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原文與翻譯、賞析
坎坎伐檀兮①,置之河之干兮②,河水清且漣猗③。不稼不穡④,胡取禾三百廛兮⑤?不狩不獵⑥,胡瞻爾庭有縣貆兮⑦?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⑧,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⑨?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⑩?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11)。河水清且淪猗(12)。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13)?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14)!
【注釋】 ①坎坎 (kan砍): 伐木聲。檀: 樹名,木質堅硬,可做車料。②干:岸。③漣:水波紋。猗(yi衣):語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啊”。④稼:耕種。穡(se色):收獲。⑤三百廛(chan蟬):很多束。三百,吉其數量之多,非實數。廛,束。⑥狩(shou受):冬天打獵。此處“狩”、“獵”都泛指打獵。⑦庭: 院子。縣: 同 “懸”,掛著。貆(xuan宣): 獸名,即豬獾,形略似豬,又似貍。⑧輻: 車輪中的直木條,此指做車輻的檀木。下文 “伐輪” 與此相類。⑨億: 通 “繶”,也是“束”的意思。⑩特:三歲的獸。(11)漘(chun唇):水邊。(12)淪:小的波紋。(13)囷 (jun軍): 同 “稛”,也是“束”的意思。(14)飧(sun 孫):熟食。
(李泉)
【詩大意】 丁丁當當地砍伐檀木,把它運走放在河岸邊,河水清清波紋層層。從不耕種收獲,為什么拿走谷物千捆萬束?從不打獵,為什么看到你院子里掛著豬獾? 那些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吃飯的呀!
丁丁當當地砍伐做車輻的檀木,把它運走放在河岸旁,河水清清平直流淌。從不耕種收獲,為什么拿走谷物千束萬捆?從不打獵,為什么看到你院子里掛著野獸?那些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吃飯的呀!
丁丁當當地砍伐做車輪的檀木,把它運走放在河水邊,河水清清微波蕩漾。從不耕種收獲,為什么拿走谷物千捆萬捆?從不打獵,為什么看到你院子里掛著鵪鶉? 那些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吃飯的呀!
(吳小林)
【賞析】 這是一首揭露剝削者不勞而獲的諷刺詩,是 《詩經·國風》 中最富戰斗色彩的詩篇。
一群伐木造車的勞動者,在河邊即興而歌: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唱他們用著原始的工具斧子,砍倒質地堅硬的檀樹,然后再把這上千斤重的檀木運到河邊。“坎坎”的沉重伐木聲,形象地寫出了這種勞動的艱辛。當他們筋疲力竭地站在悠閑流淌的清清河水邊,看到微風吹起水面上的圈圈波紋時,禁不住思緒萬千,這層層的水波激起了他們腦海里不平的漣漪。繪景不是本詩主旨,然而,這里寫景卻寫得極其優美,它使詩歌的抒情色彩一下子濃郁了起來,也使詩歌從勞動敘寫,自然地過渡到了下文對剝削者的憤怒指責: 不耕種不收獲,為啥拿走糧食三百束?不出狩不打獵,為啥豬獾掛滿你的院子? 嚴正的反詰,如萬鈞雷霆,震聾發聵,這不僅揭示了階級社會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基本事實,也顯示出了這群伐木者初步覺醒的反抗意識。噴涌而出的憤怒之情,和鋒芒犀利的激烈指斥,使詩歌的調子在這中段層次上猛然升高了。然而,出乎常軌,詩歌在進入結尾部分時,調子卻突然之間下降了,變得極為冷靜而平淡。“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那些老爺們啊,可不是白吃飯的呀!在前四句以鐵一般的事實揭露了“君子”的寄生本質后,這最后的二句就是一種絕妙的反語挖苦了,它表現的是對 “君子” 的極端輕蔑和鄙視。
正面揭露和反語諷刺的巧妙結合,是本詩藝術表現的主要手法。如果沒有義正詞嚴的正面斥責,將難以顯示結尾反語的嘲諷意味;而假如沒有后面的反語結句,那么必定減弱作品深刻的批判內涵,它的詼諧含蓄的藝術特色也會完全喪失。
在結構上,重章疊句反復吟詠的形式,也為本詩創造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既能盡興抒情使主題深化,又大大加強了詩作的諷刺力量和鏗鏘回旋的韻律美感。
總之,這首詩可說是古代人民以詩歌為武器進行反剝削斗爭的最早嘗試和成功范例,它對后世諷刺詩歌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和重大的意義。
上一篇:《從軍行》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再別康橋》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