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雜劇·王九思《杜子美沽酒游春》原文與翻譯、賞析
【中呂·粉蝶兒】 白發青袍,嘆英雄不同年少,怨東風吹損花梢。子恐怕玉樓中、金殿側,早寒尤峭。想人生富貴空勞,誰又肯惜芳春賞心行樂。
【醉春風】 我這里風軟帽簷低,身輕驢背好。見一個采花人過粉墻東,起的來早、早。歲月無情,河山依舊,古今堪笑。
【普天樂】 曲江池,長安道,垂楊繞岸,綠水平橋。錦繡堆,煙花套。一曲中興黎民樂,繞東風錦瑟鸞簫。金鞍馬驕,層樓日曉,紫陌香飄。
(下略) (末扮杜甫,做上樓與外相見科) (外扮貴家公子衛大郎) 先生是誰?(末) 小官是杜子美。(外) 久聞先生,未能面會。請問先生何事到此?(末) 沽酒游春,吟詩遣興。(外) 久聞先生高作,好便好,只是忒深奧些。我聞的先父嘗說,李林甫丞相的詩最好,清新流麗,人人易曉。先生曾見來么? (末怒云) 你說那李林甫做甚么?他是個奸邪之徒,專一嫉賢妒能,把朝廷的事都壞了。我試說與你聽咱。
【朝天子】他狠心似虎牢,潛身在鳳閣,幾曾去正綱紀、明天道,風流才子顯文學,一個個走不出漫天套。暗里編排,人前談笑,把英雄都送了。(白) 你說他的好詩,他寫書賀人生子,把弄璋寫做獐鹿的獐字,聞者無不大笑。他又吟出甚么好詩來?他手兒里字錯,肚兒里墨少,那里有白雪陽春調。
(外)似你這般說來,他如何做得到宰相地位? (末) 你說他宰相做甚么?
【四邊靜】 說甚么清風黃閣,口兒能甜,命兒做巧。柱國當權,不怕人傍笑。二十年鴉傍鳳巢,兀的不虛費盡堂食鈔。
《杜子美沽酒游春》 為四折雜劇。寫杜甫于安史之亂后,春游曲江池。他典朝衫買酒取醉,后與岑參一路游賞至渼陂莊。使臣宣召入朝陞官,他力辭不就,而要“沽酒再游春,乘桴去過海”,遁世以終。這里所錄,前三首為杜甫騎驢往曲江尋春時所唱。“白發青袍” 喻年衰官卑。劇中杜甫于至德二載為右拾遺時游曲江,此時杜甫年已四十六歲; 右拾遺為從八品官,唐制八、九品官著青袍。此取杜詩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 (《徒步歸行》) 之境。“子恐怕玉樓中金殿側,早寒尤峭”,則用蘇軾 《水調歌頭》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之意,其中已寓歸思。接著感嘆古來人們為名利富貴忙碌,無暇賞心行樂。而 “歲月無情,河山依舊”,縱奪得位列三公,積下金玉滿堂,到頭來也是“空勞”,枉被人笑。這里已為劇終拒受陞任翰林學士的朝命作了鋪墊。擺脫了世俗思想的羈絆,杜甫一身輕松地來到長安城外,眼前所見與第一折中敘亂離時 “胡塵滿眼,宮殿蕭條” 的狀況已大不一樣,【普天樂】 描寫平亂后這里已恢復了昔日歌舞升平的繁華景象。杜甫當然不會去 “錦繡堆,煙花套” 中取樂。他身帶幾百錢,擬用一半贖前日無錢買酒當下的朝衫,另一半用來沽酒游玩。不料店主卻因有富貴家公子在座而拒絕接待。杜甫憤而強行上樓,當聽到衛大郎贊美奸相李林甫時,更是怒火中燒。一曲 【朝天子】 無情揭露和鞭撻了這個陰險狠毒、妒才害賢,胸無點墨卻身居 “鳳閣” (“中書省” 的別名,國家政事的決策官署) 的奸邪小人。【四邊靜】進而說明李林甫之所以能 “鴉棲鳳巢” 二十年,靠的是 “口兒能甜,命兒做巧”。據史書載: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已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 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啗以甘言而陰陷之。
世謂李林甫 ‘口有蜜,腹有劍’。” (《資治通鑒》 卷二一五) 二曲對這個權相的刻畫是真實生動、入木三分的,作者的憤激之情亦溢于言表。
此劇是作者借以抨擊當朝政治,發抒自己牢騷不滿的作品。劇中杜甫,實即作者自己。作者《碧山樂府》 卷四有一套抒情言志的散曲 《春游》,其中斥罵相府、官路“虎爭狼顧,就里個賺人坑有誰覺悟”,決心 “做個酒徒,再不上功勞簿”,與劇中杜甫的思想言行完全一致。劇中李林甫則可能暗指李東陽。據何良俊 《四友齋叢書》 等多書記載,嘉靖初,朝廷曾欲起用王九思纂修實錄,有人以此劇中 “李林甫固是指李西涯” 毀于當路,因此作罷。西涯為李東陽之號,明弘治、正德間在內閣十九年。李開先 《渼陂王檢討傳》 云: 九思詩文初宗西涯,后與李夢陽、康海等共倡文學復古,李西涯 “直惡其異己,蓄怒待時而發”,九思被誣瑾黨致仕,實李西涯促成。說李林甫是指李西涯,似非無稽之談。王九思 《答王德征書》 中曾云:“自歸里舍,農事之暇,有所述作。間慕子美,擬為傳奇,所以紓情暢志終老而自樂之術也。不意親朋指摘,瑕類投諸館閣,發怒起禍,牽以消沮……” 可見作者確曾因撰此劇又一次受到統治者的排擠。
此劇以杜甫 《曲江》 詩中四句: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敷衍成劇。作為戲劇作品,不免使人感到缺乏尖銳的矛盾沖突和生動曲折的情節。它主要是作者借以抒發感情的作品,顯現了明代雜劇多為案頭之作的特色。其曲文蘊藉秀爽。有時多用襯字,如 【朝天子】,正格是二、二、五、七、五、四、四、五、二、二、五,共十一句四十三字,這里卻加了“他狠心似”、“潛身在” 等二十六個襯字,不僅使語意更加連貫、醒豁,且形成了直瀉而下的氣勢,節奏明快,音調鏗鏘。
《杜子美沽酒游春》深受不得意文人的贊賞,并引起他們的共鳴。此劇一出,當時關隴之士,群相附合,影響甚大。
上一篇:《李太白貶夜郎》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桃花人面》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