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雜詩七首·雜詩七首(其七)》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攬衣出中閨,逍遙步兩楹。閑房何寂寞,綠草被階庭。
空室自生風,百鳥翔南征。春思安可忘? 憂戚與我并。
佳人在遠道,妾身單且煢。歡會難再逢,芝蘭不重榮。
人皆棄舊愛,君豈若平生? 寄松為女蘿,依水如浮萍。
束身奉衿帶,朝夕不墮傾。①倘終顧盼恩,永副我中情②。
這首詩亦題作《閨情》,是曹植愛情詩中很有價值的一篇。
詩的主人公大約是一個貴家少婦。丈夫在外,她孤守空房,精神無所依托,感到空虛。于是披上衣衫,走出房門,緩步在門前徘徊,一副百無聊賴的情狀。作者在這里通過動作的描寫表現了她孤寂的心態。她來到室外,目的在于散心??捎超F在她面前的卻是整個院庭連同臺階都被綠草覆蓋著的景象,好象從未有人走過似的,顯得十分蕭瑟、凄涼。顯然這不僅不能驅散她心中的寂寞,反倒增添了許多愁緒。這里以凄涼的景色映襯孤寂的心境,收到了以景寫情的效果。接著點明秋天的時節,冷風從門孔往里吹去,百鳥紛紛向南飛歸。這正是游子回歸的季節,可自己的丈夫在哪里?毫無訊息。這時壓抑在思婦內心的春情再也按捺不住,涌上心頭,脫口而出:“春思安可忘? 憂戚與我并。佳人在遠道,妾身單且煢。”這里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了她孤寂、悲涼、感傷的心情,十分有力。至此一個孤苦的思婦形象已經出現在我們面前了。當然在這里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她的表層心態。
可貴的是作者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發掘了思婦的深層心態。封建時代男尊女卑,丈夫休妻,妻子失愛的事并不少見。丈夫久客他鄉,當歸不歸,自然不能不觸動她敏感的神經,使她產生疑慮。詩中寫道,她擔心“歡會難再逢”,深恐如同開過花的白芷和蘭草不再開花一樣,從此失愛,被丈夫遺棄。因此他不由得發出“人皆棄舊愛,君豈若平生”的疑問。這個疑問集中地揭示了她內心深處對自己命運的擔憂與恐懼。這恐怕是封建時代思婦的典型心態,具有普遍性。作者寫出這一點,顯然比那些單純渲染相思之苦的詩篇要深刻得多。這是這首詩主要的成就之一。
失愛遭棄畢竟只是思婦心中的疑慮,尚沒有構成客觀事實。因此作者接著又揭示了她心中的愿望。這就是結尾兩句所云:“倘終顧盼恩,永副我中情?!边@是說,倘若終身都能得到丈夫的愛,她便稱心如意了。自古至今,夫妻之間的兩性之愛,無疑既有共同的內涵也有不同時代的各自特點。作者在寫思婦心中意想之愛時,突現了它的特點,這也是本詩成功的地方。詩中寫道:“寄松為女蘿,依水如浮萍。”這兩句揭示了思婦的婚姻觀,表明了她對夫妻關系的看法。女蘿,地衣類植物;浮萍,水生植物的一種。前者附樹身而長,后者依水面而生,其共同點是依附。這里借以作比,形象而貼切地表現了思婦把丈夫視為自己生命依托的意識,反映了她的依附心理和依附人格。這種心理和人格,缺乏主體精神,缺乏平等觀念,顯然是封建制度造成的一種病態心理和不健全的人格。詩中還寫道:“束身奉衿帶,朝夕不墮傾?!边@可以說是思婦的為婦之道。奉,恭敬地接受。衿帶,本是衣襟和衣帶,這里喻指加在婦女身上的各種倫理規范。在思婦看來,作為一個妻子應該按照封建倫理規范約束自己,謹慎事夫,不出差錯,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愛情。顯然這個為婦之道是以男尊女卑和犧牲女性權益為前提的;而由此得到的愛,雖然不能說就是主人對仆人的愛,但確實散發出一種苦澀的味道,是一種不健全的愛,與真正的愛情不可同日而語??峙逻@就是封建時代愛情所具有的特色之一吧。
總之,這首詩通過思婦的形象及其復雜的心態,再現了封建時代不健全的婚姻愛情生活,不僅看到了思婦孤居的痛苦,還看到了她擔心失愛的心理,依附的人格和卑微的地位。對我們認識封建時代婚姻生活有重要意義。
上一篇:《蘇曼殊·本事詩(其九)》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曹植·雜詩七首·雜詩七首(其三)》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