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雜劇·鄒式金《風流冢》原文與翻譯、賞析
(老旦、小旦、貼旦素妝上) 奴家陳師師,奴家趙香香,奴家徐冬冬,相約柳郎墳上祭掃。呀,前面像是謝家姐姐,先在此了。(見介)(旦) 如此甚好,便一齊拜奠罷。(同拜奠酒介)
【玉山頹】 擎杯上告,淚珠兒添和香醪。酸辛并蹙春山黛,憔悴難開人面桃,香盟如昨。偏恨我們呵,容易說相從偕老,落葉無人掃。任風飄,空向樂游原上認兒曹。(再奠酒介)
【三學士】 你蘭心蕙質,虎繡龍雕,生憎惹俗眼相嘲。你今死后,空居誰遣求書使?相傍時吟起牧樵。紅裙且代青蠅吊,嘆塵世總浮泡。
(三奠酒介)
【解三酲】 痛煞煞一聲相叫,慘嗚咽不似枕邊嬌。想著你,夜臺寂寞長眠悄。銷銀燭,濕鮫綃。縱有生平佳句堪吟想,怎能見半點音容破郁陶?心悲悼,煞強如嫡親骨肉,設醴陳肴。(化紙介)
【川撥棹】 陰云杳,悵分攜,腸似搗。我和你恩愛呵,你捫心不負分毫,我捫心不負分毫。有一日得祔東郊,連理樹,長雙條,鶼鶼翼,覆同巢。
【嘉慶子】 生生死死種情苗,雨雨風風喚故交。笑癡心似漆如膠,笑癡心似漆如膠,這是地下相思的榜標。東郊外,草蕭蕭,秦樓上,夜迢迢。想人世一切姻緣呵!
【僥僥令】 圓缺如眠覺,愚醒總鹿蕉。則這一點情根絲裊裊,憑著他骨化形銷,不肯饒。
【尾聲】望夫臺高筑荒阡道,這事只合訴巫山廟。且拈取五色花箋,為耆卿續舊貂。
《風流冢》 是鄒式金明末時的作品,祁彪佳 《遠山堂劇品》 著錄的 《春風吊柳七》 即此本,寫宋代著名詞人柳永與名妓謝天香相愛后英年早逝、眾妓同往其墓憑吊的故事。題材出自 《方輿勝覽》、《獨醒雜志》 等書,明末擬話本 《古今小說》中 《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亦寫此事,鄒式金又據此敷演為雜劇。劇寫柳永才華卓絕,尤善填詞,游宦至東京,被推薦而得官為浙江余杭縣尹,赴任途經江州,慕名妓謝天香艷名前往拜訪,謝天香也愛柳永才學,二人情投意合。不久,柳永升任屯田員外郎,宰相呂夷簡向宋仁宗推薦他,仁宗見柳永詞作中有 “我不求人富貴,人須求我文章” 之句,甚為不悅,就批示云 “任作白衣卿相,花前月下填詞”,不予擢用。柳永得知圣批,與謝天香相對感嘆,誓結同心之好。后來,柳永去逝,謝天香自謂是柳永嫡親眷屬,于清明節到柳永墳上祭奠,適逢青樓姊妹陳師師、趙香香、徐冬冬也來到這里,于是四人一同設祭憑吊。此處所選的內容,即第四折中謝天香與陳、趙、徐三人相遇后祭奠柳永時所唱的部分曲詞。
謝天香帶著貼身侍女,先來到柳永墓前。她看見墓前碑上刻著 “奉圣旨填詞柳三變之墓”,回憶起昔日二人恩愛繾綣的情景,而今卻人鬼異處,因而忍不住傷心痛哭。陳師師、趙香香、徐冬冬三人原來是柳永在東京相識的妓女,她們都與柳永有過一段深厚的情誼,得知柳永不幸早逝,不遠千里前來祭吊,以寄托哀思。同謝天香相見后,四人心照不宣,一齊拜奠,而每支曲子都由謝氏一人唱。她們取酒在柳永墓前澆奠第一遍,謝氏唱起
【玉山頹】 一曲。她想起和柳永相愛談心,定盟立誓,就像是昨天的事情一樣,而今日他卻長眠于地下,墓前落葉堆積,一片凄涼,她前來吊祭只能面對這一抔黃土。他的才華,他的情愛,也都埋設在這黃土之下,真叫人傷感痛惜。
她們取酒在柳永墓前澆奠第二遍,謝天香唱起【三學士】 一曲。她想到柳永生前才高志遠,卻難為世用,反而受到俗人的嘲諷,而如今魂歸荒冢,詩書文章又有何用?人生如夢,過眼成空,今日自己在墓前呼喚柳郎,而柳郎還能聽到嗎?此曲一唱三嘆,哀哀動人,作者若無深情又怎能寫出如此動人的曲詞?
當眾女取酒在柳永墓前澆奠第三遍,謝天香唱起 【解三酲】 一曲。這時,她已悲痛難抑,泣不成聲。痛徹肺腑的呼喚,使她聯想昔日與柳永歡愛的情景。如今柳郎已去,她獨守苦思,常常暗自垂淚,盡管還不斷地吟誦他的名作佳句,但卻無法再見到他的音容笑貌了。她感到自己和柳永的關系要超過嫡親骨肉,前來祭奠完全是出自真情的驅使,這是旁人所無法理解的。
謝天香讓侍女取出紙錢在柳永墓前燒化,又情不自禁地哭訴衷腸。【川撥棹】一曲,她自謂同柳永的相愛是真誠的、問心無愧的,雙方都能夠 “捫心不負分毫”,這樣深摯的愛怎能忘懷? 因此她覺得像柳永這樣的知己難以再遇,于是愿意自己死后也要與他同為連理枝、比翼鳥,生生世世永不分離。【嘉慶子】 一曲,謝天香的情緒更加熾烈,自謂同柳永的愛情能經受生生死死、風風雨雨的考驗。“笑癡心似漆如膠” 兩句疊用,加重表達了她對于柳永的一片癡心。【僥僥令】 一曲,謝天香總結概括她和柳永的姻緣,根源在一個 “情” 字,它天長地久、永生不滅,任海枯石爛、骨化形銷也不會消失。最后一曲 【尾聲】,謝天香自謂她將像傳說中望夫石的故事那樣,永遠惦念著柳永的荒冢,也永遠惦念著同柳永的情緣。她還要像柳永那樣,取五色花箋依律填詞,續寫她和柳永的愛情的新篇。以上幾支曲子的聯綴,寫謝天香憑吊柳永時的情感宣泄逐步深入,真實而坦露,柳永若神靈有知,當會為有謝天香這樣的風塵知己感到欣慰和自豪。《遠山堂劇品》 著錄 《春風吊柳七》 一劇,列為 “雅品”,并評論說: “予常譜韻事,以 《吊柳七》 為第一。得此數語,婉轉令人魂消欲死。” 受到祁彪佳這樣的贊揚,說明此劇曲詞之雅,在明清雜劇中當為上乘之作。
上一篇:《風洞山·烈殉》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香囊記·憶子》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