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明月中。
我游南賓春暮時,蜀船曾系掛猿枝。
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
陸游的《三峽歌》是完整的絕句組詩,共九首,詩前有小序,作于紹熙五年(1194)十月二日。詩人時已70高齡,閑居山陰故里。多次的罷歸,生活的困苦,給晚年的詩人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但恢復中原的志氣未泯,揮筆賦詩的興致未減。當他偶讀梁簡文帝蕭綱《巴東三峽歌》,不禁再次觸發了對劍南生活的追憶,幻化沉浸在三峽奇特的風光之中。于是,詩興大發,感慨叢生,一氣寫下了九首絕句。清人陸次云評曰:“意致灑然”。戴第元認為:“風趣不減劉賓客《竹枝詞》。”
前一首絕句以澄明開朗的筆觸,描繪了巫峽天晴氣朗的晝夜風光,給人以輕快美妙的心理感受。首句簡潔明快地點明途經巫峽,可見巫山十二峰中陡峭壁立的九峰。陸游在《入蜀記》中寫道:“神女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恰為本句作了絕好的注腳。次句寫峽中明麗的秋景。詩人佇立船頭眺望,只見兩旁蒼翠的山色,天穹五彩的晚霞,相互映照,迎面撲來,絢爛奪目,美不勝收。第三句一反歷來巫山朝云暮雨的陳說,斥之為“虛語”。戰國楚宋玉《高唐賦》云,楚王夢見巫山神女,與之歡會。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后世因傳之。陸游以親身經歷證明此說之虛妄,神女之烏有。末句進一步敘寫巫峽的夜景:夜晚的明月通霄達旦,瀉清耀潔;兩岸山中猿聲哀啼,徹夜不止。《唐宋詩醇》一段評語,可為本詩作結:“取境清絕,一洗陽臺慣語,為巫山生色。”
后一首絕句回憶淳熙五年春奉詔東歸,沿江途經忠州時的游歷和心緒。詩人游覽了平都山后,順流抵達忠州南賓郡治臨江縣。詩人雨中神游東坡,追念白居易、蘇軾故事;憑吊龍興寺杜甫寓居,激發了深沉的共鳴。又踏上州南屏風山拜謁大禹廟,盤桓州東吊唁屈原塔,感慨萬千,悲憤不巳。這些吊古傷今的感懷并未正面直抒,而是通過詩中對時、地、事、景的敘寫巧妙地顯示出來。尤其是“云迷江岸”、“花落空山”這兩句精心提煉的特定景語,渲染了壓抑冷落的氛圍,象征了凄迷郁憤、悲涼哀怨的心態。恰如沈德潛《說詩晬語》所云:“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主。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
上一篇:王維《孟城坳》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范成大《秋日田園雜興十二絕(其五)》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