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陳羆齋·躍鯉記(第二十六出蘆林相會)
姜詩與妻龐氏三娘孝奉母親。姜母因病,需飲江心之水,氣血方暢。龐氏前往汲水,遇狂風急浪,取水未成。鄰居秋娘從中挑撥,姜母懷疑龐氏私貪衣食,居心不良,便命姜詩將妻休棄。龐氏投奔鄰里王母,織麻為生,但不忘孝養。因知婆婆喜食江鯉,便設法換取。龐氏拾柴煮魚在蘆林與姜詩相遇,姜詩方知妻子之孝心,龐氏暗地調羹作鲙,央王母送給婆婆。一日姜詩前去取江水,又遇風浪而不得,母子才信龐氏前番遭屈。適值鄰母上門,一一述說龐氏孝行,秋娘的謊言也被戳穿,于是頓釋前嫌,合家團圓。其事感動上蒼,姜宅邊上忽涌出一股泉水,味同江心水。且每日躍出鯉魚一對。朝廷知其夫婦大賢,遂封姜詩為江陵縣尹。
(旦上唱)
【步步嬌】 買魚作鲙供甘旨,來到蘆林里,撿取這枯枝。遙望前村,有個人來此。待奴家仔細看分明,卻原來是姜郎至。但不知姜郎來此何干?不免立地等他,問取婆婆的病體若何。且站在一邊,等待他問取因依,便見真來歷。
【前腔】 (生上唱) 驅馳不憚多迢遞,自古道父母有疾,子意何安。使我心憂慮,前去覓良醫。偶見一佳人,立在蘆林里。遠觀未審,近睹分明,卻是吾不孝之妻。未審他有何因依。我欲回去,老母患重,如之奈何? 欲待要過去呵,只恐怕相羈滯。(旦見生) 姜郎,我和你夫妻之情,今日相逢,相叫一聲也無妨,為何望望然而去? (生) 三娘,我和你恩斷義絕之人,路途相逢,不須施禮。咱和你各自奔前程。(旦) 豈不念夫婦恩情? (生) 三娘,撒手! 難顧恩和義。
(旦) 姜郎,我冤遭責遣,未犯律條,衾枕盟誓未寒,兒女恩情尚在。素來重義,何出輕言? (生) 三娘,我和你覆水難收,斷弦難續。天倫既已義絕,夫婦畢竟禮無。歧路相逢,不須詢間。(旦) 親在兒不遠游。況且婆婆患病,為子者藥必親嘗,寢不解帶,才是子道。何故擅離膝下? (生) 呀! 婦人家晝不游庭,何事亂走蘆林? 若無濮上之期,定有桑間之約。(旦) 姜郎,任你縱起秋胡之疑,難敗我羅敷之德。百年終望,一旦成虛。(詩)憶昔當年適嫁君,中途見棄為何因? 妾身未必違條例,抵甚相看陌路人? (唱)
【降黃龍】 我為伊執釜搡觚,指望舉案齊眉,百年相逐。姜郎,當日婆婆逐我出來,未審有何緣故。今日幸得相逢,細說明白,使奴終心無怨,那一日朦朧見棄,今日里偶爾奇逢,望姜郎傾心剖腹。(生)誰教你逆理亂常,有乖婦道! (旦) 姜郎,棄妻有七去之條,念奴家未犯七去條目,緣何將咱做一個叱狗鮑宣,蒸黎魯婦? (生) 賤人,今日依你講起來,道丈夫無故棄妻,你可知罪莫大于不孝? 你不孝親姑,焉得無罪? (旦) 糊涂: 你道奴不孝于姑,有甚么行藏暴露?
(生) 娶婦從來為養親,養親何故起虧心。從夫不把親姑孝,不孝親姑孝甚人? (唱)
【前腔】 當初,我與你結發情孚,父母養兒子,娶媳婦,望他那一件? 只為寒則進衣,饑則加食,指望你將甘旨供調,誰知你把我門風玷辱。(旦) 自適姜門,戶庭未出,蘋蘩中饋,未嘗有缺,怎見玷辱門風哩? (生) 好惡! 你瞞昧欺姑,全不想有乖法度。(背云) 我今日要往飛云洞甚急,不期蘆林遇這賤人,延阻去路。欲待回去,母病難痊,怎么是好?躊躇,三娘快站開,念姜詩有事關心,休得將人耽誤。(旦) 姜郎,夫妻乃五倫之一,義不可絕,豈可中道而廢,以致妻子孤貧失所? (生) 謾說道受孤貧,豈不聞覆水難收會稽愚婦?
【前腔】 (旦) 虛誣; 只落得負屈含冤,無門控訴。天,不知哪個天殺的唆逗婆婆,將奴趕出,玉石難分。奴本是潔玉無瑕,卻被青蠅玷污。(生) 三娘,你今日枉自嗟嘆,當日婆婆趕你出來,只為你汲水歸遲,因此性發難容。休怨傍人道論。(旦) 姜郎,你不說起水來也自罷了,說起水來呵,危途那一日風狂浪阻。姜郎,不得一個白須公公相救,莫說是一個妻子,便是十個也不得見你了。險些兒一命歸泉路。(生) 不孝之婦,死何足惜。(旦) 呸: 人非堯舜,焉能無過?只為汲江水這些事,你就出妻子在外哩! 好似啞子吃荼毒,俺這里有口難分,他那里迷而不悟。
(生) 三娘,雖則夫婦之道,不可不親,奈先王之法,亦不可以不尊。
【前腔】姜詩,非迷而不悟,但只要承順堂上怡顏,難顧得枕邊私欲。(旦) 姜郎,我被婆婆趕出外,衣不遮體,食不充口,為何全不見憐? (生) 既道是衣食無措,何不轉回鄉故? (旦) 姜郎,奴家豈沒有娘家不成! 妾承父母之命,遣事君子,臨行之時,母親在廳堂之上遞我一杯酒,他道:“兒你到人家作媳婦,一要孝順公姑,二要承順丈夫?!苯袢諢o故被遣而回,見吾親族,豈不汗顏? (生唱) 既無顏再轉江東,何不去別選個豪富? (旦) 差矣。自古道: 一與之醮,終身不改。我到你家,生下安安七歲,還叫我嫁人,辱身喪節,夫,虧你說得出口! (生) 既不嫁人,終身靠誰? (旦) 寧死于鄰母之家,決無他適。(生) 癡愚,他守寡孀居,況且窘迫貧孤,怎倚他朝飡暮宿?
(旦作悲吁) 好苦! 天! (生) 三娘,不須啼哭。你有三罪得于婆婆,方才趕你出來。(旦) 姜郎,第一件如何? (生) 街坊私去買肉雞,稱說婆婆慶壽時; 臨朝那見雞肉面,私造口福太心虧。(旦) 第二罪? (生) 私買梭布做汗衫,絮言慶壽我萱堂;臨期那見衣衫面,私置衣穿意不良。(旦) 第三罪? (生) 背地焚香在后園,三言四語祝蒼天; 三張桌子高層起,咒罵婆婆你不智。(旦) 姜郎,你說奴一不孝,私造口腹,你家又沒三廚五灶,瞞得過婆婆與你,瞞不得七歲安安。(生) 安安是個娃子,你將一片肉,一個雞肘與他吃了,再也不肯說了。(旦) 夫,你回去,手拿一根荊條,叫安安跪下,打他幾下,必然就說。(生) 可見婦人心歹,你例吃鳴肉,反叫我打孩兒。(旦) 夫,奴家認去罷。(生) 不愁你不認。(旦) 你說二不孝,私置衣穿,你家又沒有大箱小簣,你回去拿鑰匙開看,若有新衣服,奴家死也瞑目。(生) 未起此心,先有此意。寄在鄰家。誰管你不成。(旦) 夫,奴家也認去罷。(生) 一是真,百是真,不愁你不認。(旦) 夫,說三不孝,在后花園中層起三張桌子,焚香咒罵婆婆,姜郎,一張桌子有幾尺高? (生) 一張桌子有二尺五寸高。(旦) 既是一張桌子有二尺五高,三張桌子共有七尺五高,夫,如何層得上去? (生)你下面把條凳子站了足,一層層扶上去。(旦) 且問你后園墻有幾高? (生) 有五尺高。(旦) 既是三張桌子有七尺五高,墻有五尺高,豈無人看見? (生) 外面是秋娘看見,里面是母親見。(旦) 既是婆婆親眼見,何不一把扯住奴家,問個死罪也罷。(生) 那時婆婆扯住你,你是個不孝惡婦,把他一交推倒,怎么了得? (旦) 夫,皆是冤枉,奴家也認去罷。(做哭介) 好苦! 天! (生)謾長吁,你有三逆親姑: 一不合私造口腹,二不合私置衣穿,三不合咒罵親姑。你犯法違條,今日里休想做姜門中媳婦。(旦跪介) 奴家今日跪在你跟前。姜郎,念夫婦之情,務要勸解婆婆收留奴家回去。(生) 起來站退。待我好去。
【水紅花】 (生) 只合偷生遠遁,又何須絮叨叨攔阻我程途。(旦起唱) 非是奴絮叨叨攔阻你程途,怎奈我撇不下冷清清年老的姑,難割舍安安年幼的苦。到于今眼睜睜分散鳳鸞孤。他那里,他那里一樁樁誣奴罪奴,俺這里一天愁冤無剖訴。望夫君說與分明,奴死向黃泉,甘心瞑目。
(生) 賤人,你不思婆婆養孩兒娶媳婦,望他哪一件?
【一枝花】 他當初指望百年圖,養孩兒終身思報補。娶媳婦指望供朝暮。誰知你為已私身,我須念劬勞養育。慈烏尚有反哺雛,卻被你做了傷風敗俗。
【前腔】 (旦) 聽伊言心驚膽戰珠淚簌,他那里怒吽吽,信讒言抵死罪奴。俺這里恨匆匆,被讒言抵死怨夫。這冤苦憑誰分訴? 姜郎,你罪奴家忤逆親姑,不免對天發下誓來: 天地神明,我龐氏若有此心,四體不得周全。我若有瞞姑咒姑,老天鑒察龐氏婦,果有虧心,神明洞燭。
(生) 賤人站開,待我好躦路。
【二犯江兒水】 (旦) 枉讀圣賢書,空在黌門里,你好狠心狠毒。既道是婆婆病臥少支吾,姜郎,你為人子怎不在家看視婆婆? 為何因、在此閑游?不念他身畔無人,菽水荒疏,獨自冷清清,有誰看顧?
(生) 賤人,你說我母親病臥,為著何來?
【前腔】 (生) 我娘須是受塗痛,卻不道為伊抵觸。我今日不憚路馳驅,竟往飛云,特求醫卜。賤人,雖則是婆婆趕你出來,你可遵守婦道,方才是理。賤人,此乃是蘆林幽僻人影疏,豈可在此單行獨步?
(生) 賤人,你今日倒把父母夫家名節一旦不顧,豈不自恥?(旦) 冤家,你且站在旁,聽我道來。(生) 快講來,我要行速。(旦云) 【西江月】 本是夫妻結發,只因搬逗分居,不容分訴付休書,致使參商兩處。只為婆婆患病,心中愛吃江魚。織麻已換在鄰廚,特檢蘆柴炊煮。(生) 你怎知道婆婆愛吃江魚?(旦) 前日鄰姑姑,到我家里來看婆婆,方知婆婆患病,愛吃江魚。(生) 既然如此,見你蘆柴就是真了。(旦指介) 這些也是。那些也是。(生) 三娘,你今日情極至此,始見真心?!疚鹘隆?(生念) 夫婦相隨半世,孩兒撫養成人,焉能一旦逆萱親,必有傍人讒佞。妻,寧耐暫居鄰母,待吾回勸娘親,從頭訴說這原因,轉怒回嗔未定。老娘,我聽他今日之言,你樁樁皆假意,件件是虛情。三娘! (唱)
【忒忒令】 你信著何人讒妬,致令我參商骨肉。妻,你今日里訴衷曲,本是個賢孝之妻,反做了忤逆之婦。(旦) 姜郎,你心下既已明白,何不帶奴回去,怎的這等情辜意薄! (生) 三娘,非是我情辜,又恐怕萱親嗔怒。不信伊能事親敬姑,反道我私妻背母。妻,你婆婆若回心轉意,我夫婦必有完聚之日。倘若不從呵,從此后恩情兩途。妻,可憐你作漂萍飛絮他鄉婦,我作個行缺名虧薄幸徒。(旦) 但愿婆婆回嗔恕,使我破鏡重圓,斷弦再續。
(生作悲介) 妻,你居鄰母家中,我回去勸解婆婆,就著安安來接你。
【憶多嬌】 (旦) 姜郎忍將情意絕,只落得肝腸裂。百年恩愛遭磨折,欲語未言心已結。(合) 蘆林話別,痛殺殺淚珠流血。
【前腔】 (生) 聽伊說、心慘切。負屈含冤遭此孽,恨只恨搬斗心、狼蝎。(合前)
【斗黑麻】 (旦) 慮只慮年老婆婆有誰抬貼,苦只苦幼小安安有誰提挈。結發情成差迭,兩眼相看,喉嚨哽咽。(合) 匆匆話別,徒將衣袂拽,誰挽天河把冤情洗泄。
【前腔】 (生) 非是我薄恩情將伊拋別,怎奈我老萱堂不由人分說。三娘,你賢哉,我已決。誰承望誓海盟山,反遭磨滅。(合前)
【尾聲】 (生唱)恩情俏似湯澆雪,(旦) 兩眼睜睜怎忍別? (合) 就是鐵石人聞也痛裂。(并下)
濮上、桑間: 《漢書·地理志》:“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惫糯蛞灾改信綍?。秋胡之疑: 魯大夫秋胡得官回來,見妻羅敷采桑,便假意贈金相戲,以試貞節。此典系捏合《列女傳》、《陌上桑》而成。七去之條: 舊時女子有無子、淫佚、不敬公婆、多嘴多舌、盜竊、妬忌,惡病七種情況之一,即可休棄。叱狗鮑宣: 《東觀漢記》謂,鮑永事繼母至孝,妻嘗于母前叱犬,而永即去之。永乃鮑宣之子。此處作者誤用。蒸黎魯婦: 傳說曾子以其妻蒸藜不熟而去妻。見 《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黎,當為“藜”。會稽愚婦: 用朱買臣休妻故事。事見 《漢書》本傳。黌 (hong洪) 門: 古代的學校。參商骨肉: 參星和商星一早一晚不相遇。此指骨肉分離。
《姜詩躍鯉記》共四十二出。本事出 《后漢書·列女傳》; 明初南戲有 《姜詩得鯉》,作者當據此改編而成。劇作寫的是古代著名的孝子賢婦的故事。這對夫婦屈意奉侍母親,竭盡全力,忍辱負重,艱難備嘗,縱受萬苦而不辭,執著的孝心終于感動了上蒼,其夫婦均獲得美滿的結局。作品道德勸懲色彩非常明顯。這種思想傾向,在今天是必須加以批判的。但由于劇本委婉曲折地表現了孝子孝婦的慘苦遭際和真實心理,寫出了他們盡管克盡孝道卻不為長上理解反而屢受折辱的悲苦經歷,因而,與其說是對子孝的謳歌,不如說是對“母慈”的急切呼喚和痛苦的渴求。在封建禮教禁錮下,長上無視家庭的客觀條件,可以無休止地苛求后輩,而后輩卻只能唯命是聽,無條件地順從,不準稍作分辯,否則,便是不孝。這種不平等關系中,子孝是絕對的,親慈卻不過是一種裝飾。家長意志橫行,必然扭曲了人倫,給家庭帶來不幸和災難。這在禮教社會人倫物理難以兩全的人們中,易于引發巨大的共鳴; 在今天,人們看到的是孝道倫理對人的行為和思想的扭曲?!短J林相會》一出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標本。
姜詩迫于母命休妻,但他對母親所陳述的兒妻私貪口腹、私置衣物、詛咒婆母這三大罪狀,仍難以深信,因為他和妻子畢竟有過七年多的共同生活,對妻子的品行、為人不能說一無所知,故而,他也曾閃過一念: 妻子應不是母親所說的那種人; 但母親的話就是真理,在孝道規范之下,他豈能做“忤逆”之子,只能唯唯諾諾,一力聽從,毫無獨立人格可言,因而,對于母訓,他不能懷疑,也不敢懷疑,而是努力地為這“真理”尋找能圓其說的理由,使自己于心稍安。那休妻的三條罪狀,用現代愛情婚姻觀看,當然無足輕重,十分荒唐,但在那個封建禮教嚴酷統治的社會中,卻是非同小可,事關緊要。故而,姜詩懾于這一沉重壓力,為顧全母子之義而割舍夫妻之情。龐氏無辜遭遣,含冤莫白而肝腸寸斷。
龐氏一片孝心,卻失歡于婆母,被驅逐出家門。不料在拾蘆柴時,竟意外地遇見丈夫,她多么想向丈夫傾訴衷腸,剖白枉屈,以求得理解,哪想到姜詩卻冷若冰霜,不容分辯。她的一條條聲淚俱下的申述,在姜詩的有色眼鏡之下無一可信,一一予以駁回。柔弱善良的龐氏有口難辯,只能哭一聲:“天! 好苦!”古代婦女處境之悲慘由此可見。兩人一熱切,一冷淡,一個自信可以辯明,一個聽而不聞,不容分說,形成強烈的感情對比。作品層層遞進,波瀾起伏,扣人心弦。觀眾原以為善良的龐氏就此可以辯明冤屈,但處于封建禮教樊籠中婦女的卑賤地位,注定了她的辯也不是,不辯也不是。龐氏滿腔熱望,頓入冰窟。眼見得此冤將永遠難白,不料劇情至此又一跌宕。姜詩得知妻子織麻換得江魚,特拾蘆柴煎煮,便相信妻子確有孝心??嘈纳贽q,不及親見孝行一樁,看來是“以事實為依據”,其實卻正是婦女毫無申辯權利的寫照。作品經這一轉折,觀眾又以為姜龐可以盡釋前嫌,夫婦同歸,但懦弱的孝子,卻不敢向母親直說,在孝道淫威之下,他無計可施,可憐巴巴,他反勸妻子忍耐。至于高堂態度如何,仍為不可知。在這里,作者又設置一個懸念,將劇情步步引向深入,為戲劇沖突的解決再設鋪墊,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本出曲白質樸無華,然而語含機鋒,一波三折,戲劇懸念一環緊扣一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昆劇及許多地方戲至今仍有搬演,成為一個著名的折子戲。
上一篇:古典名劇·趙氏孤兒·趙氏孤兒大報仇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唐英·轉天心(第十九出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