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公主《乞許贊普請和表》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金城公主奴奴言1:季夏極熱2,伏惟皇帝兄御膳勝常3。奴奴甚平安,愿皇帝兄勿憂。此間宰相向奴奴道4:“贊普甚欲得和好5,亦宜親署誓文6。”往者皇帝兄不許親署誓文7。奴奴降番8,事緣和好9;今乃騷動10,實將不安和。矜憐奴奴遠在他國11,皇帝兄親署誓文,亦非常事,即得兩國久長安穩。伏惟念之12。
【注釋】 1奴奴:金城公主的小名。言:陳說,稟告之意,為古代章奏常用的開頭語。 2季夏:夏季第三個月,即農歷六月。 3伏惟:俯伏思念的意思,舊時常用作下對上有所陳述時的表敬之詞。皇帝兄:指唐玄宗李隆基。金城公主本是李守禮之女,玄宗為睿宗李旦第三子,乃守禮之從弟,公主實為玄宗的侄女,但因她以中宗李顯養女身份出嫁贊普,而中宗又是玄宗之叔父,故名義上公主為玄宗從妹,上表稱玄宗為兄。御膳:皇帝的飲食。勝常:超過往常。飲食超常,表示身體健康,此為祝福之辭。4 此間宰相:吐蕃中央官制設大相一人,稱為大論,唐人譯為宰相平章國事,大相之下,有時又設副相一人,稱為小論。據吐蕃史書載稱“棄隸蹜贊王在位,萬民安樂,王與大相悉諾邏恭祿謀議相合。”此間宰相或即指悉諾邏恭祿。 5 贊普:吐蕃王號,意為強雄丈夫。《新唐書·吐蕃傳上》:“其俗謂強雄曰贊,丈夫曰普,故號君長曰贊普。”這里指金城公主的丈夫棄隸蹜贊贊普,器弩悉弄贊普之子,公元704年至754年在位。 6 亦:句首語氣助詞。署:簽署。 7 往者:已往,過去。不許:不答應。《新唐書·吐蕃傳上》載,開元二年,吐蕃攻臨洮,大敗,遣使上書請和,公主亦上書,言贊普君臣欲與天子共署誓約,玄宗謂“昔已和親,有成言,尋前盟即可矣。”不許復誓。 8 降:下,這里指下嫁。番,舊時對西方邊境各族的稱呼,也作為外族的通稱,這里指吐蕃。 9 事緣:事情的起因。 10 騷動:動亂,指兩國邊境發生戰爭。 11 矜憐:憐憫,憐惜,多用為下對上有所祈求之詞。 12 念之:考慮一下(親署誓文)這件事。
【今譯】 金城公主奴奴上言:夏季六月熱得特別歷害。我十分思念兄長,祝福皇帝兄身體健康,飲食超過往常。奴奴很平安,希望皇帝兄不要為我擔憂。這里的宰相對我說:“贊普極想與唐和好,兩國天子應親自簽署誓約。”過去皇帝兄不答應親自簽署誓約。我當初下嫁吐蕃,事情的起因本是為了唐與吐蕃能和睦相處;現在兩國邊境卻動亂多沖突,實在將要出現不安和的局面。請憐憫奴遠在別國,皇帝兄親自簽署誓約,不是平常之事,一旦簽約,兩國就會得以長久安穩。懇請考慮一下這件事情。
【總案】 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的三十年間,唐與吐蕃之間常有戰爭,互有勝敗。公元714年,吐蕃發兵入侵臨洮,先勝而后敗;722年,吐蕃攻唐屬國小勃律,唐發兵援助,大破吐蕃軍;727年,吐蕃入陷唐瓜州,毀其城。開元二七年(729),唐軍從瓜州出擊,擊敗吐蕃軍,隨后拔其石堡城,吐蕃頻繁遣使求和。玄宗命皇甫惟明等人出使吐蕃,贊普等欣然請和,盡出示貞觀以來唐帝文書,并在上玄宗表文中說:“外甥(贊普自稱)是先皇帝宿親,雙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金城公主的這篇表文,大約即作于是時或稍前。
表為古代章奏的一種,與章、奏、議等都是臣子送給皇帝的上行公文。《文心雕龍·章表》篇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可知表多用于向皇帝陳述情事。本篇表文對唐與吐蕃不斷沖突,關系緊張深表憂慮,陳述了吐蕃贊普希望兩國和好,和睦相處的真誠愿望,請求玄宗允許求和。同時也表達了對故國、親人的深切之情。言詞懇切,不假雕飾,直攄真情,娓娓而談,一紙上行公文恰似一封傾訴衷情的家書。
上一篇:柳宗元《乞巧文》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孫樵《書何易于》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