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傳奇·沈鯨《鮫綃記·求親》原文與翻譯、賞析
(老旦) 多謝夫人勸慰,只是可憐我相公呵。
【山坡羊】死含冤如山如海,生受苦無聊無賴。氣忡忡怨恨怎消,惡漫漫天意渾不解。劉均玉與張招討呵,你這兩個禍胎,五百年前結會來,我一生半結憂愁債。脫避無門,衰年怎捱。(合) 哀哉,淚汪汪珠滿腮。傷懷,急煎煎痛怎捱。
【前腔】 (小旦、丑)你歷窮途年華高邁,小姐,你減香肌青春難再。喜孜孜相逢在異鄉,暖溶溶骨肉殊恩愛。夫人、小姐且自耐心,倘天眼開,那時節他受災,須知否極還通泰。家下雖無款待,藿飯藜羹,一魚一菜。(合)且寬懷,任從天降下來,你休哀死傷生無益來。
(丑) 老妾奉招討張爺差來的,特求小姐做位夫人。即日行聘,萬勿見卻。(旦) 唗,這乞婆休得胡說。張招討這廝陷我父于九泉之下,恨無紅線之能,截此仇人之首,還想欺我孤兒寡婦。(丑) 怎么就罵。
【大迓鼓】 (旦)他居官太不才,暗施機阱,將我父傾害。(丑)不要說硬話,他是一方之主,那個不畏他,那個不怕他。你也爭他不過。(旦) 癡心要結鴛央債,(丑)老實對你說,他打點要選日做親了。(旦) 今生休想鳳凰臺。培植綱常先除禍胎。
【前腔】 (丑)娘行莫忌猜,張爺是性急的主兒,侵晨種樹,晚上花開。威傾華夏司兵寨,勇如起剪擅高才。(旦)走遲了就打死你老乞婆。(丑)話不投機教人惱懷。
【前腔】 (老旦) 風聲括耳腮,(丑)如今好好的不依我,只怕他竟自抬了去,不干我事。(老旦) 不通王法,豈女強抬。(丑)學抬你一抬。(老旦)任教萍梗浮東海,難將霜雪妬寒梅。培植綱常先除禍胎。
【前腔】 (小旦)伊家此一來,(旦)笑他鳥獸,污我裙釵。(丑)尼姑,勸你還是動動口好。(小丑)恐他密地投機械,(旦)唗,你但知佛法誦如來。培植綱常先除禍胎。
《鮫綃記》 以南宋時宦門公子魏必簡和沈瓊英的姻緣為主線,講述了一個曲折動人的命運故事。魏必簡之父從道曾任臨安府刺史,與同年沈必貴訂有兒女姻盟。必簡長成后,奉父命帶一方鮫綃帕為禮物,前往沈府會親。富豪劉均玉為其子向必貴求親,遭拒后懷恨在心,與訟師定計陷害魏、沈兩家。魏氏父子與必貴俱下大理寺獄問罪。沈必貴被判戍守崖州,死于當地,留下的妻女由同年張驛丞照看。招討使張彪垂涎沈女瓊英的美貌,多方騷擾,且搶走沈氏母女的鮫綃帕。時必簡因在戍所立下軍功,已被擢升為都元帥,兼任經略使,負責巡察各處。張驛丞等到經略使處告狀,必簡問明情由,懲治了奸徒,奏知朝廷,與瓊英完婚。這里所選的幾支曲突出表現了瓊英母女雖身處困境,卻堅決不向惡勢力屈服的剛烈性情。
【山坡羊】 一曲抒發了瓊英之母沈夫人對噬人奸徒的強烈厭憎之情及因屢遭不幸而激發出的憂世傷生之意,為下文的拒婚情節預設了伏筆。曲中 “無聊無賴” 作艱困無依解; “氣忡忡” 同 “氣沖沖”; “漫漫” 意為廣大; “會” 系佛家用語,指災厄而言; “急煎煎” 有焦急煩躁之意。沈夫人既為丈夫沈必貴含冤而死傷心,又為自己母女在艱難處境中掙扎求生而痛苦。想起前事,她氣恨難平,埋怨天道不公,未能賞善罰惡。半生處在憂患之中的沈夫人無法解釋自己的命運何以會如此坎坷,只能以因果報應的觀點來指斥 “劉均玉與張招討” 之類的 “禍胎”,說他們這樣苦苦陷害,大約是五百年前彼此間結下了冤業的緣故。“哀哉,淚汪汪珠滿腮。傷懷,急煎煎痛怎捱” 幾句總結上文,直抒悲懷,再度渲染傷感情緒,引出下一曲 【前腔】 中張驛丞夫人及沈氏母女所住庵中居停尼姑的勸慰之詞。
再次使用 【山坡羊】 曲牌的 【前腔】 中,“否極還通泰” 意謂厄運到了頭便會轉交好運; “藿” 原意為豆葉,“藜” 則是藜菜,“藿飯藜羹” 即粗茶淡飯之意;“任從天降下來” 意指任由禍從天降。張夫人和尼姑眼見沈夫人歷盡艱險,“年華高邁”,而瓊英小姐則被折磨得香肌消減,容光黯淡,心下十分不忍。她們強作歡顏,安慰沈氏母女說,大家能在異地相逢,雖不是一家,卻如至親骨肉般親密無間,這是值得高興的。世事總是否極泰來,再忍耐一下,上天就會開眼,降災給那些害人者。現在你們住在這里,雖沒有什么好東西款待,粗茶淡飯還是有的。且寬心住著,再大的災難都由他去,前思后想、哀死傷生只是徒然自苦,沒有任何好處。張、尼二人的勸告緩解了憂傷的戲劇氛圍,成為全出從前半轉入后半的必要過渡。
從張彪差遣的趙媒婆出面向沈瓊英提親開始,劇情急轉直下,曲風也相應由原來的沉郁哀婉一變而為劍拔弩張。【大迓鼓】 一曲情調激切,集中表現了沈瓊英怒斥奸邪的大無畏勇氣和寧折不彎的倔強性格。曲辭中 “太不才” 作太壞解釋,“機穽” 意為圈套、陷阱。瓊英一針見血地揭露了張彪的丑惡嘴臉,說他為官心術不正,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暗下圈套陷害自己的父親。面對趙媒婆 “他是一方之主,那個不畏他,那個不怕他” 的恐嚇,瓊英毫不退縮,態度堅決地聲明: “癡心要結鴛央債,今生休想鳳凰臺。” 意謂張彪妄想與自己結親,根本辦不到,叫他這輩子還是死了這條心吧。句中 “鴛央” 同鴛鴦,“結鴛央債” 即結成眷屬之意; “鳳凰臺” 為秦穆公之女弄玉與蕭史成婚后吹簫引鳳之處,這里借以喻指男女結親。最后瓊英又義正詞嚴地指出,世間的道德倫理就是被張彪之流的奸徒敗壞的,要重樹綱常,就得先除去他們這樣的禍害。
重復使用【大迓鼓】 曲牌的【前腔】所敘為趙媒婆的威逼利誘之辭。其中“娘行” 的“行” 用于人的稱謂之后,表示這里、那里的意思,“娘行莫忌猜” 即是說小姐你那里不要怨恨和懷疑; “司” 意為掌管、統轄; “兵寨” 即軍營; “起剪” 同“起翦”,為戰國時秦國名將白起和王翦的合稱。媒婆夸耀張彪統兵征戰的威風和勇猛,表面上是在勸瓊英不要錯過了這樣的好姻緣,實則意存威脅,暗示瓊英如果得罪了如此權勢煊赫的人物,將不會有什么好下場。盡管她來勢洶洶,瓊英卻不為所動,用“走遲了就打死你老乞婆” 之語加以叱喝,弄得媒婆懊惱萬分。這一曲在沖突中刻畫人物形象,以媒婆的外強中干襯托瓊英的大義凜然,增強了本出的戲劇性。
重點描寫了瓊英的言行后,下一曲 【前腔】 轉而交代沈夫人的態度。她堅定地與女兒站在同一立場,輕蔑地將趙媒婆的聒噪當作過耳風聲,不予理睬。趙媒婆惱羞成怒,以 “只怕他竟自抬了去” 等言語相要挾,激起沈夫人的滿腔怒火。她針鋒相對地駁斥說: “不通王法,豈女強抬。” 句中 “女” 同“汝”,意謂你簡直是目無王法,一個良家女子豈是你們能強抬走的。趙媒婆仗勢欺人地叫囂道: “學抬你一抬。” 話方出口,沈夫人當即強硬地頂了回去: “任教萍梗浮東海,難將霜雪妬寒梅。” 她明確表示自己母女寧可如萍梗那樣四處飄零,也要堅守寒梅般的節操,不向壓頂的冰霜低頭。這兩句對仗工整,含義深遠,將沈氏母女高潔的人品形象地概括了出來。
最后一曲 【前腔】 以對比手法進一步突出瓊英藐視黑暗勢力的不屈精神。其中“伊家” 意為她,系指趙媒婆而言; “鳥獸” 是對張彪的惡詈,義同禽獸; “裙釵”為女子的代稱。瓊英將張彪的不良企圖目為意欲玷污清白女子的禽獸之事。趙媒婆逼勒沈氏母女不成,復又脅迫膽小怕事的尼姑幫助游說。尼姑才說了一句“恐他密地投機械”,勸沈瓊英不要硬抗,以免張彪暗中設下詭計,便被瓊英劈面打斷,說你只知誦經念佛,還是不要管其他事的好。這里 “密地” 即 “秘密”; “機械” 有巧詐之意。尼姑的軟弱可欺正從反面襯出沈氏母女不畏強暴之舉的超邁俗流、難能可貴。
綜觀上選諸曲,抒情與敘事緊密結合,曲辭俚雅融通,明白如話,真切可感,且十分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并能自然營造戲劇效果,與《雙珠記》 相較,適足見出作者出雅入俗的靈動筆姿與豐厚才情。后半部幾段曲文反復使用 【大迓鼓】 曲牌,曲律相同而辭情各異。在作者傳神寫照的刻繪下,沈瓊英的剛直率真,沈夫人的沉穩老辣,趙媒婆的世故奸刁,尼姑的善良懦弱,一一如見。曲辭還注意與人物身份密切結合,如沈氏母女出身宦門,故出言吐語總是間雜 “今生休想鳳凰臺”、“任教萍梗浮東海,難將霜雪妬寒梅” 之類稍具書卷意味的辭句; 而趙媒婆混跡下層,張口往往多用“侵晨種樹,晚上花開”、“話不投機教人惱懷” 一流的俗語,等等。諸如此類的方面皆不著痕跡地體現著作者運化的匠心。
上一篇:《魯大夫秋胡戲妻》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鳴鳳記·燈前修本》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