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傳奇·吳梅《風洞山·烈殉》原文與翻譯、賞析
【三仙橋】 (旦) 注就今生苦運,惡姻緣胡廝混。經番要死老天偏不肯。欲問天,天怎問?料天公教我做了薄命人,折罰得我沒來因,逼拶得我沒躲遁。就是我廿余載的苦淹煎,也捱過十分,還只是不當真。又吹下西風一陣。(淚介)便流盡了淚珠兒,誰曉得于紺珠的愁悶!
我想趙家是什么主見苦尋著我來!
【前腔】欺負我沒娘兒無人顧問,把一個軟圈套將奴勾引。只道我女孩家孤身萬里,到那時容易俯順。這毒計兒直恁忍,攛掇我無端鉆進了這風流魔陣。咳,敢則是今世作凡人,早則是前生種禍根,問不出閻羅底蘊。我看世上女人,有福的也是不少,偏我這般苦惱。呀!這苦樂不均平,大都里一般憤恨。都只為冤和孽割不斷的牽纏,變做了于紺珠撇不開的愁悶。
【前腔】雖然是苦結局傷心斷魂,煞強如沒收煞飄茵隨溷。伶仃苦況,夢兒中捱受盡。本來是苦裙釧無福分,咳,天哪!多謝你夢中關情照顧我流落人。沒法謝天恩,蕭條剩一身,也只是換不來這孤凄命運。猛思量究屬為何因?料不定吉兇悔吝,惟望你老判官勾卻了小魂靈,也省卻了于紺珠沒了結的愁悶。
《風洞山》 傳奇是吳梅的代表作。取材于清初史實,并加以虛構。寫南明永歷帝時,寧遠伯王永祚與趙印選、胡一青統率大軍駐守榕江,當時被稱為 “滇營三將”。王永祚之子開宇同瞿式耜部將于元燁之女紺珠幼時訂婚,于元燁掌管錢糧,因克扣軍餉被解聘后,他結交趙印選,又把女兒紺珠許嫁給趙印選之子伯談為妻。清將定南王孔有德向廣西進兵,瞿式耜、張同敞兵敗被俘,不肯投降,在仙鶴巖英勇就義。其尸骨被幕僚楊藝收殮,葬于風洞山下。南明滅亡,永歷帝渡海逃往緬甸,趙印選降清,王永祚、胡一青兵敗后下落不明。王開宇保護母親逃難,母親病死,他把母親的棺柩安置于風洞山下華巖寺后,暫住寺中看守。于元燁攜帶女兒和財物逃走,途中遇到亂兵,兵士搶去財物,殺死于元燁,擄得紺珠送給孔有德,孔有德把她監禁于湘真閣中,派兵士看守。紺珠痛不欲生,在閣中自縊身亡。臨死前她把自己的姓名、家世及遇難經過寫成一篇文字,藏在袖中。看守兵士把她的尸體拋到華巖寺后,王開宇發現尸體及袖中文字,知是紺珠,把她埋葬,之后就在寺中出家。《烈殉》 一出,是寫于紺珠自盡及王開宇哭葬紺珠的一場戲。
這里所選的三支 【三仙橋】 曲子,是紺珠被監禁于湘真閣中所唱。這時她已抱定自盡的決心,臨死前思緒紛紜,萬分哀痛。第一支 【三仙橋】 曲子,是紺珠自嘆命苦之詞。最使她傷心的是 “惡姻緣”。對于本來同王家訂立的婚約,她是滿意的,但后來父親卻把她另許趙家,而趙印選的公子伯談是個輕薄頑劣之徒,紺珠對這門親事寧死不愿。但父命難違,紺珠只得委屈地自嘆命苦。另一種悲苦是遭遇兵亂。父親被殺死,兵士又要奸污她并拔刀相威脅,她自言不怕死,讓兵士殺自己,而兵士卻不殺她,于是紺珠自嘆求死不得。她含恨問天,天也不能回答她為何遭受這樣的厄運。她回想起有生以來二十余年的苦難,悲不自勝,只有以淚水澆愁而已。
第二支 【三仙橋】 曲子中,紺珠自述對趙家的怨恨。她認為,父親悔賴王家的婚約,是中了趙家的 “軟圈套”。這是指第五出 《鴆媒》 所寫的那段事。趙印選是奸詐之人,他知道自己的兒子不肖,想謀娶于家這位才貌雙全的淑女作媳婦,讓媒婆編謊言說王家公子已因病身亡,慫恿于元燁同意將女兒另許趙家。紺珠知道了他們設的 “風流魔陣” 讓她入圈套,怎不氣惱! 但氣惱又有何用?她想到世路不平,人情險惡,生為女子大多紅顏薄命。這也許是前世種下的孽緣,命中注定的磨折,如今到了災難的深淵,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呢?紺珠思前想后,撇不開 “愁悶” 二字。曲詞充滿悲傷哀苦之情,襯托著人物凄涼絕望的心態,使人讀來倍覺同情。
在孤苦的絕境中,紺珠想起她以前曾經做過的那個奇怪的夢 (見第六出 《夢驚》)。夢中見父親被猛虎銜去,如今果然慘死; 夢中有目神和長神,如今應在瞿式耜、張同敞二公身上; 夢中還有王郎身著僧裝、老僧安葬一個女子的情節,不知都照應什么事情。劇中寫夢兆雖然帶有迷信色彩,但此時紺珠在臨死之際由夢境引起聯想,疑神疑鬼,也符合一般人心理活動特點。第三支 【三仙橋】 曲子,即是表現紺珠由回憶夢境到對照現實而產生的思想活動。她想到,那個夢也許預兆著自己的結局。“飄茵隨溷” 援引的是范縝 《神滅論》 中闡發的觀點。即是說人們自己難以把握個人的命運和歸宿,就像是楊花柳絮隨風飄蕩,或落于茵席之上,或墜入糞溷之中。紺珠想到如今自己孤苦伶仃,流落到這一步,無論有什么樣的歸宿也隨它去吧。她只望陰司判官快些差索命鬼來帶走她的魂靈,她要和人生告別了。
《烈殉》 一出,顯然是一場悲劇。形成這種悲劇的原因,有社會政治的、封建傳統的、個人遭際的等多方面的因素,引人思考。作者極力渲染悲劇氣氛,一唱三嘆,以歌帶哭,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三支【三仙橋】 曲子,表現了紺珠在自盡前夕的復雜心態和豐富情感,婉轉曲折,并且切合人物的思想性格特點,也顯示了作者的文學才華。
上一篇:《須賈大夫誶范叔》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風流冢》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