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
故鄉云水地,歸夢不宜秋。
羈旅客愁是唐代為仕途生計奔波的詩人經常描寫的題材。這首五絕寫作者滯雨長安客居,夜深燈殘,獨客無伴,而輾轉思鄉情狀。中晚唐時期有不少描寫秋夜殘燈的思鄉詩,由此可見一般下層文士仕隱沖突的心態,也是一種值得注意的文化心理現象。
吟誦此詩,不禁聯想起李賀 《崇義里滯雨》、馬戴 《灞上秋居》 等名篇,聯想起其中 “南宮古簾暗,濕景傳簽籌”,“憂眼枕劍匣,客帳夢封侯”,“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等名句,聯想起李商隱秋夕思鄉的 《夜雨寄北》、《細雨》(“蕭灑傍回汀”)等佳作。在藝術手法上,本篇除具有這類中晚唐詩寓慨深沉,表情細膩的特點外,尤以運思婉曲,用語自然見長。
首句點題,敘起平實自然,說明此為滯雨長安,旅夜思歸之作。接著,“殘燈獨客愁”一句順勢寫羈旅客愁之深?!皻垷簟保砸姵钌钜归L?!蔼殹?,以見孤寂無依。義山入仕后曾幾次任過京職,并數度攜家室寓居長安。他在京城原不乏親友同僚,此時竟有如許孤寂的 “客愁”,可知不只家室遠隔,而宦游失意之憾,親朋冷落之痛自在言外。二句平平道來,含思凄婉,頗富包蘊。相比之下,馬戴說:“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是其汲汲求仕卻頻遭困頓時的思鄉語,而此時的李商隱則已是歷經宦海風波,倦客思歸了,那情狀更令人同情。
“故鄉云水地,歸夢不宜秋。”這兩句由前兩句的滯雨思鄉,轉生故鄉行潦遍地有家難歸之想,再進而由期望夢中歸去,轉到連夢中都不宜回鄉的擔憂,如此轉轉入深,曲盡思家難歸之致。姚培謙注曰:“大抵說愁雨,皆在不寐時,此偏愁到夢里去?!笨梢姶嗽娖婢唱毜?。李賀 《崇義里滯雨》 也是一首宦游失意之詩。所謂“南宮古簾暗,濕景傳簽籌”,乃雨中聽更籌傳響而起君門九重之嘆。但結處“憂眠枕劍匣,客帳夢封侯”表明其夢中立功封侯,還抱著仕進的熱望。李商隱則愁到夢里,其情甚為悲涼。
此類思鄉的期望與難歸的憂懼構成的矛盾沖突,這在義山后期創作中時有所見。如其詠物名作 《蟬》詩后半謂:“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奔锤袊@欲歸不能的羈宦生涯,由蟬鳴觸動自己的身世,想到故園蕪平胡不歸去,轉瞬間又憂及舉家清貧欲歸不能。此種矛盾心態與本詩最相切近,據此,大抵亦可推知詩為義山后期所作。
作者通過思想矛盾的沖突以表現運思曲折的寫法在這首小詩中運用得十分成功。其短短二十字包含多少層次曲折:一層滯雨難歸。二層旅夜獨愁,而家室遠隔,宦游失意,親朋冷落自在言外。三層遙想故鄉行潦遍地,欲歸不能。四層是醒亦愁,夢亦愁,進退兩難。五絕小詩能包蘊如此豐富復雜的感情內容,用語卻明白暢曉,句意間的承轉連接又極自然,使全篇渾成一體,顯示了義山詩高度凝煉的藝術功力。紀昀評此曰:“運思甚曲,而出以自然,故為高唱。”確為精切不移之論。
上一篇:李商隱《深宮》
下一篇:李商隱《漫成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