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庭信·[雙調(diào)] 雁兒落過得勝令
劉庭信
懶栽潘岳花①,學(xué)種樊遲稼②。心閑夢寢安,志滿憂愁大。無福享榮華,有分受貧乏。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茶瓜,林下漁樵話。桑麻,山中宰相家③。
【注釋】 ①潘岳花: 晉代潘岳為河陽令,命令全縣遍種桃李花,人號曰 “河陽一縣花”,此處指做官。②學(xué)種樊遲稼: 孔子的學(xué)生樊遲向孔子請教種莊稼的事,被孔子罵為“小人” (見《論語·子路篇》)。此處作者要 “學(xué)稼”,指他志在退隱山林田園。③山中宰相: 南朝梁陶弘景隱居句曲山 (即茅山,在今江蘇境內(nèi)),武帝禮聘不出,國有大事,輒就咨詢,時稱“山中宰相”。(典出 《南史·陶弘景傳》) 原指有政治影響的隱士。后來也用來泛指棄官歸田的人。
【鑒賞】 我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往往遵守著一種信條: 達(dá)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受傳統(tǒng)的 “儒道互補” 思想影響的結(jié)果。本曲的作者也不例外,在寫下諸多表現(xiàn)男女風(fēng)情、閨情閨怨的作品的同時,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志在山林田園的詠懷言志之作。
本曲前四句是 [雁兒落],作者借用潘岳和樊遲兩個歷史人物典故,表現(xiàn)自己懶于官場生活、樂于山林田園的志向。他說,我懶得學(xué)潘岳做官,偏學(xué)樊遲種莊稼,意指自己志在退隱。接著道出退隱的妙處: 歸隱貴在 “心閑”,而“心閑” 則 “夢寢安”; 相反,“志滿” 則容易惹來憂愁。這是人生的哲理,也是 “獨善其身” 者的 “理論依據(jù)”。
以下是 [得勝令] 曲辭,具體抒寫退隱之樂。作者先承前篇首兩句的意思說: 我沒福分享受榮華富貴,但能經(jīng)受退隱之后的清貧。句中暗含著譏諷之意。接著描寫退隱田園山林之樂: 每年看著燕子春來秋去,多么祥和、安寧; 見眾蜂早晚嗡嗡聚集,簇?fù)矸渫酰缤萜列l(wèi),好不熱鬧。品茶、種瓜,打魚、砍柴,采桑、織麻……這隱士的生活多么純樸、平靜,心境多么恬淡寡欲! 讀到這里,我們仿佛看到了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 的身影。然而,我們的曲作者畢竟不是陶淵明,他用 “山中宰相家” 這一結(jié)句,既概括了全曲所描述的隱居生活,同時流露出自己的理想與追求: 他要像陶弘景那樣,既要隱居山林田園,擺脫官場的腐臭黑暗,享受大自然的清新之氣,過自由、恬淡的田園生活,又不完全忘卻對于國家政事的關(guān)心。這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理想的生活道路。從現(xiàn)有史料中我們無法證實曲中所寫是不是劉庭信的生活情況,很可能只是他的詠懷言志,表達(dá)了他的一種理想而已。
這首小令很注意語言的精煉和對仗美,用典自然。寫隱居生活內(nèi)容從小處著筆,通過具體而細(xì)小的景、物,展現(xiàn)了一幅幽靜、恬淡的田園生活圖景,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寧靜、淡泊的內(nèi)心世界,讀來令人回味。
上一篇:張養(yǎng)浩·[雙調(diào)]雁兒落兼得勝令·退隱|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鄭光祖·[雙調(diào)]駐馬聽近·秋閨|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