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七律》
和柳亞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附:柳亞子原詩
七 律
感事呈毛主席
開天辟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
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鋏怨馮驩。
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寧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
原注:分湖為吳越間巨浸,元季楊鐵崖曾游其地,因以得名。余家世居分湖之北,名大勝村。第宅為倭寇所毀。先德舊疇,思之凄絕!
【創作背景】
1948年,黨中央和毛澤東在部署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的同時,已開始為未來的新中國設計藍圖。是年4月30日,黨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根據毛澤東的提議,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一口號立即得到了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熱烈響應。自同年8月起,各民主黨派、民主階層的代表人士便開始陸續進入解放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籌備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工作。
1949年1月31日,三大戰役的最后一戰——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已基本上被摧毀,全中國的解放指日可待。3月5日至13日,毛澤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主持召開了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并作了重要報告,報告中說:“召集政治協商會議和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一切條件,均已成熟。一切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們方面。”“我們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領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并定都北平。”為了早日實現這一目標,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前后,新政協會議的籌備工作正在加緊進行。
著名的國民黨左派人士柳亞子先生,是我們黨、也是毛澤東的誠摯的朋友。此時,他是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中央常務委員兼秘書長,在香港從事民主革命活動。是年2月,毛澤東電邀他北上,參加籌備新政協,共商建國大計。他在收到電報后,欣然于2月28日啟程,轉道東北、膠東,于3月18日到達北平。同月25日,毛澤東亦自河北石家莊飛抵北平,柳亞子與其他一些民主人士同赴西苑機場迎接。當晚,毛澤東在頤和園益壽堂宴請了他們,柳亞子十分高興,即席賦詩三首。其后,他因對于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間的某些矛盾感到無能為力,又因生活安排方面的某些具體問題而產生情緒波動,遂于28日夜作了一首七言律詩向毛澤東吐訴,并且表示希望回家鄉去隱居。毛澤東閱此詩后,當即指示有關部門對柳亞子的生活問題作了妥善的安排,讓他由東交民巷六國飯店遷入頤和園內居住。4月29日,毛澤東又作此和詩,委婉地對柳亞子進行勸誡。5月1日下午,毛澤東更親蒞頤和園拜訪柳亞子,并與他聯步過長廊,泛舟同游昆明湖。5月5日,即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的紀念日,毛澤東又偕柳亞子赴香山碧云寺拜謁孫中山先生的衣冠冢,并合影留念。隨后挽柳亞子夫婦到自己的寓所共進午餐。在黨和毛澤東的關懷和幫助下,柳亞子的思想和情緒有了很大的轉變,從此愉快地定居北京,一心一意為新中國工作。
同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勝利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柳亞子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注釋】
〔題〕和,按照別人詩詞的題材、體裁進行創作。如果是和友人寫贈自己的作品,則往往有酬答之意。和作可以用不同于原唱的韻部押韻,如本篇與后面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也可以用與原唱相同的韻部押韻,但韻腳字的選用則不必同于或盡同于原唱,如后面的《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浣溪沙·和柳先生》等篇;最嚴格的一種是完全遵照原唱的韻腳字及其次序來押韻,謂之“步韻”(亦稱“次韻”),如下篇《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柳亞子(1887—1958),初名慰高,后來改名棄疾,字安如。又改字亞廬、亞子。江蘇吳江人。清末秀才。1906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與陳去病、高旭等組織反清的革命文學團體南社,次年起主持社務。1912年曾任孫中山先生臨時大總統府秘書。后來,曾參加反對袁世凱的斗爭。1924年以同盟會會員的資格加入國民黨。1926年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他遭到通緝,亡命日本。1928年回國,進行反蔣活動。抗日戰爭時期,積極從事抗日民主活動。1941年“皖南事變”后,他發表宣言譴責國民黨當局制造分裂、破壞抗戰的罪惡行徑,被開除黨籍。解放戰爭時期,他在香港繼續從事民主革命活動。1947年至1948年,與李濟深先生等組織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等職。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常務委員會委員。后病逝于北京。撰有《磨劍室詩集》、《摩劍室文集》、《磨劍室詞集》等,所作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較高的文學藝術水準。
〔飲茶句〕粵海,指廣州。廣東古時為百粵(對古代南方民族的泛稱)之地,簡稱“粵”,又瀕臨南海,故稱。忘,這里讀平聲。按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曾以共產黨員的身份代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部長。1926年5月,他在廣州出席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期間,與當時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的柳亞子相識,同座飲茶。在這次會議上,蔣介石提出了所謂“整理黨務案”,旨在排斥共產黨,奪取國民黨的黨權。對此,當時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的陳獨秀采取右傾投降主義的立場,主張退讓,而毛澤東則堅決反對。在這個重大問題上,柳亞子的立場、態度和毛澤東是一致的。1941年,柳亞子作《寄毛主席延安兼柬林伯渠、吳玉章、徐特立、董必武、張曙時諸公》詩,先已有“云天倘許同憂國,粵海難忘共品茶”之句。本篇即用其意。又1987年5月28日《人民日報》副刊載陳邇冬《一代風騷——談柳亞子詩事以紀念先生百年誕辰》一文,謂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柳亞子深知蔣介石其人善變,今手握軍權,實不可靠,乃向惲代英獻計,以非常手段除掉他。惲代英說,共產黨相信群眾,不重視個人,搞群眾運動,不搞陰謀。于是柳亞子又與毛澤東同上茶樓細談,毛澤東的說法也和惲代英一樣,而且認為這樣做會損害國共合作。柳亞子說,你們不聽我的話,將來是要上當的。云云。陳氏且說明以上情況系柳亞子親口對他所言,后之箋注毛、柳詩者,可以參酌考證。按柳亞子1931年《哭惲代英》詩有云:“百粵重逢日,軒然起大波。我謀嗟不用,君意定如何?”自注道:“余在廣州,曾建議為非常可駭之事,君不能用。”是柳亞子向惲代英獻計的本證。據此,則其復與毛澤東同上茶樓細談一事,或亦不誣。
〔索句句〕索句,向人索要詩詞。渝州,指四川重慶。隋文帝開皇元年(581),改楚州置渝州,治所在巴縣,即今重慶。至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改名恭州。這里是用其古稱。葉正黃,謂時值秋季。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詩曰:“吟詩秋葉黃。”按,自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毛澤東親自代表中共中央在重慶與國民黨蔣介石集團進行和平談判。在此期間,毛澤東曾在曾家巖周恩來辦公處及紅巖八路軍辦事處兩次會見過柳亞子,并曾到沙坪壩南開學校津南村柳亞子的寓所去看望。這是他們兩人的第二度相見。柳亞子當時所作《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巖呈毛主席》詩,有“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之句。又,此次重逢,柳亞子曾請求毛澤東為他手書《七律·長征》詩,毛澤東則另選《沁園春·雪》詞一首書以相贈,復題此詞于柳亞子的紀念冊上。“索句”云云,當指此事。
〔三十一年句〕毛澤東1958年12月21日批注道:“三十一年:一九一九年離開北京,一九四九年還北京。舊國之國:都城。不是STATE(按此系英語單詞,義為‘國家’),也不是COUNTRY(按此亦為英語單詞,義為‘故鄉’)。”自1912年4月至1927年6月,北京曾是北洋軍閥政府統治下的中華民國的首都。1918年8月,毛澤東為了組織一批新民學會會員及其他革命青年赴法國勤工儉學的事情,首次來到北京,事畢于1919年春返回湖南。及至他1949年3月率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遷入北平,上距其1919年之離京,已有三十一個年頭。
〔落花句〕落花時節,指暮春,即陰歷三月。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曰:“落花時節又逢君。”華章,精彩的辭章,對別人所作詩詞的美稱。這里指柳亞子所呈之感事詩。
〔牢騷句〕謂牢騷太大有損于身心健康,應注意防止。
〔風物句〕風物,本義是指自然風光、景物,這里是雙關語,兼指社會上的一切事物。長宜,隨時都應該。放眼量,放開眼界去衡量。又,如考慮到對仗須工切這一層,則上聯“牢騷太盛”的“盛”字既是一個形容詞,下聯“風物長宜”的“宜”字似也可以訓為形容詞“合適”、“好”。若取此訓,則全句可作另一種理解:此地(頤和園)風光甚好,四季宜人,請您放眼飽覽。這是希望柳亞子能夠從眼前美好的自然景物中得到性情上的陶冶,進而領悟自己所面對著的是一個美好的新中國、新社會,從而自不愉快的心境中解脫出來。
〔莫道句〕莫道,不要以為。昆明池,即頤和園里的昆明湖。湖面約220公頃。本名七里濼、大泊湖、甕山泊,為天然湖泊。經元代郭守敬主持疏浚,成為元大都城內的水庫。至明代,發展為風景區,武宗、神宗等曾在此泛舟垂釣。清乾隆十四年(1749)又大加開拓,形成為現在的規模。乾隆皇帝取漢武帝在長安鑿昆明池以習水戰的故事,為之取名昆明湖。
〔觀魚句〕富春江,在浙江中部,是錢塘江自桐廬至蕭山聞堰那一段的別稱。習慣的說法,桐江(自桐廬至嚴子陵釣臺)、七里灘等也包括在內。東漢時的高士嚴光曾在此江上垂釣。以上四句針對柳亞子先生感事詩中的內容,循循誘導。由于柳詩末尾有欲學嚴光、漁隱分湖之意,故本篇最后兩句云云,是勸柳亞子安下心來留在北平,參加新中國的政治建設。毛澤東作此詩時,柳亞子已被安排在頤和園里昆明湖畔居住。
【押韻格式】
本篇韻腳分別是“忘”、“黃”、“章”、“量”、“江”。按詩韻,“江”字屬上平聲“三江”,其他韻腳字則屬下平聲“七陽”,本不在同一韻部。這里是從寬用韻,鄰部通葉;也可以說是用今韻取葉。
【修改情況】
毛澤東1949年4月29日手書此詩墨跡,第四句作“暮春時節讀華章”,正文后書作“奉和柳先生三月廿八日之作敬祈教正”。詩在1957年1月《詩刊》創刊號上首次公開發表時,題作“贈柳亞子先生”,第四句則已改定為現在這樣。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詩詞》時,題亦改定為現在這樣。
【柳亞子原詩注釋】
〔題〕感事,有感于某些事情。呈,奉上。
〔開天句〕開天辟地,《藝文類聚》卷一《天部》上《天》引三國吳時徐整《三五歷紀》曰:“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這里借以贊美毛澤東開創新中國的功績。君真健,您真雄杰、剛勁。
〔說項句〕說項,為人說好話、吹噓,使之揚名。唐代李綽《尚書故實》載,唐代國子監祭酒楊敬之愛才,賞識江表之士項斯,贈詩曰:“處處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項斯因此出名,高中了進士。依劉,依附他人、寄人籬下。《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記載,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王粲“乃之荊州依劉表”。但由于他貌丑體弱,又不拘禮節,故劉表并不重視他。明代張羽《寄劉仲鼎山長》詩曰:“向人恐說項,何地可依劉?”大難,謂很難作到,意即作不到。
〔奪席句〕奪席談經,“席”指坐席,古人鋪席而坐于地;“經”指儒家的經典著作。《后漢書》卷七九《儒林傳》記載,戴憑善于說經,“正旦朝賀,百僚畢會,(光武)帝令群臣能說經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十余席”。也就是說,戴憑談經駁倒了五十余人,奪得了他們的坐席。非,不是。五鹿,《漢書》卷六七《朱云傳》記載,漢元帝時,五鹿充宗地位高貴并得到皇帝的寵幸。元帝曾命他與諸儒講論《易經》,他憑藉自己的權勢,發揮辯說的才能,諸儒中沒有人能與他抗爭,于是都托病不敢與會。柳亞子用這兩個典故,是說自己確有超群的學識與才華,并非徒具虛名、倚勢壓人之輩。
〔無車句〕鋏,劍柄,亦代指劍。怨,怨望不滿。《戰國策》卷一一《齊策》四記載,齊人馮諼家貧,寄食于貴公子孟嘗君的門下,因待遇甚微,曾“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列傳》亦記載了這件事,但人名作“馮驩”。柳亞子用這個典故,是埋怨黨對他重視不夠、禮遇規格偏低的意思。
〔頭顱句〕本句倒裝,正常語序是“早悔平生頭顱賤”。悔,悔恨。頭顱賤,頭顱不值錢,喻指地位不高。南朝梁陶弘景《與從兄書》曰:“仕宦期四十左右作尚書郎,即抽簪高邁。今三十六方作奉朝請,頭顱可知。不如早去。”
〔肝膽句〕本句亦為倒裝,正常語序是“寧忘肝膽一寸丹”。寧忘,豈忘。一寸丹,一顆紅心。心的體積在方寸之間,故以“一寸”為言。以上二句是說,雖然我這人平生無足輕重,但對中國革命的赤膽忠心卻是始終如一的。上句自謙而語帶牢騷,并非真“悔”,下句自我表白,才是主旨所在。
〔安得句〕安得,如何能夠。以問句的口氣表示期待、盼望。南征,指人民解放軍南渡長江,征討國民黨軍以解放全中國。馳捷報,飛傳來勝利的戰報。
〔分湖句〕子陵灘,即七里灘,起自浙江建德梅城,止于桐廬嚴子陵釣臺。全長23公里,夾岸高山聳翠,一水中流漾碧。唐劉長卿《卻歸睦州至七里灘下作》詩曰:“獨上子陵灘。”子陵,東漢高士嚴光的字。嚴光年少時即有高名,與劉秀同游學。劉秀作皇帝后,備車聘嚴光至京城,授以高官。嚴光卻不肯接受,最終歸耕于富春山。事見《后漢書》卷八三《逸民傳》。子陵灘即因嚴光曾在此垂釣而得名。以上二句是說,希望人民解放軍早日打過長江去,解放我的故鄉,一旦捷報傳來,我就要像嚴光那樣,回去隱居。按,這只是一時賭氣的話,當黨對他作出了照顧性的生活安排后,柳亞子隨即改變了態度。其《贈鄧小平》詩曰:“出入車魚寧有憾?”又《四月二十九日上午偕鮑德作園游歸得毛主席惠詩即次其韻》詩日:“東道恩深敢淡忘?”“昆明湖水清如許,未必嚴光憶富江。”又《疊韻寄呈毛主席一首》詩曰:“倘遣名園長屬我,躬耕原不戀吳江。”
〔分湖為吳越間巨浸〕分湖是江蘇、浙江之間的大湖。
〔元季句〕元季,元朝末年。楊鐵崖,即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諸暨(今屬浙江)人。他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詩人和書法家,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明史》卷二八五有傳。
〔余家句〕余,古漢語第一人稱代辭,即“我”。世居,世代居住。〔第宅句〕第宅,富貴人家、名門望族的府第住宅。倭寇,對日本侵略者的貶稱。
〔先德舊疇〕謂祖先遺留下來的田產。
〔恩之凄絕〕凄絕,極度傷感。以上二句是說,想到作為祖輩德業之遺跡的舊第故宅竟遭日本侵略軍焚毀,不禁悲從中來,哀傷之至。
【鑒賞】
這首詩雖是毛澤東與柳亞子先生個人之間的唱和,卻很好地體現了我們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也為我們樹立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典型范例。
柳亞子先生是著名的民主人士,愛國詩人,一生為國家和民族奔走呼號,同情和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然而柳亞子先生畢竟是舊時代的知識分子,思想上的弱點加上詩人特具的氣質,使他的情緒很容易沖動和波動。由于當時黨中央工作千頭萬緒,諸事待理,一時未能對他妥善安置,因此就在毛澤東剛到北平的第四天,他便寫了《感事呈毛主席》一詩以發牢騷。他自命清高,自負才學,自恃有功于革命,認為黨和國家給他的政治地位和物質待遇與自己不相稱,于是在詩中表示要歸隱家鄉。
面對這位詩朋、摯友、黨外民主人士所暴露的思想問題,該怎么辦呢?毛澤東此前不久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作報告時指出:“我黨同黨外民主人士長期合作的政策,必須在全黨思想上和工作上確定下來。我們必須把黨外大多數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樣,……從團結他們出發,對他們的錯誤和缺點進行認真的和適當的批評或斗爭,達到團結他們的目的。對他們的錯誤或缺點采取遷就態度,是不對的。對他們采取關門態度或敷衍態度,也是不對的。”正是本著這種精神,毛澤東采用了和詩這種委婉含蓄的形式來對柳進行善意的規勸。詩中所蘊含的真摯深厚的情誼、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及高超的詩歌藝術技巧,使這首詩達到了真、善、美高度結合的完美境界,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詩的前半首,主要是敘述自己與柳亞子先生二十多年間的三次交誼。首聯從敘舊發端:“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開篇有意重提往事,一則表示親切:正因為彼此有難忘的舊誼,所以現在看到柳亞子先生的情緒波動就不能不關切地加以規勸。這對像柳亞子先生這樣的民主人士來說是恰當的,不會令他感到刺激而有所不快。二來這番敘舊又對柳歷史上的功勞表示了贊許和肯定,表示黨和人民并沒有忘記他過去的革命經歷,同時也借以喚起柳亞子先生對往事的美好的回憶,提醒他可別忘掉當年追求光明前途的愛國熱情,珍惜過去從事民主革命的光榮歷史,打消消極歸隱的念頭,積極投入新中國的政治建設大業。兩句詩,只是兩個生活細節,卻寫得情深意遠,語重心長,饒有興味,親切感人。一起筆便充分體現了一位偉大政治家的博大胸懷和誨人不倦的風度。
頷聯,承上由遠而近,寫眼前的第三次會見:“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還舊國”意味著北平的解放。“三十一年”則不僅僅是敘述毛本人前后兩度到北平的時間距離,也暗示了革命斗爭的艱難,勝利來之不易。“落花時節”顯示當此美好時節同柳亞子先生重聚和商籌建國大計的高興心情。這一聯雖是敘述自己的行蹤,但聯系起來看,既是說明在革命斗爭的烽火中,朋友聚散不定,相逢之不易,有加深彼此友情的意義,又是在啟發對方的思想覺悟。詩人自己這“三十一年”是在戰斗中度過的。這些不平凡的歲月,有多少艱苦斗爭的往事值得回憶,從而鼓舞今天的革命斗志!柳亞子先生讀到這里,當然也會聯想到自己幾十年來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并同蔣介石集團作斗爭的經歷。這就可以進一步喚起他老當益壯、繼續前進的激情。
頸聯,是全詩主旨之所在。前面四句都是敘述,這兩句才是討論。有了上文的充分鋪墊,文意便由“讀華章”而自然引出了自己的“讀后感”。出句從近處、從反面作規勸:“牢騷太盛防腸斷”。“防腸斷”三字,語意雙關,既明指這種思想情緒對身心健康的損害,又暗喻它對革命意志和政治生命的損害。這體現了對柳的關懷、愛護,言簡意賅,語淺情深。對句則從遠處、從正面開導:“風物長宜放眼量”。對于一切事物,永遠應該放開眼界,從遠處、大處著眼,也就是從未來著眼,從全局著眼,從革命的整體利益著眼,不要“近視”。具體到柳亞子先生身上,那就是啟發他要以革命事業的大局為重,不要計較個人得失。只有這樣,才能不發牢騷,少發牢騷;才能既有利于個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國家和革命事業。這兩句詩,嚴肅而懇切,深刻而委婉,既富有人情味,又蘊含著生活和革命的哲理。
尾聯,在“放眼量”的基礎上,便自然地引出慰勉、挽留之意:“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柳詩最后兩句用“子陵灘”的典故表示要回家隱居,不再參加政治活動。毛詩針對這一點,以“昆明池”、“觀魚”這些藝術符號,婉言挽留柳亞子先生在京議政、參政。“莫道”之后著一“淺”字,委婉而風趣地辯明黨和人民對柳亞子先生的感情并不淺。“觀魚”之后著“勝過”一詞,流溢著規勸對方留京的一片真誠。這個結尾,嚴肅而藝術地給柳亞子先生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和光明的前途。全詩至此收束,余韻不盡,意味無窮。
這首詩深深地感動和教育了柳亞子先生。他讀詩后,立刻打消了歸隱的念頭。在以后的歲月里,他以極大的熱情參加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并用他的詩筆歌頌新中國,為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毛澤東這首詩的巨大感召力,于此可見。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七古》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