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這是一首通篇寫景的詩。它體現了杜甫的絕句之異于常調的兩個特色:一是兩聯全用對仗,即所謂截律詩中四句體;二是一句一景,四句分寫四景。
就絕句的結構而言,有散起對結、對起散結、通首不對及兩聯皆對四種形式。其中,兩聯皆對的不多見,而杜甫的這種絕句則多達二十二首,占其絕句總數的百分之十六強。這一形式,有得也有失:其失是缺少流轉搖曳之美;其得是字句工整,給人以厚實之感:總的說來,密致有余而疏宕不足。杜甫還寫有《絕句六首》,其中五首也是兩聯皆對;楊倫在《杜詩鏡詮》中評其“字堪入畫,惟稍嫌太板實”。這一評語正可移來評這首詩。
洪邁在《容齋五筆》卷十中轉述薛韶語,把這首詩作為“絕句詩不貫穿”的例子之一。謝榛在《四溟詩話》卷一中則把絕句分為兩種:一種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詩”,舉金昌緒《春怨》詩為例;一種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詩”,舉杜甫《絕句六首》中“日出籬東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鹍雞”一首為例。其所舉后一例實與這首詩同一機杼。杜甫的絕句常采用這一寫法,也是得失互見:其失是難以達到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對絕句提出的“就一意中圓凈成章”、“就一氣中駘宕靈通”的要求;其得是四句分別描寫四事,擴大了詩篇的容量,就像這首詩,平列四景,恰似四幅屏條,使人同時看到四個不同的畫面。
這四幅畫,分別來看:第一幅是日照江山之景;第二幅是風吹花草之景;第三幅是燕子飛翔之景;第四幅是鴛鴦棲息之景。就四句詩而言,“遲日江山麗”句中的“麗”字、“春風花草香”句中的“香”字、“泥融飛燕子”句中的“融”字、“沙暖睡鴛鴦”句中的“暖”字是點活畫面并透露景物間內在聯系的點睛之筆,分別暗示:江山因春日照射而分外明麗,花草因春風吹拂而散發芳香,燕子因泥融而來去銜泥筑巢,鴛鴦因沙暖而雙雙貪戀睡眠。這里,詩人體物是極其細微的,詩句用語是十分精確的。
如果從四句詩的取景角度及其組合配列看:前兩句寫的是大景,就全景著墨;后兩句寫的是小景,就局部取材。前兩句中:上句的江山應在遠方,是進入視野的景色;下句的花草當在近處,是進入嗅覺的事物。后兩句中:上句的燕子飛是動態,是空中景;下句的鴛鴦睡是靜態,是地面景。這樣,把大景與小景、遠景與近景、空中景與地面景、飛動景與靜止景、視野所及與嗅覺所感統攝入詩,使其交相結合,彼此配列,從而在短短二十個字中托出了詩人所要表現的那樣一個春意盎然、生機勃發的境界,再現了大自然之美。
上一篇:劉方平《春怨》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