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言情贈友詩歌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①。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②消,膩云亸③、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④! 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⑤,只與蠻箋象管⑥,拘束教吟課。鎮⑦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這是柳永俚詞之代表作,寫閨怨情思。上片寫傷春情態,下片寫惜春心態。
封建社會,婦女隨時有被男人拋棄之可能和不幸,閨房獨守之孤寂生活給她們帶來沉重之苦悶,尤其是面對大好春光之時更加嘆息青春之虛度。柳永筆下這位少婦便是廣大怨婦中之一個?!皯K”、“愁”是女主人公主觀傷春情感之外射效果; “綠”、“紅”則是引起傷春情感之物質因素。此即王國維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之“有我之境” ( 《人間詞話》 ) 。明媚春光中之綠葉紅花本是極美好而沁潤人心之物,說其慘、愁,這是何等無理之強加與責怪! 人未出場而情緒之哀傷已見。“芳心”句寫少婦心事重重、無事在意、無事有心、百無聊賴之情緒,表現其心之灰、意之冷。說物凄慘愁苦,倒不如說她自己凄慘愁苦。春日、春花、柳舞、鶯歌,一派洋洋春氣,“上”、“穿”二字更顯示出春天之生機和歡樂之氣氛。然而這正反襯出少婦情緒之暗淡,一切美好事物在她看來只不過是在為自己獻愁供恨罷了。她之愁悶并非一日如是,而 “自春來” 皆如是??雌淝閼B描寫鏡頭: 紅日高照枝頭,花俏鶯啼,少婦仍倦戀于香暖之被。睡覺本可聊以解愁,說 “臥”而不說 “睡”,人當是醒著閑躺,愁竟有增無減,此正是李白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句之意境。再看特寫鏡頭: 少婦面容憔悴,精神萎靡,不修邊幅,頭油消散而不重施,發髻蓬松下垂,散亂不堪?!跋?、“亸”、“倦”極寫其對梳洗打扮之冷淡態度。這種 “日晚倦梳頭”(李清照 《武陵春》 ) 之形象接應前面 “芳心是事可可”之情緒。如此懶散之內務、之儀表正是一個無人賞愛而自慚形穢的女人之特征。柳永之筆先渲染其苦悶之情緒,然后描寫其懶倦之行動,再刻畫其懶散之形象,一層層、活生生塑造出一個不理事物之懶怠少婦及其百無聊賴之春怨情態?!盁o那” 一聲嘆息,宣泄出滿腔哀怨之氣。薄情郎之輕離別已足使她悲切,再加之去后連音訊都未盼到一個,悲哀之中便又添一份凄涼?!昂薇∏橐蝗?,音書無個”一句與前面大段鋪敘形成強烈對比: 一個因相思之苦而玉肌消瘦、紅顏減色、精神萎頓,苦悶層層籠罩、困擾,其多情至此; 一個則揚長而去且音信杳無,其無情至此。這種心與心之交換是何等之不平等、不合理! 而這不平等、不合理則把少婦前面那種強加與責怪之無理轉化為有理,揭示出少婦雖“無理”卻至情的心態。
下片描寫內心世界。過片是少婦對自己情感之反思: 早知別離使自己如此痛苦,當初為何不把雕鞍鎖住? “鎖”字說是鎖馬,實則意在鎖人亦鎖其心。這種追悔之策在她看來極為明智,而實際上則是何等之不明智! 人之未來無法預料,追悔便毫無意義。劉熙載評柳詞“明白而家常,善于敘事”。( 《藝概》 ) 此詞便最為家常?!跋螂u窗”以下數句是少婦想象自己留住心上人,并將他管束于書房,只準他每日吟詩填詞之情景。她希望書齋生活能束縛他規矩地在家做學問,自己才可以守坐在情人身邊閑拈針線整日陪伴。這便是她沉痛相思之理想化,但實在是一種極天真可愛之幻想,然而也是她心中之真境界、真情真語。“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人間詞話》 ) 這種夫妻相伴,寧靜、閑適之家庭生活便是她追求的價值之所在。宇宙無限,人生短暫,此乃千古之大悲哀,而女人失去寶貴之青春則更為苦惱、悲哀,尚不說再加之正值風華正茂而失偶獨處,讓年華虛度之悲哀了。末二句正表現出這種惜春之憂患,亦即溫庭筠詞“春欲暮,思無窮” (《更漏子》 )句之意。
愛得癡之女人,除了具有女人特有之嫉妒心理外還有情感之自私心理,往往惟恐別的女人會取代自己之愛情地位,惟恐情人之與己分離,故往往想管束情人,好使之專一于己,讓愛情純真長久。柳永正是抓住癡情女子這一特征而準確生動地用了“鎖”、“只與”、“管束”幾詞,把少婦專橫與自私之情態表現活靈活現。其意境可謂庸俗了,難怪為世詬病,《四庫總目提要》就評柳詞說“以俗為病”。而這位專橫自私之女子不僅沒使讀者生厭,反令人體味到她那珍惜青春 珍惜愛情、專心至情、樸實純真之美,覺得可愛可憐。在她專橫自私之外殼里蘊藏著人性至美之內涵,這便是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鶴沖天》 ) 之蔑視封建禮教和等級觀念,追求自由、平等的愛情之一份熾烈、坦率和自負之情,亦正是他所追求之“以俗為美”之境界。柳詞情勝于辭,且“鋪敘委婉,言近意遠”。(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 馮煦贊道:“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蒿庵論詞》) 此實非溢美之詞。上片極寫思婦被棄之憂傷,意在突出其心理之不平衡,下片與上片形成對比,意在追求其心理之平衡。對少婦追悔心態之描寫在于表現她不甘示弱之性格,企圖以幻想中之“強”來挽回自尊、心交之不平等和失落之敗局,以求得到雙方愛情態度之平衡感。這里實際又包含著強烈的愛情意識。所以下片比之上片,寫得尤為動人,曲折地表達了少婦自憐自惜之惜春心態。
柳永是一位純粹的詞人。詞是他安身立命之地,他以真誠、以生命所寫之詞無不融和著他自己的身世之慨。不幸的是他的俚詞遭到一些喜歡雅詞的文人之反感,如晏殊對柳詞之鄙視,“殊雖作曲子,不曾道 ‘彩線慵拈伴伊坐’ ”(張舜民 《畫墁錄》 );又如李清照 “詞語塵下” ( 《詞論》) 、陳廷焯 “意境不高”、“喁喁兒女私情耳” (《白雨齋詞話》 ) 之貶。然而,不幸亦有幸,正是柳永被貶之詞贏得了 “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葉楚得 《避暑錄話》 ) 之盛譽。我以為,其重要原因正在于柳永敢于大膽直率地描寫人性之美、個性之美、庸俗之美、病態之美,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禮教桎梏下之婦女追求平等自由之愛情,實現自我價值之心愿及其情感世界。而那 “喁喁兒女私情”不正是人世間最可愛最該珍視之一份,不正是文學中最深沉廣闊之境界、千古不竭的永恒之主題嗎?
注釋
①是事可可: 是事即事事,可可即模模糊糊。②酥: 古代婦女發式定型的頭油。③亸:墜字的俗體。④無那: 無奈。⑤雞窗: 書窗。⑥蠻箋象管: 蠻箋即蜀箋,亦稱薛濤箋; 象管即象牙筆桿。⑦鎮: 整。
上一篇:《定情篇》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對房前桃樹詠佳期贈內》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