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鳴宵柝, 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 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 不及盧家有莫愁?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安祿山叛軍攻破潼關,玄宗倉皇出逃,行至馬嵬驛(屬陜西興平縣),隨行將士殺楊國忠,并迫使玄宗令楊貴妃自盡。史稱“馬嵬之變”。作者以此為題材,寫了《馬嵬二首》,這是第二首。
此詩用倒敘方式,先從玄宗遣方士為楊貴妃招魂寫起,逆筆折入,破空而來,“勢如危峰矗天,當面崛起”(吳喬《圍爐詩話》卷一)。在海外仙境方士尋見楊妃,并帶回金釵鈿合之說,詩人用“徒聞”冷諷其事之虛妄。所謂“愿世世為夫妻”的誓約,則以“他生未卜”點明其言之渺茫,而當前的現實則是“此生休”的悲劇結局。語意精警而情致委婉,似是嘆慨實則暗嘲玄宗之沉迷。
二聯寫“馬嵬之變”。用兩件典型事物“虎旅鳴宵柝”與“雞人報曉籌”形成強烈對照,烘托出玄宗夜宿馬嵬的處境和心態。禁衛軍夜間擊梆巡邏,暗示流亡途中六軍不發的嚴峻形勢。冠以“空聞”二字,說明“宵柝”已無護衛皇帝的作用,反使玄宗驚悸不安。雞人敲更籌報曉,實指宮中高枕無憂的安樂生活?!盁o復”隱括楊妃已死,玄宗難以忘情,但不能再共度良宵的凄惘。
三聯承前續寫,仍用兩事對舉。“此日”指天寶十五載六月十四縊死楊妃之日。“當時”言天寶十載七月七日夜,長生殿上相約之時?!傲娡v馬”點明禁軍嘩變?!捌呦π颗!笔钦f玄宗與楊妃七夕密約“愿世世為夫妻”,譏笑牽??椗荒暌欢认嘁娭虝骸!靶Α弊窒碌妙H有心機,李楊的愛情悲劇反不如牽牛織女之永世相戀,豈不貽天下人恥笑!“當時”與“此日”對照,見出“笑牽牛”與“同駐馬”之因果關系。
尾聯用設問反詰句式,表明看法。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四紀為天子”是約而言之。為什么做了多年的皇帝,卻不如盧家莫愁能夠過上幸福生活、白頭偕老呢?這是從前六句歸納出的問題,答案已在其中。故作反問,不僅譏刺尖刻,還有深層意蘊,動人遐思。
這首詩每句都用今昔安危對照,暗示荒淫失政與馬嵬悲劇的聯系。并搭配內涵豐富的虛詞,關聯點染,以不盡的言外之意啟人聯想,含茹深遠而有余味。詩中用筆靈活,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大跨度的跳躍,擴大了詩句的容量,強化了抒情效果。全詩屬對工切,“六軍”與“七夕”,“駐馬”與“牽?!?,“虎旅”與“雞人”等等,隨手拈合,勾勒成帶有喻意的圖景,且無繁縟堆砌之病,顯示出詩人在藝術錘煉上的精粹功夫,這也正是詩人的技巧勝處。
上一篇:《題汴河亭·唐·許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馬嵬·清·袁枚》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