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說之《七言詩·打球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晁說之
閶闔千門萬戶開,三郎沉醉打球回。
九齡已老韓休死,無復明朝諫疏來。
【原詩今譯】
皇宮中的千門萬戶大大敞開,
原來是迎接唐明皇打球歸來。
韓休離開人世九齡已經老邁,
早朝再也聽不到忠直的情懷。
【鑒賞提示】
唐玄宗李隆基,既是聲威顯赫一時的盛唐時代的英明天子,又是沉溺于美色、驕奢淫逸,幾乎斷送了李唐王朝性命的昏君。對于其成敗得失,唐代的文人墨客曾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指出了許多發人深思的問題;而宋人晁說之這首七絕卻從另一角度寫出了唐王朝之所以由盛而衰的原因。這不僅是對唐代歷史的形象化的概括和總結,同時也對宋代統治者有一定的懲儆和借鑒意義。
詩的第一句極寫唐玄宗氣焰熏天,不可一世。閶闔,本是傳說中的天門,但作者為了表現唐玄宗的威嚴和氣勢,特意把它放在句首,使人有望而生畏之感。另外,按實際情況來看,即便是皇家宮殿,即便是皇帝舉行登基大典,也不會有“千門萬戶”同時打開的浩大聲威,但作者在這里巧用夸張手法,著意描寫皇宮的富麗堂皇,著意描寫李隆基的威勢。那么,“千門萬戶”打開,究竟所為何事呢?——“三郎沉醉打球回”,原來,竟是為了迎接這位風流天子打球歸來。“三郎”,是李隆基的小名,晁說之雖然是宋朝人,直呼“真龍天子”的小名未免也有不敬之嫌,更何況它和前句的“閶闔”相對,無形中又增加了幾分戲謔的色彩。“沉醉打球回”,一方面是說玄宗打了球、喝了酒,醉熏熏地歸來,另一方面著重用“沉醉”二字刻畫他醉生夢死、淫樂無度的內在本質。因此,假如我們把這兩句話一比較就會發現:前句“千門萬戶開”,把唐明皇的威勢寫到了極點;后句“沉醉打球回”,把唐明皇的淫樂也寫到了極點;前句把這位風流天子“抬”到了天上,后句又輕輕地把他“放”了下來,在這一“抬”一“放”之間,作者的態度也立然可見了。
詩的后兩句著重揭示唐玄宗之所以能夠這樣淫樂無度的原因:“九齡已老韓休死,無復明朝諫疏來。”我們知道:張九齡和韓休,原都是玄宗朝中的直臣,“嘗諫明皇宴樂,常改容謝之”,對開元、天寶盛世的形成做出過重要的貢獻。可是后來,張九齡以老乞休,韓休不久病逝。表面上看來,作者似乎在直陳史事,對這位 “沉醉打球回” 的風流天子未貶一語。但實際上,這句話中的“潛臺詞”是很多的。其一,九齡為什么會“以老乞休”?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玄宗后期已經不想勵精圖治了,他信任“口有蜜,腹有劍”的奸相李林甫,只愿意聽阿諛奉承的順耳話,要直言敢諫的臣子更有何用? 其二,“無復明朝諫疏來”,似乎是“九齡已老韓休死”的直接結果,實際上又是在暗示玄宗的心理活動:那些討厭的老臣都不在了,我只管花天酒地的玩吧!其三,即便是九齡、韓休都已經不在了,難道朝中再沒有直臣了嗎?不,關鍵是唐玄宗再不任用直臣。因此,詩的后兩句雖然看起來是客觀陳述,實際上處處是在指責玄宗的荒淫誤國。因此,人們還可以進一步想到:那場幾乎使盛大的唐王朝傾覆的“安史之亂”不就是在他 “沉醉打球回” 的醉生夢死的生活中醞釀而成的嗎?假如宋代統治者不認真吸取經驗教訓,不是也會重蹈覆轍、故技重演嗎?《打球圖》篇幅雖短,立意可謂不凡矣!
上一篇:宋之問《五言詩·扈從登封途中作》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邵雍《七言詩·插花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