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傳奇·丁耀亢《表忠記·揮膽》原文與翻譯、賞析
(生) 蚺蛇有膽,終不如俺楊椒山的膽大。恐辜盛意,只領一杯酒罷。
將酒來! (飲酒介)
【小桃紅】 (生) 蚺蛇膽壯,烈士心寒,終不如椒山膽也。誰能斥奸佞, 直諫觸金鑾?一任那血泥盤,俺還要挽龍泉, 借尚方誅那兇險也,縱是碎骨屠腸何足罕。任百煉千敲,一死且盤桓。(生伏地受責)(眾數介) 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生跪唱)
【下山虎】 (生)丹心披瀝,黑霧彌漫,萬死臣何怨。血飛肉剜。說什么列祖英靈,和那皇天鑒憐,悲感傍人掩淚觀。要見君王面,有淚無聲難徹天。赤膽終難換,心如劍鉆,血污長弘化碧湍。(伏地不語介)(眾又喊) 著實打! (生伏地,眾數介) 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了。
(生死復蘇介)(生臥唱)
【蠻牌令】 難盡酬君愿,翻作覆盆冤。一片忠肝死尚暖,骨碎破,尚巑岏。當不得軍牢軟款,見眾奸環立爭歡。惜雄心捉虎空摶,欲成仁投壑何難。(生死介)
《表忠記》 所表彰的忠臣,是明朝嘉靖年間同奸相嚴嵩進行堅決斗爭的兵部員外郎楊繼盛。據此劇卷前郭棻所題《弁言》,可知清初時順治皇帝對楊繼盛的忠烈非常注意,他觀演《鳴鳳記》 后認為劇中以鄒應龍、林潤為主,以楊繼盛、夏言為輔有失本旨,應當改為以楊繼盛為主角。于是相國馮銓、司農傅維麟就指派丁耀亢改作。丁耀亢領會此意,就取楊繼盛自著年譜及正史、野史有關楊繼盛的事跡,加以敷演,撰作成此劇。劇中寫了楊繼盛的主要事跡,包括窮困時牧牛、與王世貞結交、中進士得官、彈劾嚴嵩、被捕受刑、慷慨就義以及死后受到封贈等情節。其中最生動的部分是描寫楊繼盛被捕后,王世貞到獄中給他送去蚺蛇膽,讓他服用,說這樣在受杖時就會增強耐受力、減少疼痛。楊繼盛不肯服用,他要用自己的忠心和正氣戰勝一切摧殘。《揮膽》 一出,描寫的就是楊繼盛拒絕服用蚺蛇膽而悲壯受刑的令人扼腕感憤的一幕。
蚺蛇是南方山野產的一種大蛇,據說這種蛇的膽在醫術上對于人體有特殊的療效。南朝梁時任昉《述異記》 就有關于蚺蛇膽治愈奇難雜癥的記載。《明史·楊繼盛傳》 記云: “初,繼盛之將杖也,或遺之蚺蛇膽,卻之曰: ‘椒山自有膽,何蚺蛇為!’”楊繼盛的這一豪壯行為在明代及后世為人傳頌。此劇的這一出中,寫王世貞差人把蚺蛇膽帶到獄中,交給一個名叫王西石的校尉,托他關照楊繼盛服用。王西石知道蚺蛇膽的功用,他說: “蚺蛇神藥真稀罕,回生起死是靈丸,搗研將酒灌,麻藥一般,打著不酸,叫著不喘。” 可是,當王西石斟酒一杯勸楊繼盛服用蚺蛇膽時,楊繼盛說: “蚺蛇有膽,終不如俺楊椒山的膽大。” 這句話采自 《明史》 而略加變化,把楊繼盛臨難不懼的忠臣形象活生生地推到觀者面前。
【小桃紅】 一曲,楊繼盛首先再次指出蚺蛇膽不如自己的膽。他的這種自信,實際上是對于自己的忠心和意志的自信。古代常言 “武死戰,文死諫”,許多朝廷上的文臣都把進諫看成自己的本分,以諍諫而死為忠直和光榮。楊繼盛堅定不移地恪守這一信念,他上疏劾奏嚴嵩以至于被捕入獄的前后,已抱定以死殉職的決心。今天看來,楊繼盛的行為是愚忠的表現,但在他本人看來,正是他這個在職的兵部員外郎應盡的責任和成名的機遇。因此,即使是“碎骨屠腸”、“百煉千敲” 他也從容面對,并有視死如歸的思想準備。
于是,楊繼盛開始接受審訊。問官傳達了皇帝的圣旨之后,錦衣衛校尉就對他行杖。當打到五十杖的時候,楊繼盛已痛苦不堪了。【下山虎】 是他這時唱的一支曲子。唱詞中他首先表白他對朝廷披肝瀝膽的忠心。可是眼前身受酷刑,血肉橫飛,這也是圣旨準可的,而楊繼盛堅持認為是奸臣把持朝廷,蒙蔽圣聰,才使像他這樣的忠臣遭受奇禍。于是他渴望要親自面見君王,表述忠心與冤情,但這是做不到的。中國古代的許多忠良之士在受權奸迫害時,只痛恨權奸的邪惡,不懷疑皇帝的圣明,直到臨死還覺悟不出權奸和皇權實為一體,這正是那些忠良之士的悲劇。如岳飛受秦檜迫害實際上是當時宋高宗不贊同岳飛迎還徽、欽二帝,因而授予秦檜迫害岳飛之權。如今楊繼盛遭遇的也是同樣的悲劇。
在楊繼盛挨了五十杖、已經到了 “伏地不語” 的地步,錦衣衛校尉仍然繼續行杖,“著實打” 夠了一百之數。這時楊繼盛已是體無完膚,命如懸絲。【蠻牌令】 一曲是他臥地而唱,在生命的最后關頭,他要表達的只有諸多遺憾了。他想到報效朝廷的壯志未酬,身受迫害的冤屈未伸,奸臣及其爪牙仍在橫行得意,這些都使他感到死難瞑目。但是,盡管楊繼盛豪氣沖天、忠心貫日,怎當得權奸狠毒、棍棒無情,他終于因受刑過重而昏死過去。楊繼盛拒絕服用蚺蛇膽,他要以死成就千古英名,最終被打得如此悲慘也就是必然的了。此后,嚴嵩的爪牙監刑官見楊繼盛昏死,急忙去向主子報告,而王西石帶人把楊繼盛扶起并喚他蘇醒過來。王西石感動得贊道:“千街萬巷人爭看,都道椒山真有膽。” 此劇作者以生動傳神之筆描繪出一個真實的楊繼盛,也使后世之人認識了這位 “揮膽” 的忠臣楊繼盛。
《表忠記》 今存刊本在此出之末有評語云: “一部生氣全在此出。” 這指出了此出在全劇當中的核心位置。而此出中最有生氣的文字即是楊繼盛受杖時所唱的幾支曲詞。此劇卷前郭棻所寫 《弁言》 云: “野鶴五十年來目擊時事,發指眥裂者,非伊旦夕。嘗以不能躋要津、 職諫議, 慷慨敷陳, 上規下戒, 比于魏征、 陸贄,往往見之悲歌感嘆。” 據此知丁耀亢本人也是楊繼盛一流的慷慨悲歌之士,今觀《表忠記》,像《揮膽》 一出,這樣慷慨激昂的文字,出自這樣的激昂慷慨的作家之手,也就不難理解了。
上一篇:《表忠記·射像》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裴少俊墻頭馬上》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