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壯麗的時代畫卷磅礴的個性情懷》
壯麗的時代畫卷磅礴的個性情懷
▲鄭斯彥
中華民族養育了毛澤東。毛澤東領導的革命,拯救了中華民族。
民族文化哺育了毛澤東。毛澤東創作的詩詞,豐富了民族文化。
閉塞的韶山生養了她的兒女,卻無法挽留她的兒女。1910年,十七歲的毛澤東違抗父命,留下“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的豪言壯語,毅然一人負重致遠到異鄉求學。這事雖然不是毛澤東人生轉折的關鍵,但它初步顯露了毛澤東與眾不同的個性:他胸懷高遠,志在四方,有堅強的意志和決心追求理想的實際行動。幾十年后他還清清楚楚地記得此事,并不止一次地向別人復述。壓抑使他意識到人群對立的存在,也激起了他反抗的精神。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這是毛澤東日后接受階級斗爭理論的心理基礎,也是他詩詞創作昂揚向上、奮發進擊的內在氣質。毛澤東少年時代倔強的性格使他從不作消極的逃避,而是堅定地依靠自身的積極努力與外部環境做抗爭,從而超越之,征服之。在湘鄉東山小學堂,毛澤東很快地憑借自己的博學多識獲得老師的贊賞,那些自以為是的紈绔子弟也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少年毛澤東當然不會想到自己若干年后會成為東方大國的偉大領袖,但他那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卻是十分堅定而明確的,它促使毛澤東不斷進取,勇敢地搏擊人生。
歷史和時代終于把毛澤東推上革命的道路。由于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毛澤東那獨特而超群的性格和靈魂變得更加沉實。它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更在他的詩詞創作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呈現。談到毛澤東詩詞,我們不能不談到有關他個人本身的這一切。他的以實踐為主體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的解放全人類,實現世界范圍內共產主義大同的政治理想,使他積極投身并領導了一場規模宏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他締造了中國共產黨的工農革命武裝,建立了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采取靈活多變的戰略戰術進行武裝斗爭,終于推翻了中國最后一個反動統治階級,把中國改造成為一個全新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毛澤東最偉大的實踐,它給毛澤東的詩詞創作提供了豐厚堅實的、舉世無雙的生活源泉。
毛澤東比任何一位領袖都更懂得文藝的政治作用。他從無產階級的立場出發,主張作家深入到火熱的現實生活和人民群眾的斗爭中,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以獲得社會的實感和創作的材料。他為優秀的文學作品提出了一個明確的標準:“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作為政治家和革命領袖而兼詩人,毛澤東的文藝美學觀念清晰地表明無產階級革命的政治思想內容在毛澤東詩詞中占有主導地位。如果對它的思想內容缺乏深入的領會和理解,就不能說是真正地理解了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的一生與中國革命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中國革命也緊緊地與毛澤東聯系在一起。毛澤東與中國革命的關系,正如埃塞俄比亞的海爾·塞拉西國王所說的那樣:“毛主席的一生經歷實際上也就是新中國的歷史。個人對一個國家的歷史有這么深刻的影響那是很少見的。”(轉引自韓素音《早期的洪流·序言》)因而說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革命歷史的實錄并不過分。我們的論題也將從這里展開。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第十篇》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結構精俏·氣勢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