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莊
萬夫喧喧不停杵, 杵聲丁丁驚后土。遍村開田起窯灶, 望青斫木作樓櫓。天寒日短工役急,白棒呵責如風雨。漢家丞相方憂邊,筑城功高除美官。 舊時廣野無城處, 而今烽火列屯戍。君不見高城齾齾如魚鱗,城中蕭疎空無人!
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 自號后村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江湖派里著名詩人,他的詩頗具愛國精神,受唐代姚合、賈島、許渾、王建、張籍影響,為少作品寫得靈活飛動,但又受晚唐詩人重典故、工奇對的影響,比較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的充實和感情的濃郁。這首《筑城行》寫役夫的辛勤勞作,頗具功夫,且有強烈的政治色彩。
《筑城行》和他的《開壕行》、《運糧行》、《苦寒行》屬同一母題的作品,寫“役夫大半化為鬼”,官家緣此得升遷。都取材典型,思想深刻。
這首詩從開頭到“白棒呵責如風雨”,寫役大的艱苦勞作。詩的起筆即描繪出一幅繁忙的勞動場面。“萬夫喧喧不停杵,杵聲丁丁驚后土。”“萬夫”,人數眾多;“喧喧”,人聲鼎沸,其中有打夯號子聲,有督責人的斥罵聲,有役夫的怨嘆聲,有杵擊土的夯擊聲。“萬夫喧喧”,工場的動態畫面呈人眉睫。木杵夯擊的錚錚聲驚動土地,萬夫不停杵,其聲勢浩大,真是震天動地。“遍村開田起窯灶,望青斫木作樓櫓。”為了筑城,征調來“萬夫”民工,遍村都搭起爐灶。這時已是“天寒日短”之季,如此眾多的民夫集結在此,“開田”起爐灶,即露天食宿,其艱苦可見。筑城,還要建望樓。作為偵望敵人活動的木樓,上面不蓋頂的,叫做“樓櫓”。砍斫那青蔥的樹木來建樓櫓。田地給占據了,樹木給砍伐了,為了筑城,苦了外來的民夫,也坑了當地的村民。“天寒日短工役急,白棒呵責如風雨。”天寒日短是相聯系的季節特征,又是給工程增加難度的客觀條件,加上“工役急”,矛盾則更為突出。工頭催工,“白棒呵責如風雨”。民夫伐木夯土,野居露餐,還要受棒打罵詈,身也苦心也苦。詩的這前半部分把筑城者的勞苦寫足,為后文譴責官吏的役民撈官作了很好的鋪墊。
從“漢家丞相方憂邊”到“而今烽火列屯戍”為第二部分,寫城筑成功了,官吏卻因而得以升遷。“漢家丞相方憂邊,筑城功高除美官”與“舊時廣野無城處, 而今烽火列屯戍”, 系語序倒置。原來的一片廣野,經過民工的艱苦勞動,而今筑了城建了樓,設了烽火臺。丞相正憂愁邊患將起,見作了如此防范措施, 自然給掌管的官吏“除美官”,授予高的官位。這就如作者《開壕行》中所寫:“前人筑成官已高,后人下車來開壕;畫圖先至中書省,諸公聚看稱賢勞。壕深數丈周十里, 役兵大半化為鬼。”得利的是官府,受害的是人民,歷來如此。詩人極寫役夫的苦難,對官家只以“筑城功高除美官”一句點明, 可這一句卻是詩眼所在, 主題的結穴。
詩的結尾按歌行常例以參差語句收煞,起卒章顯志作用。“君不見高城齾齾如魚鱗,城中蕭疎空無人!”廣野上城樓都聳立起來了,城堞參差,有如魚鱗一般,巍然壯觀, 可是城中卻蕭疏空無人,城樹起來了,人倒下去了。原來的“萬夫”化為了鬼。劉克莊以有城無人收束全篇,警策動人。唐代張籍《筑城曲》也寫有“杵聲未定人皆死……今日作君城下土”,曹鄴《筑城》也指出“筑人非筑城”,南宋許棐《筑城曲》:“城高不特土累成,半是鋪填怨夫骨。”都表達相同意念,而劉克莊在此不以直語出之,而以具象示之, 可令人想得更遠,思得更深。
上一篇:《竹枝詞·方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筑堤謠·黃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