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柴
王 維①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②,復照青苔上。【注釋】
①王維:見《酬張少府》。
②景:影,日光之影。
【詩本事】
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輞川谷中購置了曾屬宋之問的別墅。他在輞川別墅與朋友裴迪唱和,詠當地景物,并自輯其五絕二十首,題名為《輞川集》,自序云:“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云爾。”此詩是其中第四首,以不見人影而人語清晰可聞來反襯空山之幽靜。
【賞評】
這首詩寫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著力體現空、靜、冷幽的禪意氛圍。空谷傳音,愈見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人語響過,空山復歸于萬籟俱寂的境界。一陣人語之后,更覺空寂。一抹余暉射入幽暗的深林,斑駁的樹影照映在樹下的青苔上,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無邊的幽暗所構成的強烈對比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這并非是山空廓虛無,而是詩人的內心宛如太古之境,才有此般生命的感悟。詩人以他特有的畫家、音樂家對色彩、聲音的敏感把握住空山人語響、深林入返照的一剎那間所顯示的幽靜境界。
【詩評選輯】
①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云: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言有盡而意無窮。
②宋·劉辰翁《王孟詩評》云:無言而有畫意。
③清·李锳、李兆元《詩法易簡錄》:人語響,是有聲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寫空山不從無聲無色處寫,偏從有聲有色處寫,而愈見其空。嚴滄浪所謂“玲瓏剔透”者,應推此種。
上一篇:《鸚鵡》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羅 隱《中秋夜不見月》察古觀今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