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衛風·河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①誰謂宋遠?跂予望之。②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③誰謂宋遠?曾不崇朝。④
【注釋】 ①河:黃河。葦:葦葉。杭:通“航”,渡。②跂:通“企”,踮起腳跟。予:我。③曾:乃。刀:通“舠”,即小船。④崇朝:終朝,一個早上。
【譯文】 誰說黃河寬又寬?一片葦葉可以航。誰說宋國遠又遠?踮起腳跟能望見。誰說黃河寬又寬?廣狹難容一條船。誰說宋國遠又遠?不用一早到對岸。
【集評】 宋·蘇轍:“河廣矣,宋遠矣,以為一葦可渡,而跂可見,所以緩說其思宋之心也。蓋曰雖衛,猶在宋耳。”(《欽定詩經傳說匯纂》卷四引)
清·牛運震:“偏說宋不遠,所憾不在宋遠也,語意自妙。翻得不近情理,尤妙。《竹竿》憾遠,《河廣》卻不說遠,用意各有其妙。意以翻空而奇,語以歇后而遠,突然而起,咄然而止,不更添一字。”(《詩志》卷一)
清·方玉潤:“(一章)飄忽而來,起最得勢,語亦奇秀可歌。”(《詩經原始》卷四)
今·錢鐘書:“《衛風·河廣》言河之不廣,《周南·漢廣》言漢之廣而‘不可泳思’。雖曰河、漢廣狹之異乎,無乃示愿欲強弱之殊耶!蓋人有心則事無難,情思深切則視河水清淺,跂以望宋,覺洋洋者若不能容刀,可以葦杭。”(《管錐編》)
【總案】 《毛詩序》謂此詩為宋襄公母歸于衛,思而不止所作。鄭玄、孔穎達、朱熹、陳啟源均祖述毛氏之說。今觀全詩,確為民間吟詠之歌謠,蓋為僑居衛國的宋人所作,并無深意。全詩共兩章,以設問為主,輔以夸張、排比、重迭等藝術表達方式,反復詠嘆,棲身異國的游子對故鄉深切思念之情,至為感人。
上一篇:楚辭《屈原·九歌·河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召南·甘棠》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