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李陵錄別詩二十一首(選十一首)·遠送新行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遠送新行客,歲暮乃來歸。入門望愛子,妻妾向人悲。
聞子不可見,日已潛光輝?!肮聣炘谖鞅?,常念君來遲!”
褰裳上墟丘,但見蒿與薇。白骨歸黃泉,肌體乘塵飛。
生時不識父,死后知我誰?孤魂游窮暮,飄搖安所依?
人生圖嗣息,爾死我念追。①俯仰內傷心,不覺淚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稀。
【注釋】 ①嗣息:子孫。
【譯文】 因為遠送一位新近結識的游子,直到年底才返回家鄉。一進門就立刻想看到可愛的兒子,卻見妻妾在我面前十分悲傷。聽說兒子已死,不可再見,連太陽也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它的亮光。妻妾同說:“他的墳墓孤孤單單地在西北的山岡,我們常常想到的是你回來得太遲,太遲,連最后一面也沒見上!”撩起衣裳登上山丘,蒿草與野豌豆到處都是,多么荒涼!你活著的時候還不認得父親,死后更不會知道父親身在何方。可憐何處才是你孤魂的歸所,只能在幽冥之中飄飄蕩蕩。人生想的是有子嗣接續香火,你一死啊,留給我的是無窮無盡的惆悵。抬頭看天啊俯身看地,無限傷心,不覺淚水濕透了衣裳。人生自有命運去安排,遺憾的是我活在世間恐怕也不會太長。
【集評】 日本·遍照金剛:“五言之作,《召南·行露》已有濫觴,漢武帝時屢見全什,非本李少卿也。少卿以傷子為宗,文體未備,意悲辭切,若偶中音響,十九首之流也?!?《文鏡秘府》南卷)
清·陳祚明:“至性極悲?!?《采菽堂古詩選》卷四)
【總案】 一腔悲哀,細細訴來,字字含淚,句句心傷,確實是一首墳前哭子的絕好詩篇。
詩從敘事緩緩而起,直至終篇,絕無急促之語。作者在哽咽之中,長吁短嘆,愈是緩慢,愈是細說,愈是瑣碎,則愈見其悲。
父老子幼,老父對幼子自然倍加愛憐,老來子夭,自然也倍加心傷?;貧w家門,第一件事便是“望愛子”,可見愛憐之心。但愛子不可見,墳墓竟已在荒煙野草之間。這突然的打擊,使其頭昏目眩,太陽也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光輝。如此逼真地敘述出愛憐與悲傷的心理與感情,非個中人豈能做到?“生時不識父,死后知我誰”,傷子之語既出人意表,又催人淚下。有真情實感,方有好詩,果然!
人到傷心之極,哪有心情去雕章琢句?故語句往往直樸無華。這首詩句句如脫口而出無所安排,然而它畢竟是詩,而不是隨口的哭嚎。詩是“做”出來的,“做”詩而沒有“做”的痕跡,這就是作者高妙之所在了。
上一篇:楚辭《屈原·九章·遠游》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鄭風·遵大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