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楊萬里既不奉承高貴,也不蔑視貧賤,恬淡自然,享受極大的精神自由,這正是一個理學(xué)家修養(yǎng)高深的表現(xiàn),在這兩首詩中,詩人的哲學(xué)思想和他的創(chuàng)作得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
原文
其一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①。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②。
其二
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rèn)雨聲來。
注釋
①留酸:梅子未曾熟透時,食物尚有余酸。軟齒牙:俗稱“倒牙”,因食酸而覺牙軟。羅大比《鶴林玉露》甲編卷四引作“流酸濺齒牙”,義淺而不取。與窗紗:《鶴林玉露》作“上窗紗”。然此言芭蕉將新綠分給窗紗,用“與”字更切當(dāng)。 ②思:讀無聲,指心緒。捉柳花:當(dāng)化用白居易《前日別柳枝絕句夢得繼和又復(fù)戲答》詩句:“誰能更學(xué)孩童戲,尋逐春風(fēng)捉柳花?!?/p>
賞讀
第一首寫詩人午睡初醒后的情形。一個“軟”字,表現(xiàn)出他閑散的意態(tài),“分”字把芭蕉寫的很傳神。詩人因為“日長睡起無情思”,只有“閑看兒童捉柳花”。一個“捉”字就把兒童那輕盈的動作,稚氣的表情再現(xiàn)了出來,這就是所謂“句中之眼”。正如詩人自己所說:“一夫只在一‘捉’字上?!?/p>
下一首寫詩人在清陰宜人的環(huán)境里,想讀書又懶得將書卷展開。前二句中“一”、“半”、“偶”、“懶”四字,又將閑散之態(tài)寫得栩栩如生。接著,寫了一出生活的喜劇,詩人有意捧起泉水灑向芭蕉葉,“嘩嘩”的聲響使得游玩的兒童誤以為是雨聲。淘氣的詩人和天真的兒童雙方的表情通過一個“戲”字,一個“誤”字,被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
詩人創(chuàng)作二詩的動機,并不在午睡醒后的煩悶,而在于稍后見到童戲時瞬間的精神放松,兒童世界的天真快樂與成人生活的疲憊煩瑣,形成鮮明的對照,使閑居苦悶的詩人得到一種由衷的舒暢。
上一篇:《漢魏六朝詩歌·吳邁遠(yuǎn)·長相思》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杜甫·閣夜》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