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宋代劇曲·元代雜劇·金仁杰《蕭何月下追韓信》原文與翻譯、賞析
【雙調·新水令】 恨天涯流落客孤寒,嘆英雄半世虛幻。坐下馬空踏遍山水雄,背上劍枉射得斗牛寒! 恨塞于天地之間。云遮斷玉砌雕欄,按不住浩然氣透霄漢!
【駐馬聽】 回首青山,拍拍離愁滿戰(zhàn)鞍;舉頭新雁,呀呀哀怨伴天寒。止望學龍投大海駕天關,刬地似軍騎羸馬連云棧。且相逢,覷英雄如匹似閑,堪恨無端四海蒼生眼!
【沉醉東風】 干功名千難萬難,求身仕兩次三番。前番離了楚國,今次又別炎漢,不覺的皓首蒼顏。就月朗回頭把劍看,忽然傷感驀上心來,百忙里揾不干我英雄淚眼!
《蕭何月下追韓信》 描寫了韓信乞食、求仕、拜將、立功的故事。其中第二折最為著名,經各劇種改編演出,迄今活躍在戲曲舞臺。明代沈采的 《千金記》 曾直接采用這套曲詞。
韓信是秦漢之際的杰出將帥。他出身微賤,少有大志,曾乞食漂母、受胯下之辱。后來登臺拜將,興漢滅楚。劉邦稱他為 “人杰”,又說: “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 《史記·高祖本紀》) 唐代劉禹錫贊許他是 “將略兵機命世雄”。但是這樣的英才也曾埋沒流離,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最初他曾報效項梁、項羽,不得重用; 轉而投奔劉邦,劉邦也同樣輕慢,置于閑散,雖經滕公、蕭何再三舉薦,只讓他做治粟都尉。韓信懷才不遇,鴻圖難展,只得憤然離去。這一套曲詞寫的正是韓信出走后痛感英雄失路、壯志難酬的憤懣與凄涼。
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原是自古以來志士才人感受最深的痛苦之一。韓信的遭遇也引起了千百年來人們的感慨與同情。這一套曲詞抒發(fā)了韓信此時此地的復雜心境,寫得慷慨悲涼; 而孤寂落魄之中又不失壯懷激烈的英雄本色。他感嘆天涯流落,半生虛幻,“坐下馬空踏遍山水雄,背上劍枉射得斗牛寒! 恨塞于天地之間……”,充分表達出入物的憤懣之情。【駐馬聽】 一曲的 “回首青山,拍拍離愁滿戰(zhàn)鞍; 舉頭新雁,呀呀哀怨伴天寒”,寓情于景,景隨情活,表現出人物對景物的獨特感受,詠物言志,也增添了劇中的感情色彩,為下一曲做好鋪墊。【沉醉東風】一曲,則是把人物感情推上了峰巔。從“干功名千難萬難,求身仕兩次三番。前番離了楚國,今次又別炎漢”,回首前塵,深感光陰虛擲,時不我待,不由得發(fā)出“不覺的皓首蒼顏” 的喟嘆。“英雄有淚不輕彈”,際遇卻逼得他“百忙里揾不干我英雄淚眼”! 這熱淚迸發(fā)出人物摧肝撕肺、黯然魂銷的情感。這一套曲詞既悲且壯,成為全劇情緒的高潮,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為劇作,這一套曲詞有著載歌載舞、本色當行的特點,在大段抒情唱中具有強烈的舞臺表現力,豐富的表演層次,可以生發(fā)出繁復優(yōu)美的舞蹈身段,氣勢充沛,音韻鏗鏘,產生了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這套曲詞數百年間深受激賞,是因為它準確地表現了韓信作為一代人杰久不得志的苦悶心境,同時也呼出了千百年中有志之士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之氣與寂寞悲涼之情,引起了人們的贊嘆與共鳴。
上一篇:《荊楚臣重對玉梳記》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董秀英花月東墻記》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