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五言詩·扈從登封途中作》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宋之問
帳殿郁崔嵬,仙游實壯哉。
曉云連幕卷,夜火雜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鳴萬乘來。
扈游良可賦,終乏掞天才。
【原詩今譯】
帳幔圍著帝王登臨巍峨的嵩山,
氣派盛大,仿佛神仙駕臨云端。
早晨的云霞隨著風兒拂動帳幔,
夜歸路上星光與燈火混雜一片。
千旗飄動,把山谷遮掩得幽暗,
雷鳴深山,是皇帝的萬乘車輦。
這壯美的巡游,值得寫詩獻賦,
可是呀,我缺乏取悅王的才干。
【鑒賞提示】
古時候,皇帝常有出京巡游各地的習慣。出巡時自然要帶上大隊的侍從和護衛人員,浩浩蕩蕩,威風八面,以顯示“君臨天下” 的煊赫氣勢和至高無上的尊嚴,這些跟隨的人眾就是所謂“扈(hù)從”了。宋之問這首《扈從登封途中作》即是詩人作為文學侍從,追隨皇帝 (舊注以為是高宗李治)出游登封時所作。
登封即今河南省登封縣,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岳嵩山就在其境內,這首詩即寫皇帝帶領大隊人馬登臨嵩山的盛大場面,極盡歌功頌德之能事。首聯從錦帳搭成的臨時宮殿寫起,說皇帝住在這樣的行宮里,自山下望上去猶如神仙在天上一般,并用一個“壯”字概括出登山聲勢的浩大。中間兩聯是對“壯”字的具體描寫,“曉云”,“夜火”二句極言帝居之高,上接云天,“谷暗”、“山鳴”二句寫其儀仗之盛隨從之眾,滿山滿谷,嘆為觀止。據說,漢武帝當年登上嵩山時,聞山有聲而鳴,如呼萬歲之聲,這里的“山鳴”二字即暗用此典。總之,這四句是正面歌頌的中心內容所在。末一聯,從扈從感想說到作詩之事。“掞(shàn)”者,舒也。“終乏掞天才”的意思是說可惜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取悅于天子的才華,所以寫不出更美妙的詩句來。這當然是作者的自謙之詞,也是作為一位文學侍臣在皇帝面前起碼應有的虔敬恭謹的態度,這就是所謂“得體”了。
這首詩,頭尾相應,結構完整,對仗謹嚴,造語精工是其所長,從思想內容上說,今日看來固屬平庸無奇,也沒有多少積極的意義,但在當時卻無疑是封建帝王最喜聞樂見的一曲頌歌了。《舊唐書》本傳曾記載宋之問以詩取寵的故事,說武則天有一次游洛陽龍門,令從臣賦詩,東方虬詩先成,武后賜以錦袍,及至讀了宋之問的詩后,認為比東方虬的更好,便從東方虬手中奪過錦袍轉賜與宋之問以為嘉獎。可見,這位宮廷詩人還是很有些“掞天”的才華的,此詩亦其一例。
上一篇:張說《五言詩·恩制賜食于麗正殿書院宴賦得林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晁說之《七言詩·打球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