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衛風·伯兮》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①伯也執殳,為王前驅。②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③豈無膏沐,誰適為容。④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⑤愿言思伯,甘心首疾!⑥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⑦愿言思伯,使我心痗!⑧
【注釋】 ①伯:在兄弟姐妹當中,以年長者為伯,此處系指丈夫。朅(qie竊):威武之貌。桀:通“杰”。②殳(shu殊):棍棒之類的兵器,長約丈二,無刃。③蓬:一種野生植物,枯萎后常常在近根處折斷,遇風飛旋,故稱飛蓬。④膏沐:面膏、發油之類的東西。適(di敵):毛傳解為“主”之意,馬瑞辰釋為“悅”之意。容:容飾。⑤其:維,杲(gao稿)杲:太陽出來明亮的樣子。⑥愿(yin印):損傷。言:我。首疾,為協韻而成的倒文。甘:疾,痛。⑦焉得:安得。諼(xuan宣)草:即萱草,古人認為此草可令人忘憂,故又叫忘憂草。樹:種。背:北堂,后庭。⑧痗(mei妹):病。
【譯文】 我的哥兒呀,多么英勇,你是國家的大英雄。我的哥兒呀,手持殳杖,為咱王爺當前鋒。自從哥哥你去東方,我的發兒亂成蓬草樣。不是缺膏無香脂,我再修容飾貌為哪樁。天天盼雨盼下雨,天天卻是彤紅一個大太陽。想哥想得傷身心,即使頭痛身疾又何妨。到哪兒去尋忘憂草,我愿把它種到北堂。想哥想得傷身心,化成心病仍舊悲傷。
【集評】 《毛詩序》:“《伯兮》,刺時也。言君子行役,為王前驅,過時而不反焉。”(《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三)
唐·孔穎達: “此言過時者,謂三月一時。……此敘夫人所思之由。”(《毛詩正義》卷三)
宋·朱熹:“婦人以夫久從征役而作是詩,言其君子之才之美如是,今方執殳而為王前驅也。……是以治世之詩則言其君上閔恤之情,亂世之詩則錄其室家怨思之苦。”(《詩集傳》卷三)
明·徐禎卿:“《雄雉》、《伯兮》之思懷,……皆曲盡情思,婉變氣詞,哲匠縱橫,畢由斯閾也。”(《談藝錄》卷一)
明·王世貞:“‘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詩旨有極含蓄者、隱惻者、緊切者;法有極婉曲者、清暢者、峻潔者、奇詭者、玄妙者。《騷》賦古選樂府歌行,千變萬化,不能出其境界。”(《藝苑卮言》卷二)
清·崔述:“故誦此詩有三益焉:一則為人上者,知夫婦離別之苦,而兵非不得已而不用;一則為丈夫者,念閨中有甘心首疾之人,而路柳墻花不以介意;一則為婦人者,知膏沐本為夫容,而不可學時世梳妝以悅觀者之目。此庶乎其為不徒誦此詩也已!正不必取《春秋》中事以附會之也。”(《讀風偶識》,見《崔東壁遺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清·方玉潤:“此次不特為婦人思夫之詞,且寄遠作也。觀次章辭意可見。……宛然閨閣中語,漢魏詩多襲此調。”(《詩經原始》,中華書局,1986年版)
近·聞一多:“日為夫象,故見日而思伯。”(《風詩類鈔》,見《聞一多全集》,三聯書店,1982年版)
【總案】 忠貞的女人往往喜愛夸夫,用夸示丈夫(“伯兮”)的英俊與威武來暗示自己思夫的深情,這是本詩較突出的特點之一。如此寫來還覺不夠表達她的思夫之情,也不足以表達愛夫之深切,于是夸張說自己思夫至苦,以致于不再梳妝打扮。更有甚者,寄情于日月,可是天公偏不作美,反其道而行,致使她思夫之情熱烈到甘愿得病。在這首詩中,欲抑先揚,欲擒故縱,語煉情純,辭淺意濃,維妙維肖地寫出了這位婦女思夫時細膩、微妙的內心世界,為后世思婦題材的文學創作開了歷史先河。
上一篇:詩經《國風·唐風·鴇羽》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小雅·谷風之什·北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