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梁辰魚·浣紗記(第四十五出·泛湖)
(凈、丑扮漁翁唱漁歌上) 我兩人都是太湖中的漁翁。昨日范老爺分付要幾個漁船,泊在胥口,想要到湖上去耍子,怎么這時候還不見到來? 只得在此伺候。(生上) 功成不受上將軍,一艇歸來笠澤云。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更迷君。自家范蠡,輔我弱越,破彼強吳,名遂功成,國安民樂,平生志愿于此畢矣! 正當見機禍福之先,脫展塵埃之外。若少留滯,焉知今日之范蠡,不為昔日之伍胥也。向已告過主公,今當遠遁。昨日分付漁船,泊在湖口,專等西施美人到來,即便同行。(旦上) 雙眉顰處恨匆匆,轉眼興亡一蹙中。若泛扁舟湖上去,不宜重過館娃宮。相公萬福! (生) 美人少禮。美人,我本楚人,久作越客。昔遇傾城于溪路,常遭患難于鄰邦。自分宿世難逢,誰料今生復合。茲具舟中之花燭,聊結湖上之姻盟。事出匆匆,莫嫌草草。(旦) 妾乃白屋寒娥,黃茅下妾。惟冀德配君子,不意茍合吳王。摧殘風雨,已破豆蔻之梢; 斷送韶華,遂折芙蓉之蒂。不堪奉爾中饋,未可充君下陳。(生) 我實非霄殿金童,卿乃天宮玉女,雙遭徽譴,兩謫人間。故鄙人為奴石室,本是夙緣; 芳卿作妾吳宮,實由塵劫。今續百世已斷之契,要結三生未了之姻。始離迷途,方歸正道。(旦) 既蒙恩誼,敢不祗承。但舊家姊妹,久缺音書; 晚景椿萱,杳無消耗。欲暫返山中之駕,方相從湖上之舟。未知尊意何如? (生) 我已差人前往諸暨,令尊令堂,同載舟航;東施北威,并賜金帛。(旦) 相公,你既無仇不雪,無恩不報,但有一故人,尚未相酬,君何忘之也? (生) 卿但言之。(旦) 當初若無溪紗,我與你那有今日? (生) 你那紗在何處?(旦) 妾朝夕愛護,佩在心胸,君試觀之。(生) 我的紗也在此。千叢萬結亂如堆,曾系吳宮合巹杯。今日兩歸溪水上,方知一縷是良媒。美人,我和你早早登舟去罷。漁翁那里?(丑、凈) 相公有何分付? (生) 我要下船,過湖口往海上去。(丑、凈) 不知相公海上要到那一方? 若出了海,北風往廣東,西風往日本,南風往齊國。今日恰是南風。(生) 既是南風,就往齊國去罷! (丑、凈) 請相公夫人登舟。(生唱)
【北新水令】 問扁舟何處恰才歸?嘆飄流常在萬重波里。當日個浪翻千丈急,今日個風息一帆遲。煙景迷離,望不斷太湖水。(旦)
【南步步嬌】憶昔持紗溪邊洗,正遇春初霽,芳心不自持。誰料多才,忽然相值。住立不多時,急忙里便許成佳配。(生)
【北雁兒落】謝娘行能諧子女姻,羞殺我未有兒夫氣。亂叢叢邦家多苦辛,急攘攘軍旅常留滯。(旦)
【南沉醉東風】 為君家寥寥旦夕,為君家淹淹憔悴。奈徹夜患心疼,奈徹夜患心疼,日高未起,空留下數行珠淚。山深地僻,花飛鳥啼。傷心過處,雙雙蹙著翠眉。(生)
【北得勝令】呀,非是我冷淡了相識,非是我奚落了新知。只為那國主親遭辱,只為那夫人盡被羈。奔馳,千里價難相會。棲遲,三年猶未回。(旦)
【南忒忒令】 你流落他鄉未回,我寂寞深山無倚。鶯兒燕子,眼望親成對。誰知道命飄蓬,誰知道命飄蓬,君恰歸,妾又行,做浮花浪蕊! (生)
【北沽美酒】 為邦家輕別離,為邦家輕別離。為國主撇夫妻,割愛分恩送與誰?負娘行心痛悲,望姑蘇淚沾臆,望姑蘇淚沾臆! (旦)
【南好姐姐】路岐,城郭半非。去故國云山千里。殘香破玉,顏厚有忸怩。藏深計,迷花戀酒拚沉醉,斷送蘇臺只廢基。(生)
【北川撥棹】 古和今此會稽; 古和今此會稽,舊和新一范蠡。誰知道戈挽斜暉,龍起春雷,風卷潮回,地轉天隨。霎時間驅戎破敵,因此上喜卿卿北歸矣。(旦)
【南園林好】謝君王將前姻再提,謝伊家把初心不移,謝一縷溪紗相系。諧匹配作良媒,諧匹配作良媒。(生)
【北太平令】 早離了塵凡濁世,空回首駭弩危機。伴浮鷗溪頭沙嘴,學冥鴻尋雙逐對。我呵,從今后車兒馬兒,好一回辭伊謝伊。呀! 趁風帆海天無際。(旦)
【南川撥棹】 煙波里,傍汀蘋,依岸葦,任飄飖海北天西,任飄飖海北天西! 趁人間賢愚是非,跨鯨游,駕鶴飛,跨鯨游,駕鶴飛!
(生)
【北梅花酒】笑燕秦楚共齊,笑燕秦楚共齊。耀干戈整旌旗,軍共馬露水泥,兵和將釜中食。酒席間森劍戟,廟堂中坐刀筆,一霎時見兇吉。(旦)
【南錦衣香】 你看館娃宮荊榛蔽,響屧廊莓苔翳。可惜剩水殘山,斷崖高寺,百花深處一僧歸。空遺舊跡,走狗斗雞,想當年僭祭。望郊臺凄涼云樹,香水鴛鴦去,酒城傾墜。茫茫練瀆,無邊秋水! (生)【北收江南】呀! 看滿目興亡真慘凄,笑吳是何人越是誰? 功名到手未嫌遲。從今號子皮,從今號子皮。今來古往,不許外人知。(旦)【南漿水令】 采蓮涇紅芳盡死,越來溪吳歌慘凄。宮中鹿走草萋萋,黍離故墟,過客傷悲。離宮廢,誰避暑?瓊姬墓冷蒼煙蔽。空園滴,空園滴,梧桐夜雨! 臺城上,臺城上,夜烏啼! (生)
【北清江引】 人生聚散皆如此,莫論興和廢。富貴似浮云,世事如兒戲。惟愿普天下做夫妻,都是咱共你。
(合)
盡道梁郎識見無,反編勾踐破姑蘇。
大明今日歸一統,安問當年越與吳?
(同下)
笠澤: 即太湖。見機: 洞察事物變化的跡象和征兆。館娃宮: 吳王夫差為西施建造的宮室。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舊有靈巖寺,即其故址。白屋寒娥,黃茅下妾: 謙稱自己是出身貧寒之女。白屋,以白茅草蓋成的房子。豆蔻之梢: 喻妙齡處女。中饋: 古時婦女在家主持家務飲食,謂之中饋,引申為妻室。塵劫: 佛教稱一世為一劫,無量無邊之劫為塵劫。后指天災人禍。祗承: 敬承,恭奉。椿萱: 代指父母。合巹: (jin緊),舊時新婚禮飲交杯酒。一個瓠分成兩個瓢叫巹。忸怩: 形容非常羞愧的樣子。戈挽斜暉: 《淮南子·覽冥》:“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此喻挽回敗局,改天換地。響屧廊: 春秋時吳王宮中廊名。相傳,鑿空廊下之地,將大甕鋪平,覆以厚板,令西施與宮人步屧繞之,錚錚有聲,故名。今蘇州西靈巖寺圓照塔前小斜廊即是其舊址。僭 (jian) 祭: 超越本分的祭祀。郊臺: 古代冬至祭天稱郊,夏至祭地稱社。郊臺,在郊外祭天的臺。
香水: 香水溪,在江蘇吳縣西南,傳為西施洗浴處。酒城: 即苦酒城。春秋時地名。在今江蘇吳縣西南。練瀆: 即練塘,時傳吳王所開以練兵,在今江蘇吳縣西南。子皮: 范蠡歸隱后,變姓名,自號鴟夷子皮。采蓮涇: 涇名,傳為吳王游玩處,在今江蘇吳縣城內。越來溪: 地名,傳為越兵由此溪入吳,故名。在今江蘇吳縣西南。黍離: 《詩經·王風》中的一篇。《詩序》:“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于宗周,過故宗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詩。“后用為感慨亡國觸景生情之詞。瓊姬墓: 范成大《吳郡志》:“陽山有瓊姬墓,吳王女也。”陽山,在今江蘇吳縣西。臺城: 古城名,一作苑城。本戰國吳后苑城。故址在江蘇南京玄武湖側。
《泛湖》是 《浣紗記》的最后一出,也是最著名的點睛之筆。在思想上,作者以沉郁悲壯的色調,濃墨重彩地描繪出避禍遠害的范蠡和純潔善良的西施的英雄與俠女的形象,歌頌了他們經受了非人的磨難終于完成了復國的使命的崇高精神以及堅貞不渝的愛情,肯定了他們以“見機禍福之先,脫履塵埃之外”的清醒的憂患意識而采取泛舟歸隱的灑脫行動,寄寓了作者對明朝嘉靖時代弊病的深廣的幽憤和含蓄深沉的諷喻之情。在藝術上,《浣紗記》歷來被稱為昆腔的奠基之作。梁的好友張鳳翼“素言梁伯龍博雅壇場”(《衡曲麈譚》),梁的表叔王世貞說“吳閶白面冶游兒,爭唱梁郎雪艷詞。”(《 州山人四部稿》)。朱彝尊稱梁是“詞家老手”(《靜志居詩話》),張旭初也譽他為“曲中圣者”(《吳騷合編》)。在唱腔上,以生唱北曲,則顯示“神氣鷹揚,有殺伐之氣”; 旦喝南曲,則“流麗婉轉,有柔媚之情”(《南詞敘錄》),亦即“以北字近于粗豪,易入剛勁之口; 南音意多嬌媚,便施窈窕之人”(《閑情偶寄》),把豁達大度的范蠡和俠義多情的西施活現在舞臺上。在語言上駢散互用,妙語橫生。四百多年來,《泛湖》傳唱不衰,自有其歷史的思想光輝和永久的藝術魅力。
《泛湖》分賓白和輪唱兩部分。賓白層次有四。凈丑上場為第一層次,向讀者 (觀眾) 交待地理環境,為泛湖做好了鋪墊。范蠡上場為第二層次,表明平生志愿在“功成名遂,國安民樂”; 又特以伍子胥揚靈東海為鑒,瞻前顧后,唯有歸隱。他深知“高鳥盡,良弓藏; 狡免死,走狗烹。主公為人,長頸鳥啄,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治定》)。這里用皮里陽秋之法,以此帶彼,使人們能認清了勾踐為代表的最高統治者的本質。西施上場是第三層次,通過二人對白,突出了范蠡西施同有報國之心,為國犧牲愛情又執著地忠于和追求愛情。這是 《浣紗記》的一根紅線。西施知道“國家事極大,姻親事極小”(《迎施》),又慚愧”摧殘風雨,已破豆蔻之梢”,識理達情,語含悲愴。但范蠡深明大義,不背前盟,“今續百世已斷之契,要結三生未了之緣”。雖然宦門一入深似海,但五湖新隱水云寬!“始豁迷途”恰和“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異曲同工;“方歸正道”正與“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殊途同歸。需要指出的是,明代在婚姻觀念上對婦女貞節的要求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范蠡既愛西施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更愛她救國拯民之志和善良高尚之心。這種愛情觀頗為大膽。《泛湖》摒棄《墨子》“西施之沉也,其美也”之論,而采取 《越絕書》“西施亡吳國后,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之說,讓西施一直活到今天乃至將來。他們“聊結湖上之姻盟”之后而歸隱,不但打破了宋元南戲以至明清傳奇中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千戲一腔的傳統模式,而且在愛情觀念上樹立了活生生的反傳統的樣板。西施歸隱不忘父母姊妹,刻畫出她既充滿愛情的熱血,又不乏親情的靈肉。第四層次是凈丑與范蠡對白,選定方向,與西施登舟前行。
第二部分是輪唱,分四個層次。【北太平令】 總領諸曲為一層。“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文心雕龍》) 先“問”繼“嘆”,崢嶸歲月,不堪回首; 船在漂流,人亦飄流。奔波國事,力挽狂瀾,是激流勇進; 現在歸隱江湖,抽身而退: 是進也飄流,退也飄流。“扁舟”乃實寫,“飄流”則虛實相兼。“千丈急”與“一帆遲”對舉,給人們的印象極為鮮明。勾勒出一幅蒼涼壯闊的水上飄流圖。從 【南步步嬌】至 【南好姐姐】 為第二層次,以二人話舊為主。范蠡所唱的三支曲子中,有致歉,有自責,有解釋,有慰人。“為邦家輕別離,為國主撇夫妻”,再次表明了國家利益大于一切的崇高的愛情觀。【南步步嬌】 這段回憶,充滿了詩情畫意,流露出勤勞多情的少女在春晴之日萌動了思春之心,在勞動中獲得了愛情以及對未來的憧憬的喜悅。【南沉醉東風】、【南忒忒令】 傾吐了怨女的相思成病、命運多乖的不幸遭遇。“鶯兒燕子,眼望親成對”,意即無知之鶯燕,猶得雙飛共翔天地間; 有約之情人,反而寂寞無倚懸望中! 真是字字如血,聲聲寄淚,具有回腸蕩氣、撼人心弦的力量! 憶昔撫今為第三層次,由 【南好姐姐】 以下九支曲子組成。夫妻指點江山,共話人世滄桑。【北太平令】“趁風帆海天無際”和 【南川撥棹】“趁人間賢愚是非”,堪稱夫唱婦隨的妙句,顯示出他們共同的人生追求,寄寓了作者“非兒女之情多,實英雄之氣塞”(《江東白苧》) 的憤懣。“伴浮鷗”,意欲和鷗鳥相伴,超脫塵俗,忘身物外;“學冥鴻”則不受利祿羈絆,自得其樂。尤其是 【南漿水令】 中“空園滴,空園滴,梧桐夜雨; 臺城上,臺城上,夜鳥啼”幾句,有如曠野洪鐘,扣人心扉; 使人聞之,思緒激蕩不已。與李商隱“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白樸 《梧桐雨》一折 【倘秀才】“這雨一陣打梧桐葉凋,一點點滴人心碎了”; 徐再思 【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等前賢妙語,是同一機杼,并相交輝。“富貴似浮云,世事如兒戲”二句,輕視功名,否定世俗,寫活了范蠡的心靈,“蓋寫形不難,寫心難也” (陳郁 《藏一話腴》),是其妙處。“惟愿普天下做夫妻都是咱共你”更見其愛情之天長地久,永無絕期!
最后一層是結尾的四句詩,寄意良深,識見殊高。一反“女人禍水論”,這是繼陸龜蒙“吳王事事堪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吳宮懷古》) 的吶喊之后,在戲曲舞臺上向人們展示“耽于女樂,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韓非子》) 的歷史規律的杰作。結尾雖不像李漁所講“終篇之際,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卷留連,若難遽別”(《閑情偶寄》),但達到了“取徑貴深曲,蓋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 (劉熙載 《藝概·詩概》) 的藝術境界,這不正說明 《泛湖》一出的擲地金聲的欣賞價值嗎?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梁辰魚·浣紗記(第二十三出迎施)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李玉·清忠譜(第二十二折毀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