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游棲霞寺》唐山水詩鑒賞
皮日休
不見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蓮吟次缺,青靄坐來銷。
泉冷無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時石上月,相對論逍遙。
此詩題為“游棲霞寺”,手法卻與同類題材有別,表現在詩人對山寺本身不作任何描寫,而主要著筆于它周圍的山水環境。這一別具一格的寫法,正體現出詩人獨特的匠心。
開篇即稱: “不見明居士,空山但寂寥。”這兩句看似突兀,實則與詩題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內涵也十分豐富。首先,它點出了棲霞寺所處的地理位置(空山)和寺的主人(明居士);其次,它暗示了詩人“游棲霞寺”的目的在于訪友; 第三,它不僅渲染出棲霞寺空曠寂靜的氛圍,而且透露出詩人訪友不遇的淡淡惆悵,同時為以下的寫景抒情張本。
“白蓮吟次缺,青靄坐來銷。”上句是說在白蓮吟處缺少吟白蓮的人。細味全詩,可知此時正值夏日三伏,寺內有白蓮盛開,詩人因此為無人共賞對吟而深感遺憾。從中也可見明居士的風雅和詩人同他的詩文交誼。下句寫詩人坐看青色的云氣從身邊緩緩飄散開去,這是高山所特有的景象。所以,這一細節不只傳達出詩人獨坐的悠閑之趣,還在前聯寫山 “空”的基礎上,巧妙地烘托出山的高峻。
由于友人不在,詩人只得獨自游覽。他信步走去,騁目四望,細細觀賞和品味這眼前的一切。“泉冷無三伏,松枯有六朝。”這是詩人俯仰之間所見,也是最令他動心的景色。山泉清涼澄凈,沁人心脾;古松盤根錯節,姿態龍鐘。這真是一個清幽無比的絕妙處所,置身其中,不僅絲毫感覺不到盛夏的酷暑,而且能夠忘卻塵世的喧囂。這 一藝術效果的產生,得力于詩人頗見功力的造句。他先將“泉”、“松”置于句首,使其形象十分突出醒目; 繼用 “冷”、“枯”予以形容,描狀極為精確; 最后又以 “無三伏”、“有六朝” 加以點染。從而賦予自然界中常見的泉和松以深山所特有的天然野趣和幽僻色彩,并暗示山寺歷史的悠久。與此圖畫相應,這兩句在詞語對仗的同時,還在音節上采用了對拗的形式,更增加了清幽高古的意味。
眼前這自成一統、別有天地的環境是如此純凈美好,早已沖淡了詩人的惆悵,他整個身心都沉浸在這境界之中,只覺得心境與物境完全融為一體。他由此想到,什么時候能見到友人,待月亮升起的時候,在石上相對坐論逍遙呢?結末“何時石上月,相對論逍遙”這兩句,既是情語,也是景語。它抒發了詩人清高絕俗的襟懷和蕭散自然的雅興,同時又是詩人在想象中描繪的一幅詩意濃郁、興味悠長的圖畫。
這首詩與其說是一篇游記,不如說是一幀清新幽美的淡墨小品。畫面上出現的種種景物,例如白蓮、青靄、冷泉、枯松、清月、空山,無不具有清淡幽冷的色彩。透過由這些景物組成的意境獨特的圖畫,讀者可以想象出棲霞寺的深藏幽僻,明居士的風神、情趣,還可以體味出詩人自己閑適淡泊的高情遠意。而作者并未著力渲染,文字簡潔素淡,從中也可見其手法的空靈含蓄。
上一篇:王安國《游廬山宿棲賢寺》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韋應物《游溪》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