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周密
絡緯聲聲織夜愁, 酸風吹雨水邊樓。
堤楊脆盡黃金線, 城里人家未覺秋。
夏天還沒有完全退去,秋天卻在人不知不覺之中悄悄降臨,秋在哪里呢?詩人漫步西塍,追尋著秋天的蹤跡。
第一句點明時間,秋天的傍晚,紡織娘在不停地叫著,以它那憂傷低沉的歌調宣告著秋天的降臨。“織夜愁”,把抽象的非物質的愁緒變而為具體可感的物質形態,寫出秋愁的如絲如縷,無端無緒,生動而形象。第二句交待地點,水邊樓頭,秋風秋雨助凄涼。“酸風”二字,刻意錘鍛,新奇獨到,寫出秋風的特點。它不是春風的溫煦,不是夏風的悶熱,也不是冬風的寒徹,而是涼爽之中帶有冷意,使人身不寒而心驚。秋風吹起,本是觸覺所感,視覺所見,作者卻別出心裁,以表示味覺的“酸”字形容,使人于觸覺視覺之外品味出秋風的沁涼與酸澀,多種感官相溝通,效果獨特。不僅如此,細心敏感的詩人還進一步發現,在那金黃色的楊柳枝頭,秋意正濃。“脆”字精辟奇妙,寫出了秋天柳枝色變而將凋的景象。以上三句,第一句寫秋聲,第二句寫秋味,第三句寫秋色,細致周到,層次清晰,從不同的方面寫出了秋天的聲情風韻。作者尋尋覓覓,追逐秋蹤,終于在蟋蟀聲中,風雨景里,楊柳枝頭,捕捉到秋天的身影,聞到了秋天的氣息。
然而,作者雖然找到了秋天的蹤影,而回首杭州城里,不由得驚異地發現:“城里人家未覺秋。”在熙來攘往的紅塵鬧市之中,人們正忙碌奔走,有誰注意到這大自然的秋色呢?結尾的轉折,使此詩別出境界,意趣深遠。作者的細致多情與城里人的庸碌粗疏形成鮮明的對比,城里人為俗務所羈,身在秋中而不知秋,呼吸而領會秋意者,唯作者一人而已,從而見出作者的清雅超俗,善感多情。
周密詩學晚唐,詩風受李賀杜牧的影響。其詩典雅精麗,清新綿密,特別注重字句的錘煉,意境尖新而狹小。讀過此詩,可以窺見其詩風的一端。
上一篇:《綺羅香 詠春雨·宋·史達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賀新郎 秋曉·宋·蔣捷》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