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冥眾所遺,咫尺絕佳期。始覺衡門下,翛然太古時(shí)1(似疏宕,實(shí)貼切,妙)。雞聲共林巷2,燭影隔茅茨。坐惜牛羊徑,芳蓀白露滋(放開又妙)。
注意在“鄰居”二字,頷聯(lián)取義于老死不相往來。五、六是鄰居正位,結(jié)意沉冥者,既咫尺不可接,門徑惟牛羊踐履、露草縱橫為可惜也。曰“坐惜”,以見比屋而居。
【校記】
1.時(shí),《全唐詩》一作“姿”。
2.林,《全唐詩》作“鄰”,一作“村”。
【箋釋】
[齊六] 齊氏,行六,名不詳。司倉,掌倉廩庖廚財(cái)物市廛之事。唐制:府曰倉曹參軍,州曰司倉參軍,縣曰司倉。
[沉冥] 猶埋沒,沉淪。唐皎然《苕溪草堂簡潘丞述湯評(píng)事衡四十三韻》:“蹈善嗟沈冥,履仁傷堙阨。”
[衡門] 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詩經(jīng)·陳風(fēng)·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朱熹集傳:“衡門,橫木為門也。門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橫木為之。”
[翛然] 無拘無束貌;超脫貌。《莊子·大宗師》:“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成玄英疏:“翛然,無系貌也。”前蜀韋莊《贈(zèng)峨嵋李處士》:“如今世亂獨(dú)翛然,天外鴻飛招不得。”太古,遠(yuǎn)古,上古。
[茅茨] 茅草蓋的屋頂。亦指茅屋。《墨子·三辯》:“昔者堯舜有茅茨者,且以為禮,且以為樂。”《韓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唐錢起《早渡伊川見舊鄰作》:“村落通白云,茆茨隱紅葉。”
[芳蓀] 香草名。謝靈運(yùn)《入彭蠡湖口作》:“乘月聽哀狖,露馥芳蓀。”杜甫《別李義》:“憶昔初見時(shí),小襦繡芳蓀。”
上一篇:《登復(fù)州南樓》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谷口書齋寄楊補(bǔ)闕》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