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陳亞·生查子》陳 亞
陳 亞
小院雨馀涼①,石竹風生砌②。罷扇盡從容③,半下紗廚睡④。起來閑坐北亭中⑤,滴盡真珠淚⑥。為念婿辛勤⑦,去折蟾宮桂⑧。
注釋 ①雨馀涼:諧音“禹余糧”,中醫藥名,一種礦石。②石竹:又名“瞿麥”,中醫藥名,多年生草本植物。③從容:諧音“蓯蓉”,中醫藥名。④半下:諧音“半夏”,中醫藥名,又名“三葉半夏”,多年生草本植物。⑤北亭:諧音“柏葶”,中醫藥名。⑥真珠:即“珍珠”,可以入藥。⑦婿辛:諧音“細辛”,中醫藥名,別名馬蹄香,多年生草本植物。⑧蟾宮桂:月宮中的桂花。唐代以后,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常用來比喻考中進士。桂,香木類,枝嫩皮肉多而半卷,中心皺起,去外面粗皮名“肉桂”,去內外皮名“桂心”,頂上細枝名“桂枝”,結子名“桂丁”,年老生蕈名“桂耳”,皆中醫用藥。
紫檀雕閨中仕女硯屏 【清】
鑒賞 這是一首閨情詞,作者通過對夏日閨中少婦一連串活動的描寫,表現少婦對遠去求取功名的夫婿的深深思念之情。
這首詞語近言淺,描寫也是極平凡的日常生活場景,但所展現的卻是女主人公內心精神世界的巨大空虛和深深寂寞。在雨后寂靜的小院里,石竹青翠,風姿搖曳。當此暑熱消退之時,正該走出戶外透換一口新鮮空氣才是,然而屋內的女主人卻是才“罷扇”,又“半下紗廚”,無困而眠了。作者通過對閨中少婦那種倦怠動作的描寫和慵懶神情的刻畫,渲染出女主人公內心中的幽愁心緒。下闋寫女主人公睡亦無味,索性起來閑坐中亭。一個“閑”字,寫盡了她思念夫婿的深情,因此女主人公才會顯得百無聊賴、茶飯不思。她情極而深,以至于難以自已,不禁滴下了清淚。
通過詞的最后兩句可以知道,主人公不是擔心夫婿科舉高中與否,而是擔心他因參加科考用功甚勤而累壞了身體。“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作者本人是進士出身,自然知道文人進京求取功名的苦辛。古代婦女居家,丈夫是她們唯一的寄托,對她們而言,能夠一起長相廝守,就是莫大的幸福了。唐代王昌齡的名作《閨怨》中的閨中少婦曾有“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之想,或許這位閨中少婦在夫婿未及考中之時,已然暗生悔意了吧。
本詞也是一首別具風味的藥名詞,作者采用了“諧音替代”“拆開重組”等手法,在每句詞中都鑲嵌了一個藥名,使其既符合詞的格律,又能完整地表達離情別緒,兩者結合得渾然一體,可謂不易。文字游戲和詩詞意境結合得如此完美,也正是古代漢語文字神奇的表現張力所在! (李飛躍)
集評 清·馮金伯:“宋陳亞,性滑稽,嘗用藥名作閨情《生查子》三首(略),余謂此等詞,偶一為之可耳,畢竟不雅。”(《詞苑萃編》卷二二)
俞陛云:“寫閨情有樂府遺意。”(《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鏈接 《生查子》詞牌。《生查子》原為唐代教坊曲,后用為詞牌。韓偓有《生查子》詞。敦煌曲子詞中也有此調。唐時作者尚未完全脫去五言句法,平仄也多無定格。《生查子》,又名《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雙調,有四十字、四十一字等體。四十字體,八句仄韻;四十一字體,九句五仄韻。
藥名詞。一種集輯藥名組織成篇的特殊詞體,謂之藥名詞。其產生最先應帶有實用色彩和游戲因素,但也可借集輯藥名以表達某種特定的思想內容。敦煌寫本曲子詞中已有藥名詞產生,如斯4508號卷子抄寫一詞(失調名)云:“莨菪不歸鄉。經今半夏姜。去他烏頭了,血滂滂。他家附子豪強。父母依意美,長短桂心,日夜思量。”這首詞即集藥名成篇,每句皆集嵌一個或兩個藥名,計有“莨菪”(諧浪蕩)、“半夏”“姜(薑)”(諧強)、“烏頭”“滂”(即蒡)、“附子”(諧富子)、“意美”(即薏米)、“桂心”(諧掛心),并采用諧音雙關等手法,借藥名的含義來表現游子浪蕩不歸的內容題材。宋代藥名詞以北宋初期的陳亞為最早和最著名。據韋居安《梅澗詩話》卷上載:“(陳亞)性好諧謔,嘗著藥名詩行于世。幼孤,育于舅家。舅姓李,為醫工。”可見,陳亞善作藥名詩,與他生性諧謔滑稽和生長醫人之家有關。吳處厚《青箱雜記》云:“亞與章郇公同年友善,郇公當軸,將用之,而為言者所抑,亞作藥名《生查子》陳情獻之。”又云:“亞又別成藥名《生查子》閨情三首。”可見陳亞這4首藥名《生查子》詞,一首乃向達官朋友進謁“陳情”,三首賦“閨情”,并非純粹借藥名游戲成篇。此外,辛棄疾也有藥名詞《定風波》2首,一首題曰“用藥名,招婺源馬荀仲游雨巖,馬善醫”,一首題曰“再和前韻藥名”,在藝術表現上較陳亞的藥名詞更為精熟。(據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上一篇:《兩宋詞·周邦彥·瑞龍吟》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歐陽修·生查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