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韓元吉·六州歌頭》桃花
韓元吉
桃花
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紅粉膩,嬌如醉,倚朱扉。記年時,隱映新妝面,臨水岸,春將半,云日暖,斜橋轉,夾城西。草軟莎平,跋馬垂楊渡①,玉勒爭嘶②。認蛾眉③,凝笑臉,薄拂燕脂,繡戶曾窺④。恨依依。共攜手處,香如霧,紅隨步,怨春遲。消瘦損,憑誰問? 只花知,淚空垂。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前度劉郎⑤,幾許風流地,花也應悲。但茫茫暮靄,目斷武陵溪⑥。往事難追。
【鑒賞】 本詞題作 “桃花”,借寫桃花而訴說了一段香艷哀婉的愛情故事,將詠花與懷人結合起來。
上闋由桃花寫到人面。開頭五句寫春光中桃花的嬌嬈之態: 東風帶來的春意,先在小小的桃枝上顯現出來。你看,那盛開的桃花,紅粉細膩,嬌艷如醉,斜倚著朱紅的門扉,多么嫵媚動人。接著作者由花及人,化用唐代崔護 “人面桃花” 故事,追思佳人:記得去年時,她新妝襯著芙蓉面,隱隱與桃花相映爭艷。“臨水岸,春將半,云日暖,斜橋轉,夾城西”,繼續沉浸在作者與佳人相見相識的往事中: 春天過去一半,暖日融融,她沿著水岸行走,順著斜橋回轉,直到夾城的西邊。作者自己呢?綠草柔軟平展,我馳馬奔至垂柳渡口,駿馬嘶鳴,好不容易才停下來。于是 “認蛾眉,凝笑臉,薄拂燕脂,繡戶曾窺”: 方與佳人會面相識,她凝神一笑,仿佛面頰涂上胭脂一樣微紅,這凝笑嬌紅的美貌,只有閨中女子朝外偷看時才會有的表情。這一大段描寫全為了渲染氛圍,為佳人審美形象的出現制造了一個典型的環境。詞中聲色交互,動靜相錯,虛實結合,桃花似人面,人面也似桃花,二者漸漸地融為一體了。末句 “恨依依” 作者發出感慨: 那時那刻,真是相見恨晚啊。
下闋再由人面寫到桃花。詞人從回憶中又返回現實: 如今,我們當年攜手共游之處,桃花依舊芳香如霧,滿地落紅隨著人們的步履旋舞,只可恨春已遲暮?!跋輷p,憑誰問? 只花知,淚空垂” 是說: 惜春人也消魂瘦損,又靠誰來慰問?只有桃花知我心,她那飄零的花瓣就像人一樣空將清淚垂落。“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那些舊日堂前筑巢的燕兒,隨著煙霧迷濛的細雨,又要雙雙飛向遠方。看到眼前的春景,作者忍不住嘆道: “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 人是多么容易衰老,而年年更新的春光卻永遠美好,但愿在夢中,能回到美好的時光。接著 “前度劉郎” 三句,作者化用劉禹錫的詩句,以 “劉郎” 自比: 如今我又回到昔日風流之地,這里的舊跡已所剩無幾,就是桃花見此,也會悲哀傷感的。末三句又借用陶淵明 《桃花源記》 中 “武陵溪” 的美好仙境的消逝,表達出無奈心情。只見黃昏之時,茫茫一片云靄,好時光無法再現,往事已難以追憶……
本詞以桃花始,以桃花終,詠花與寫人交織襯映,借物抒情,借物懷人,情致婉曲纏綿,語言嫵媚動人。詞中,詞人的回憶也隨著季節不斷更換,這種時空流轉的寫法,乃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大特色。
上一篇:《彭元遜·六丑》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張孝祥·六州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