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歌舞史詩傳絕唱》
《西江月·井岡山》、《七律·長征》、《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歌曲賞析
《西江月·井岡山》
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的作曲家晨耕譜寫的《西江月·井岡山》與彥克、呂遠譜寫的《七律·長征》一樣,都是在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中一舉成名的。在音樂創作手法上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包括使用的素材、形式都十分接近,可視為《東方紅》中的姐妹篇。請聽:兩首曲子的前部都是由男聲獨唱加上合唱隊的伴唱,不同的只是“井岡山”用的是男中音,而“長征”用的是男高音,中段都以獨唱聲部與合唱隊的交替進行,然后推向高潮,由獨唱者唱出最后一句的前半句,合唱隊再涌入,氣勢澎湃地結束全曲。
《西江月·井岡山》也是作曲家們競相為之譜曲的名詞。毛澤東當年與朱德會師井岡山,處逆境而氣不餒,堅定地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帶著剛剛誕生的紅軍隊伍,一步一個腳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個個戰斗的白晝,一個個難眠的長夜,硬是用鮮血和生命將960萬平方公里解放出來。這種堅強的革命信念和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多少熱血之士啊。60年代初,當《東方紅》即將誕生時,國際帝國主義的封鎖,蘇聯的背信棄義,國內的自然災害,天災人禍重重壓境。毛澤東的這首《西江月·井岡山》富有特定的意義,所以當《東方紅》在全國放映之后,這首歌自然就會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
《七律·長征》
1935年,紅軍長驅25000里,越過11個省,突破蔣介石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戰勝了數不盡的艱難困苦,勝利結束了舉世聞名的長征。毛澤東回顧這一歷史壯舉,以驚人的博大氣魄,揮筆寫下了千古名篇《七律·長征》。這是一首革命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代表作品。這樣的作品顯然為音樂家們所喜愛。因此,為這首詩詞譜寫的歌曲很多,其中不乏大手筆。但是,在眾多的歌曲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是彥克和呂遠譜寫的,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出現的“長征”。幾十年來,一直在群眾中,在舞臺上演唱著,歷久不衰。歌曲的特點是旋律雄渾氣勢寬廣,較準確地體現了毛澤東的壯闊胸懷和革命氣概,音樂形象比較鮮明準確,同時也比較容易演唱,容易為廣大群眾所接受。
歌曲前奏:嘹亮的小號吹起動感強烈的音型猶如沖鋒號在硝煙彌漫的大漠荒野中回響,小軍鼓敲起急促而強烈的節奏,仿佛軍旗在大風中獵獵飛揚,紅軍戰士一往無前。緊接著合唱隊以a母音唱出了一個強音量的屬和弦;短短三小節的前奏頓時振奮了人們的情緒,扣人心弦,勢不可當。男高音獨唱聲部在以銅管樂為主的伴奏背景下,唱出了歌曲的引子部分,氣勢昂揚的旋律
“紅軍不怕遠征難”,合唱隊作為呼應,在男高音獨唱的延長音上唱出了
的緊縮句,“萬水千山只等閑”句,在第一句旋律上作了一個小小的發展,效果更為高亢些。接著,小號再次吹響沖鋒號般的間奏,音樂進入主部,男高音獨唱在合唱隊的伴唱下唱出了大家熟悉的堅定情緒的旋律:
音樂舒展寬廣、準確抓住了詩的精
神,朗朗上口,過耳不忘,使得毛澤東的這首詩曲成了千古不朽的名唱,也正是這些難以忘懷的旋律,通過《東方紅》唱遍了全中國幾十年間。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二句,獨唱聲部與合唱隊以輪唱形式進行,這也是群眾比較喜聞樂見的歌唱形式。在“更喜岷山千里雪”這一句上,曲作者作了音樂高潮出現前的準備,第一遍流暢地在低聲區唱出然后再出現一次,在高聲區展開
音樂已具有高潮出現的強烈緊張感,“三軍過后盡開顏”句,合唱隊突然剎住,只留下男高音獨唱聲部以明亮高亢的高聲區氣貫全場,效果極佳;隨后合唱隊一涌而入,與獨唱聲部一起在“盡開顏”拉寬的旋律中氣勢磅礴地結束全曲。
這是一首好作品。在毛澤東詩詞歌曲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也是一首受到專業歌唱者和廣大群眾共同喜愛的佳作。在中國革命歌曲歷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沈亞威老前輩的大作《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也是一首極為出色的合唱,此曲創作年代較早,隨著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在群眾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曲氣魄很大,波瀾壯闊,一瀉千里,毫不停頓地一氣呵成,在最后結尾前,女聲部用非常柔和的音色唱出“人間正道”四個字效果極好,過耳難忘!不愧為大手筆力作。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格調蒼涼唱“黃鶴”》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水調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