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說《五言詩·蜀道后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張 說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原詩今譯】
我歸心似箭,爭取著時間,
還算好了往來路途的期限。
秋風啊,她卻不肯等待我,
先到洛陽,搶在我的前邊。
【鑒賞提示】
張說在校書郎任內曾兩度出使四川,都有詩作。其詩集中《被使在蜀》和本篇編次挨近,估計寫作時間也相近。兩相參照,可更深入地體會到本篇的情昧。
“客心”,即作客在外產生的急切的歸鄉之心。“爭日月”,指歸心與日月爭速度。詩人出使四川時,因為深深地眷戀親人,因而處理公務時爭分奪秒。一個“爭”字,把詩人客居異地時急切盼歸的心境,生動而充分地映現出來。天下山水之觀在蜀。一個出生在洛陽的詩人,在這天府之國里流連山水,寄景抒懷,該是何等的賞心樂事! 詩人何以這樣歸心似箭,無暇旁騖? “來往預期程”道破了個中奧秘。原來詩人臨行前就預訂了出去歸來的時間。這倒不一定是因為公府的事都有個時間規定,要事先進行準備,作出計劃;而是因為詩人在深切地思念家鄉親人,那家鄉的親人們也正殷切地盼望他歸來哩! 短短十個字,既簡練明確地交待了詩人這次出使四川時對來往旅程時間的預期,又生動含蓄地烘托出他到目的地后盼歸的急切心情,同時也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筆。
本來安排得好好的,與親人“秋月定相逢”,卻不料“即今三伏盡,尚自在臨邛” (《被使在蜀》)。失望、悵惘,甚至有些煩惱的思緒,自然涌現在心頭。他當然想象得出,當颯颯的秋風吹遍洛陽城的時候,親人們想起他的預言,定然分外焦急,這會兒可能正倚窗望秋月,遙盼游子歸哩!但是,詩人卻將這種種復雜的思緒統統隱去,繞開一筆,埋怨起秋風來: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這煩人的秋風呵,你就不等等我,徑自先吹到洛陽城去了!
這一筆,避免了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率直無味,而將自然界的秋風人格化,既清楚地交待了詩人到達洛陽的日期遲于預定的日期這一意外事件,又生動地映現出詩人此時復雜的思緒,真可謂事中見人,一箭雙雕。掩卷沉思,我們仿佛看到詩人在四川道上急切趕路的身影,聽到詩人在秋風中輕輕嘆息的聲音,感受到詩人心中涌起的種種思緒。正如沈歸愚所謂:“秋風先到,巧思妙義,難以言傳。”
上一篇:劉克莊《七言詩·鶯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子昂《五言詩·贈喬侍御》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