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莊《七言詩·鶯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劉克莊
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原詩今譯】
有情的黃鶯遷來了,似機梭拋擲柳浪,
交交的鳴叫聲啊,仿佛織布機在歌唱。
陽春三月的洛陽城啊,明媚如花似錦,
黃鶯喲!需幾多工夫才能織成這模樣?
【鑒賞提示】
劉克莊是南宋詩人,他誕生之年,距徽、欽二帝被俘、北宋覆亡的靖康二年(1127) 已達六十年之久,此時的洛陽早已淪陷金人。詩人把想象中的洛陽寫得很美,意在使南宋王朝勵精圖治,收復失去的美好河山。
詩題為“鶯梭”,詩人抓住“梭”字,借助于想象、聯想,由此及彼,命意剪材,托物抒懷。
首句“擲柳遷喬太有情”,圖繪鶯飛之狀。黃鶯兒懷著無限的情思,在陽春三月,飛翔于綠柳紅花之間,穿梭于藍天白云之下,忽而把絲絲垂柳拋在后邊,忽而飛上高高的喬木之巔?!对娊洝ば⊙拧しツ尽菲小俺鲇谟墓?,遷于喬木”的句子,后人遂將由低到高,由次到好的遷移稱為“喬遷”。詩人由黃鶯在林中越東渡西,飛上翔下,行動輕盈捷快,想到了織女織布時飛動的梭子。明明是人有情于物,偏偏說鶯兒有情于人,移情于物,而且著一“太”字表示程度。由織梭聯想到“交交時作弄機聲”,這就使恬靜的畫面有了音響效果。黃鶯“交交”而鳴的啼叫聲和織機織布的聲音是那么相似。由此進一步聯想到,既然織女能織出千姿百態的綾羅錦緞,那么萬紫千紅、千姿百態的洛陽春景,也是黃鶯織成的吧。詩的三、四兩句即由此設問:“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三月的洛陽花開似錦,牡丹尤其嬌艷,綠柳青山,秀麗明媚,不知這些黃鶯兒耗費了多少功夫,才把洛陽的河山織得這般美好?鶯織河山,構想奇妙,既把黃鶯飛翔的神態寫得惟妙惟肖,并且人格化了,真是匪夷所思,既出人意料,又令人嘆服。
四句詩中,“擲柳遷喬”“弄機聲”“錦”“織”句句明含暗含“梭”字,緊扣詩題。三、四兩句雖發議論,但是真情寓真景,自然流暢,顯得輕松,恰到好處。整個詩反映了作者對美麗春光的贊嘆和無限愛惜的感情,和南宋統治者對淪陷區河山的漠然無情形成鮮明的對照。
上一篇:祖詠《五言詩·蘇氏別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張說《五言詩·蜀道后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