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鑰《大龍湫》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北上太行東禹穴,雁蕩山中最奇絕。②
龍湫一派天下無,萬眾贊揚(yáng)同一舌。
行行路入兩山間,踏碎苔痕屐將折。③
山窮路斷腳力盡,始見銀河落雙闕。④
矩羅宴坐看不厭,騷人弄詞困搜抉。⑤
謝公千載有遺恨,李杜復(fù)生吟不徹。⑥
我游石門稱勝地,未信此湫真卓越。⑦
一來氣象不大侔,石屏倚天驚鬼設(shè)。⑧
飛泉直自天際來,來處益高聲益烈。
溟池倒瀉三峽流,到此誰能定優(yōu)劣?⑨
雁山佳趣須要領(lǐng),一日盡游神惡褻。⑩
驪龍高臥喚不應(yīng),自愧筆端無電掣。(11)
輪囷蕭索湍不怒,非霧非煙亦非雪。(12)
我聞凍雨初霽時(shí),噴擊生風(fēng)散空闊。(13)
更期雨后再來看,凈洗一生煩惱熱。
【注釋】 ①大龍湫(qiu秋):湫,水池。大龍湫,在浙江省樂清縣境內(nèi)的雁蕩山中。②禹穴:相傳為大禹的葬地,在今浙江省紹興會稽山上。③屐(ji基):木頭制成的鞋。④闕(que卻):本指高樓,這里指巖石高聳處。⑤矩羅:圍成一圈。⑥謝公:指詩人謝靈運(yùn)。⑦勝地:名勝之處。⑧侔(mou謀):相等。⑨溟池:傳說中的天池。⑩褻(xie瀉):輕慢。(11)驪(li離)龍:黑色的龍。電掣(che徹):閃電飛快地閃過。(12)輪囷(qun逡):彎曲的樣子。(13)凍雨:暴雨。霽(ji劑):雨后初晴。
【譯文】 我北上游歷了太行山,又向東到過會稽山。群山諸壑中最奇絕的還是雁蕩山。雁蕩山中的大龍湫更是天下絕無僅有,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贊揚(yáng)這一壯麗景觀。走在雁蕩山的山間小路上,踏碎了青苔,也幾乎把木屐折斷。山窮路斷腿腳疲軟,才看見一道銀河從高處跌落下山。這壯麗的景色圍坐靜觀久看不厭,騷人詞客對它也無法找到適當(dāng)?shù)恼Z言。當(dāng)年的謝靈運(yùn)未游此地終生遺憾,李白杜甫如果再世也會對它吟贊不斷。我曾游覽堪稱勝景的石門,卻沒有想到這大龍湫更加卓越不凡。這里的風(fēng)景氣象無法比擬,倚天的石壁真可謂鬼斧神工。飛流直下恰如來自天際,落差愈大水聲愈加喧鬧無比。這水如同天池傾瀉,如同從三峽流出,水勢湍急,誰能分出三者之間的差距。雁蕩山的山水情趣要好好領(lǐng)略,一日盡游雁蕩山,那是對山神的輕慢。眼前的大龍湫像黑龍高臥不動聲色,我自愧無法用手中的筆喚醒它,使它風(fēng)馳電掣。此時(shí)的水流并不洶涌,僅僅是沿著巖壁彎曲而下,飛沫四濺,不像煙、不像霧,也不像雪。但是我聽說如果是暴雨初晴,這大龍湫就要奔騰咆哮,撞擊巖石,挾著呼嘯的風(fēng)聲向四處噴射。我多么期望著雨后再來觀賞,用那洶涌的瀑布產(chǎn)生的涼風(fēng),洗凈一生的煩惱和燥熱。
【集評】 清·陳衍:“有健句,但尚覺辭費(fèi)。”(《宋詩精華錄》卷三)
今·邱俊鵬:“全詩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大龍湫的奇觀絕景,長處是筆力雄勁,頗多健句。但是多從虛處落筆,形象的描繪較少。”(《宋詩鑒賞辭典》第1137頁)
【總案】 這首詩的特點(diǎn)在于變換角度描寫大龍湫瀑布的雄奇壯麗。先由耳聞:“萬眾贊揚(yáng)同一舌”,再由眼見:“矩羅宴坐看不厭”,然后是扣住大龍湫瀑布飛速降落的特征加以描繪,最后是運(yùn)用想象追敘暴雨之后的奇觀壯景。這種富于變化的寫法,不但能使讀者對大龍湫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更增加了讀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向往。“集評”中所引兩段評語談此詩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長處與不足,頗中肯。
上一篇:張孝祥《大麥行》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葛天民《嘗北梨》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