,依舊這般清冷;由于寂寞難耐,起身登樓遠眺,當年送別之處,依然杳無人影,不見伊人歸來,怎不令人銷魂?此情此境,讀之宛在目前。思婦情懷之癡,盼歸之切,令人黯然神傷。
簡言之,詞作對思婦的心理,刻畫得真切細膩。重門不開,階前草綠,倚窗望月,登樓遠眺,這一個個典型生動的細節,婉約而又清晰地呈現出人物的幽微心緒,已足堪稱佳作。而思婦的閨中幽怨,實則是志士的故國之思,更加令人叫絕。前者越是寫得凄楚動人,后者越是顯得椎心泣血。細細咀嚼詞意,怎不令人深受感染?詞人的易代之悲,沛然溢于言表。
夏詞的創作手法,明顯地繼承了《楚辭》中以美人芳草抒政治懷抱的傳統。況周頤即以本詞為例,明確指出夏詞的淵源:“明夏節愍完淳,年十七殉國難,詞人中未之有也。其《大哀》、《九哀》(均為夏作品名)諸作,庶幾趾美楚《騷》。夫以靈均(屈原字)辭筆為長短句,烏有不工者乎?”(見《蕙風詞話》卷五)讀夏詞,不能不把握這一特點。
上一篇:《項廷紀·太常引》原文賞析
下一篇:《宋俊·小重山》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