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宋代劇曲·元代雜劇·佚名《神奴兒大鬧開封府》原文與翻譯、賞析
【隔尾】 我將你懷兒中撮哺似心肝兒般敬,眼前覷當似在手掌兒上擎。我叫道有二千聲神奴兒將你來叫不應(yīng)。為你呵走折我這腿脡,俺嫂嫂哭破那雙眼睛,我這里靜坐到天明將一個業(yè)冤來等。
【牧羊關(guān)】 我則怕走的你身子困,又嫌這鋪臥冷,我與你種著火停著殘燈。怕你害渴時有柿子和梨兒,害饑時有軟肉也那薄餅。我將你尋到有三千遍,叫道有兩千聲,怎這般死沒堆在燈前立? (帶云) 小爹爹,家里來波! (唱) 你可怎生悄聲兒在門外聽?
《神奴兒》雜劇寫的是神奴兒為嬸母所殺害,其冤魂闖入開封府申訴,包拯復(fù)勘冤案事。汴梁李德仁、李德義兄弟同居,德仁妻生子神奴兒,德義無子,于是德義妻逼丈夫與兄嫂吵鬧分家,致使德仁氣病而死。兩家分開后,神奴兒與自家院公出門玩耍,院公去買傀儡兒,囑神奴兒站在橋邊等候。適逢李德義乘醉走過橋邊,便將侄兒抱回自己家中,結(jié)果神奴兒慘遭德義妻殺害。院公回來尋不到小主人,焦急萬分,無奈只好回到家中,向神奴兒母親說明經(jīng)過。二人一時驚慌失措。院公坐在門口,等候小主人歸來。以上二曲便是由正末扮院公在焦急等待時所唱。
【隔尾】 曲是院公的一番剖白,主要是講主人死后,他與女主人眼珠也似地看護寶貝疙瘩神奴兒,不料竟因自己一時疏忽,丟失了小主人。院公愧悔交加,痛恨不已。院公對神奴兒感情深厚,大凡因為孩子一直由他帶著,他幾乎是老淚縱橫,聲聲呼喚著小主人?!拔覍⒛恪?二句,言老院公十分疼愛神奴兒,常常摟揣在懷中,看作是心肝寶貝,他的眼珠瞅著孩子長,常擎在手中哄逗。足見院公與神奴兒是朝夕相伴的。“我叫道” 句極寫院公的急切不安的心情,任你聲聲叫著神奴兒的名字,卻無人應(yīng)答,老院公一陣陣失魂落魄?!盀槟愫恰?以下三句,寫老院公奔東奔西地尋找,不知跑了多少路。脴,指小腿。神奴兒母親哭得是那樣傷心痛楚。院公發(fā)誓在門首坐到天明也得等到小主人歸來?!皹I(yè)冤”,是愛極之反語,元劇中多用之?!皹I(yè)” 是佛家語,即梵語之 “羯磨”。佛教謂六道中生死輪回,皆是由業(yè)決定的。“冤” 即冤家。此處用作親昵愛極之謂,猶言 “小冤家”、“小祖宗” 等。
這一曲感情真摯,如泣如訴,神情畢肖,相當感人。最突出的特點是聲情并茂,一如老人迭掌捫膝、腸熱情急的神態(tài)、聲吻,把人物寫活了。
【牧羊關(guān)】 曲,寫神奴兒的冤魂歸家敲門,托夢于老院公,進一步塑造了院公慈祥忠厚、淳樸善良的性格。聽到小主人的敲門聲,院公一陣狂喜,忙不迭準備這安排那。曲詞寫得十分細膩,也非常真實?!拔覄t怕” 三句,表現(xiàn)了老年人的心細和有經(jīng)驗。怕孩子困乏,又怕鋪蓋冷,他籠著火,守著燈。至此,殘燈下老人的形象更清晰了。他懷著孩子能回來的希望,苦苦地守著,等著。殘燈如豆,微光中老人凄凄然的神色被刻畫得何其逼真! 種,是將火維持著,使它不滅。老人還準備了柿子和梨兒,以防小主人回來時口渴; 還有軟肉薄餡餅,以備小主人回來時肚子餓。你看他想得該有多周到呀! 然而他卻不知歸來的是小主人的魂兒。曲詞通過院公的自言自語,巧妙地寫出了魂兒的特點,似恍恍惚惚,若即若離。院公再三喊,神奴兒魂兒只是不應(yīng)聲?!叭П椤薄ⅰ皟汕暋?,極言院公對孩子的反復(fù)招呼,可神奴兒仍然無精打采地在燈前站立。“死沒堆”,亦作 “死沒騰”,就是沒精神,呆呆的樣子; 或釋作死僵僵。結(jié)句前的 【帶云】 穿插得很有趣,顯得十分親切?!澳憧稍跎穆晝涸陂T外聽” 一句,簡直是老人哄孩子時的絮絮叨叨口吻,既迷惑又含無盡溫存,韻味完全從平白如話、樸素自然中流出,是值得再三玩味的。
此二曲全用家常語,不施藻繪,不用典實,以自然親切見長。同時,淺中有深,平中出奇,處處展現(xiàn)人物性格,是頗有獨到之處的。《神奴兒》 雜劇在元人包拯戲中算不得上乘之作,但此二曲的確是寫得極為生動的,是地道的元人風致,所謂“直必有至味,俚必有實情,顯必有深義” ( 《樂府傳聲·元曲家門》) 是也。
附帶說到,院公與神奴兒感情深厚,丟失了孩子至為痛心,女主人雖然痛苦流涕,卻不曾埋怨和怪罪老人。況且李家分家后,德仁妻孤兒寡母,家境并不好。因此,院公形象不應(yīng)視為 “義仆” 形象。將他當作一位善良慈祥的老人來看似更切近劇情。
上一篇:《白兔記·私會》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神山引·粉謫》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