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所舉問汝陽記(十六首)·雙調·折桂令 問蘇媽媽
蘇婆婆常只是熬煎,臨逼得孩兒,一謎地胡扇。使會虛脾,著些甜唾,引起頑涎。用力的從教氣喘,著昏的一任頭旋。只為貪錢,將個嬋娟,賣上茶船。
喬做親娘的蘇婆婆不分好歹、不辨賢愚賣掉了蘇卿。小令以具體、形象的筆觸列數了在錢堆上受用的鴇母的劣跡,揪出了風月案中興風作浪而后又推波助瀾的元兇。
“蘇婆婆常只是熬煎,臨逼得孩兒,一謎地胡扇。”插敘平日里蘇婆婆的所作所為,說明她幽囚蘇小卿不足為怪。熬煎,受磨折苦難。臨逼,逼迫、脅迫。一謎,即一味、專一、一徑。被蘇卿稱為親娘的蘇婆婆,平日對蘇卿也就是折磨而已。為能在搖錢樹下坐收錢財,聚斂財富,她脅迫妓女們強作笑顏地獻歌獻舞,以致依身賣笑,好讓那些聲色犬馬的淫蕩之夫乖乖地掏出錢包來肥她的私囊。
為了揭示出蘇婆婆丑之為丑的真實面貌,作者又對蘇婆婆進行了入木三分、繪影繪神的刻畫: “使會虛脾,著些甜唾,引起頑涎。”虛脾,虛情假意。頑涎,貪婪女色的饞涎,亦喻在女性中死皮賴臉。適逢其會,蘇婆婆就假情假意地對嫖客加些甜言蜜語,吹噓她手中貨物——妓女的姿色、神韻。淫穢的語言引得這些好色之徒饞涎欲滴,于是就以錢助勢,干出了傷風敗俗的丑事。
財迷心竅的蘇婆婆看了“錢”,就“用力的從教氣喘,著昏的一任頭旋。”這兩句是寫她在將蘇卿婚配這一具體問題上的丑惡表現。興風作浪者是她,推波助瀾者還是她。“只為貪錢,將個嬋娟,賣上茶船。”直言不諱,銅綠熏黑了蘇婆婆的心。蘇婆婆作為封建社會直接剝削妓女的代表,將美女佳人賣給了狗彘不如的商人——馮魁。
“只為貪錢”,毋須蘇婆婆的招供,也不容她的強詞奪理,詞曲莊嚴地判決了蘇婆婆的罪名。對反面人物滲透在形象中的批判、鞭撻態度,令人拍案稱頌。
上一篇:風月所舉問汝陽記(十六首)·雙調·折桂令問蘇卿|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風月所舉問汝陽記(十六首)·雙調·折桂令問黃肇·|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