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傳奇·佚名《鳴鳳記·燈前修本》原文與翻譯、賞析
【緱山月】 天步有乘除,仕路如反掌。豺狼盈帝里,筆劍須誅攘。[訴衷情] 三年宦興落風(fēng)塵,事業(yè)曉云輕。昨?qū)⑴f冠重整,義氣滿乾坤。悲棲楚,羨溫生,笑楊城,萬言時事,千古高風(fēng),一片丹心。我,楊繼盛,向為諫阻馬市,謫貶萬里邊城。今因仇賊奸謀敗露,欽升孤臣為兵部武選司員外郎之職。竊喜不死逆鑾之手,以為萬幸,而又轉(zhuǎn)遷如此之速,則自今以往之年,皆圣上再生之身。自今以往之官,皆圣上持賜之恩也。既以感激天恩,敢不舍身圖報? 目今蜥蜴雖除,虎狼入室。嚴(yán)嵩父子秉政弄權(quán),妒賢嫉能,誅戮上下,首相賣官鬻爵,取利下盡錙銖,以刑余為腹心,招群奸為子弟。若不早除賊黨,必至大害忠良。向日王宗茂、徐學(xué)詩、沈煉等,雖嘗劾奏,不過止言其貪污而已。若其大逆無道,圣明尚出未知。下官目睹其奸,豈容坐視?今晚就此燈下草成奏章,明早上瀆天聽,倘蒙見準(zhǔn),朝野肅清,在此一本也。叫直書房的取文房四寶過來。(末持紙筆硯上) 太平無以報,愿上萬言書。老爺,四寶在此。(生) 點明了燈,你自去罷,不須在此伺候。(生執(zhí)筆看本介) 這賊臣僭竊多端,正所謂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一幅有限奏章,教我如何寫得盡?(寫介)
【解三酲】恨權(quán)臣協(xié)謀助黨,專朝政顛覆乾綱。我寫不出他滔天的深罪樣,我寫不出他欺罔的暗中腸。他罪惡顯著的,哪個不曉得?我只寫他一門六貴同生亂,更兼他四海交通貨利場。還思想畢竟是衷情剴切,面訴君王。(停筆看指介) 我這手指前日已被拶折,終不免有些傷損,才寫得數(shù)行,就疼痛起來,莫說疼痛,就死也何辭?
【前腔】 嘆孤臣溝渠誓喪,祗為那元惡猖狂。(又寫介)我楊繼盛雖非諫官,我若不言,更無人言矣。(嘆介) 怪當(dāng)朝無肯攀庭檻,又誰個敢牽裳?又寫得兩行,這手指就流血了。也由他。我只是一心要展擎天手,管不得十指淋漓血未干,還思想,只須這淚痕血跡,感動君王。(副凈扮小鬼上,隱燈下,作叫介,生聽介。) 四面絕無人跡,敢是個鬼兒。
【太師引】 細推詳,這是誰作響?我曉得了,是我祖宗的亡靈,恐有禍臨,教我不要上這本了。心中自忖量,敢是我亡親垂念?咳,我那祖宗,你只愿子孫做得個忠臣義士,須教你萬古稱揚。大抵覆宗絕嗣,也是一個大數(shù)。何慮著宗支淪喪? (鬼又叫介。生)你不要叫了。縱然恁哀鳴千狀,我此心斷易不轉(zhuǎn),怎能阻我筆底鋒芒?我就拼得一死,也強如李斯夷族趙高亡。(燈下鬼現(xiàn)形介。生) 呀,不惟聞其聲,抑且見其形。
【前腔】 這是幽冥誰劣像?你在此現(xiàn)形呵,似教我封章勿上。你雖然如此,怎當(dāng)我戇言方壯。(鬼作悲狀介。生)你自去罷! 休得要在此棲惶。我理會得了,你也不是甚么鬼,想是我忠魂游蕩,到死時也做個厲鬼癲狂。人生在世,左右一死。生如寄死誰曰難?須知安金藏剖腹屠腸。(鬼滅燈下。生) 可惡那鬼兒,竟把這燈兒打滅了。此際已將三更時分,小廝們俱已睡去。(叫介) 小丫鬟,點燈來!
【生查子】 (旦秉燭上) 良人素秉忠,封事頻頻上。清夜謾勞神,幽閫添悲愴。
(生) 呀!緣何夫人自家秉燭? (旦) 此際已將夜分,丫鬟輩都睡去,妾聞相公在此喧嚷,故特秉燭而來。(點燈在臺介。) (生) 夫人,有這等奇事,下官方在此寫本,只聽幽冥之中漸作鬼聲。少頃,忽見燈下現(xiàn)出一鬼,披發(fā)赤身,滿面流血,似有悲切之狀,竟把燈兒打滅去了。(旦) 此事奇怪,恐非吉兆。請問相公,寫何奏章? (生) 此乃國家大事,非夫人輩所宜知。你問他怎么? (旦) 妾聞皋夔稷契優(yōu)游無事,謂之良臣; 龍逢、比干因諫而亡,謂之忠臣。妾愿相公為良臣,不愿相公為忠臣。(生) 夫人,忠良本無二理,顧臣之遇與不遇耳!皋夔稷契遭逢堯舜,故得吁稭一堂。設(shè)使當(dāng)龍逢、比干之遇,敢不竭忠盡諫! (旦) 妾聞君子見幾,達人知命,陳平不為王陵之戇,卒至安劉;仁杰不為遂良之直,終能祚唐; 王章殺身,忤王鳳也; 鄴侯寄館,避元載也。況相公職非諫官,事在得已。縱然要做忠臣,養(yǎng)其身以有待如何? (生) 夫人,食人之祿,當(dāng)分人之憂。茍利社稷,死生以之。呂奉先為國而殺董卓,鄭虎臣為民而誅似道。匹夫尚然有志,直臣豈容無為?我自草茅韋布之時,常恨不能見用。今見用矣,猶曰彼非我職而不言,是終無可言之時也。況今言路諸臣不過杜欽、谷永者流,摭拾浮詞以塞責(zé)耳!若我坐視,元奸大惡豈能除去? (旦)察言觀色,洞見其中。相公此本想是要劾嚴(yán)老了。但投鼠必忌其器,毀櫝恐傷其珠。嚴(yán)嵩寵固君心,賄通內(nèi)監(jiān)。夏太師且受其殃; 曾御史并遭其毒,今上既信他大詐若忠,必罪你居下訕上。倘觸犯天顏,恐禍有不測。鬼形悲泣,未必?zé)o為。相公請自思省。(生) 你還不知我平生心跡。貪生害義,即非烈丈夫,殺身成仁,才是奇男子。況為臣死忠,乃我之分。今日之本,我非僥幸不死,沽名干譽,多將頸血濺地,感悟君心。倘能剪除逆賊,得與夏、曾二公報仇,我楊繼盛就喪九泉,亦瞑目矣! 夫人何必苦苦相勸! (旦) 相公堅執(zhí)如此,夫婦死無葬身之地矣! (旦悲介)
【啄木兒】 聽哀告,說審詳。自古道從容就死難。念曾公忠義遭傷,痛夏老元宰受殃。看滿朝密張羅雉網(wǎng)。前車已覆須明鑒。相公你休得要無益輕生絕大綱。
【前腔】 (生)夫人你何須泣,不用傷。論臣道須扶綱植常。罵賊舌不愧常山,殺賊鬼何怯睢陽?事君致身當(dāng)死難。你休將兒女情縈絆,我大丈夫在世呵,也須是烈烈轟轟做一場。
【三段子】 (旦) 相公你此心何壯,矻睜睜銅肝鐵腸。我這苦怎當(dāng),哭哀哀兒啼女傷。(生)夫人你譬如杞梁戰(zhàn)死沙場上,其妻哀泣長城斷。卻不道千載賢愚總堆黃壤。
【歸朝歡】 (旦) 兒夫的兒夫的節(jié)重義堅,頓忘了終身依仰。今朝后今朝后未卜存亡,是伊家自詒災(zāi)禍倩誰祈禳。
【尾聲】 (生) 我明朝碎首君前抗。我那妻兒,我死之后,你將我尸骸暴露休埋葬。(旦) 卻為何? (生) 古人自以不能進賢退不肖,既死猶以尸諫。
下官亦是此意。須再把義骨忠魂瀆上蒼。
(生) 赤心為國進忠言,(旦) 休觸天威犯御顏。
(合) 此去好憑三寸舌,再來不值半文錢。
在中國戲曲史上,《鳴鳳記》 可稱為第一部以時事入劇,迅速反映當(dāng)時重大政治斗爭的作品,是當(dāng)時影響很大的 “現(xiàn)代戲”。關(guān)于 《鳴鳳記》 的上演,還有一則趣聞。據(jù)焦循的 《劇說》 記載: 嘉靖四十四年,著名作家王世貞的門人寫成 《鳴鳳記》,其中 《法場》 一出還是王世貞的手筆。《鳴鳳記》 寫成后,王世貞邀請縣令一同觀劇,當(dāng)看到劇中對嚴(yán)嵩父子大張撻伐時,縣令大驚失色,擬避席離去。王世貞不慌不忙地拿出朝廷文告,告訴縣令: “嚴(yán)氏父子已敗矣!” 這件軼事說明,《鳴鳳記》 可能是在嚴(yán)氏父子敗亡后立即上演的。
當(dāng)然,關(guān)于 《鳴鳳記》 的作者,歷來眾說紛紜。有的說是無名氏作,有人認(rèn)為是王世貞所作,也有人如上述焦循所說,是王世貞的門人所作,由王世貞補充潤色而成。由于王世貞是著名的詩文作家,是當(dāng)時左右文壇的巨擘,在政界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又曾直接參加過反對嚴(yán)嵩集團的斗爭,所以盛傳該劇出自王世貞之手,無疑更擴大其影響。還有一說,謂為唐儀鳳撰。后數(shù)說多疑議,今從無名氏作之說。
該劇描寫嘉靖年間,震動朝野的奸臣嚴(yán)嵩集團與反嚴(yán)嵩集團驚心動魄的政治斗爭。該劇滿懷激情地歌頌了夏言、曾銑、楊繼盛、吳時來、張翀、董傳策、鄒應(yīng)龍、孫丕揚 “八諫臣”,對倒行逆施、禍國殃民的權(quán)奸嚴(yán)嵩集團的英勇不屈、前仆后繼的壯烈斗爭。首輔夏言挺身而出,為力主增援鎮(zhèn)守邊庭的曾銑,收復(fù)河套失地,與嚴(yán)嵩爭執(zhí)沖突,反被嚴(yán)嵩誣陷,遭皇帝殺戮。而曾銑則被嚴(yán)嵩黨羽妄加 “扣減軍餉,妄動失機” 的罪名殺害。兵部員外郎楊繼盛冒死上本,彈劾嚴(yán)嵩,揭露其倒行逆施、陷害忠良的罪行,結(jié)果被處斬。臨刑前,其夫人生祭哭別丈夫,死后又向皇帝死諫。接著,又有兵部郎中張翀、禮部主事董傳策、工科給事吳時來三人聯(lián)合動本,參劾嚴(yán)嵩。此前,吳時來與老母嬌妻訣別,并抬棺上殿,以示死諫決心。三人終遭貶謫。最后,鄒應(yīng)龍、孫丕揚再次上疏彈劾,終于扳倒嚴(yán)嵩,取得斗爭的最后勝利。呂天成在《曲品》 中說: “ 《鳴鳳記》 記諸事甚悉,令人有手刃賊嵩之意。”著名文學(xué)史家鄭振鐸先生在解釋此劇的劇名時說: “所謂《鳴鳳記》,大約便是取義于 ‘朝陽丹鳳一齊鳴’ 的吧。”
第十四出楊繼盛燈下修本,是全劇最為精彩的幾出之一。在這出戲中,楊繼盛的嫉惡如仇、大義凜然的性格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這一人物形象較為豐滿。
楊繼盛上場唱 【緱山月】 曲,“天步有乘除”,“天步” 指國運、時運。《詩經(jīng)·小雅·白華》 云: “天步維艱,之子不猶。” 宋代朱熹《詩集傳》 釋天步為時運。“乘除”,抵消之意。唐代詩人韓愈 《三星行》 詩云: “名聲相乘除,得少失有余。”此句是說國運有好有壞,一乘一除,可以互相抵消。“仕路如反掌”,“仕路” 就是宦途,做官的道路。“反掌”,這里是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意思。元代張端 《城南游次秦仲韻》: “翻云覆雨何由測!” “仕路如反掌”,意為仕路險惡,反復(fù)無常。“豺狼盈帝里”,“豺狼” 指奸臣。“帝里”,帝都,京都。此句言京都充斥奸臣。“筆劍須誅攘”,此句意為須以筆作劍加以撻伐。接著,他在道白中 “自報家門”,道出自己上本的動機乃是為了報君恩,“既以感激天恩,敢不舍身圖報?” 他目睹嚴(yán)嵩父子弄權(quán)誤國,殘害忠良,“豈容坐視?” 他期望 “倘蒙見準(zhǔn),朝野肅清,在此一本也!”他在寫本的時候,就唱了一曲 【解三酲】。這一曲充分表現(xiàn)他對奸臣的痛恨。第一句,“恨權(quán)臣協(xié)謀助黨,專朝政顛覆乾綱。” 他痛恨嚴(yán)嵩結(jié)黨營私,已成為集團,把持朝政,要顛覆君權(quán)。“乾綱”,指君權(quán)。接下去兩句 “我寫不出”,是說奸臣的滔天罪行、陰謀欺騙蒙蔽君王,非筆墨所能形容。“欺罔”,欺騙,蒙蔽。“暗中腸”,猶言黑暗的心腸,陰暗心理。他揭露嚴(yán)嵩 “一門六貴同生亂”,“四海交通貨利場”。俗話說: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嚴(yán)嵩貴為太師首相,一門有六人升官,共同亂政。由于嚴(yán)嵩奸黨的倒行逆施,使國家成為奸臣們互相勾結(jié)、賄賂、收買,爭利于市、爭名于朝的場所。這里的 “交通” 是 “勾結(jié)” 的意思。他要將滿腹衷情切實地 “面訴君王”。寫到這里,先前被宵小之徒、奸臣陷害,被上過刑的手指疼痛難忍。他堅強地說: “莫說疼痛,就死也何辭!” 他忍著劇疼,繼續(xù)奮筆疾書。
在 【前腔】 中,楊繼盛表明自己與奸臣誓死斗爭到底的決心。“嘆孤臣溝渠誓喪” 二句,“孤臣”,失勢無援的臣子。溝渠,猶溝壑,轉(zhuǎn)乎溝壑。謂死而棄尸溪谷。《孟子·梁惠王下》: “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zhuǎn)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 這二句感嘆自己是失勢無援的臣子,只因為奸臣元惡太猖狂,他隨時作好犧牲的思想準(zhǔn)備,哪怕死無葬身之地,他將誓死斗爭到底。他認(rèn)為自己 “雖非諫官,我若不言,更無人言矣。” 所以他接著唱道: “怪當(dāng)朝無肯攀庭檻,又誰個敢牽裳?” 以漢成帝時朱云攀折殿檻請斬佞臣和三國魏文帝時辛毗拉住文帝衣裳諫凈的故事,批評當(dāng)朝無人能像朱云、辛毗那樣向皇帝參本,彈劾嚴(yán)嵩奸黨。“庭檻”,“庭” 通 “廷”,朝廷。“檻”,門檻。正寫著,受傷的手指流血了,他唱道: “我只是一心要展擎天手,管不得十指淋漓血未干,還思想只須這淚痕血跡感動君王。”他從手指聯(lián)想到擎天手,大有社稷安危系于一身,舍我其誰的氣概和忠君報國的責(zé)任感。他還想正好以淚痕血跡來感動君王。
這時,鬼魂出現(xiàn)了。在古代戲曲中,出現(xiàn)鬼魂原不足怪,這是為了表現(xiàn)思想內(nèi)容的需要。這里,鬼魂起了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楊繼盛悟到鬼魂是 “祖宗的亡靈,恐有禍臨,教我不要上這本了。” 但他此意已決,“縱然恁哀鳴千狀,怎能阻我筆底鋒芒?也強似李斯夷族趙高亡。” 李斯,秦代丞相,秦始皇死后,與趙高共謀,矯詔殺死太子扶蘇,立胡亥為帝,后被趙高誣以謀反罪,處以腰斬。趙高本是宦者,殺了李斯后,自為丞相,獨攬大權(quán),后又殺二世胡亥,立子嬰為帝,子嬰立,乃誅高。楊繼盛認(rèn)為縱然上本會招致殺身之禍,也比奸臣李斯、趙高的滅族和被殺要強得多。此時鬼魂又現(xiàn)形,他接著唱 “這是幽冥誰劣像?” “幽冥”,就是陰間。“劣像”,難看的形象。此句謂陰間這么難看的形象是誰? 下面兩句是說雖然鬼魂教他勿上本章,但他 “戇言方壯”,“戇言”,剛直之言。“壯”,壯烈。他揮之令去,令其不要在此悲傷。忽然又領(lǐng)悟到,這不是什么鬼而是自己的忠魂。即使自己死了,也要變成厲鬼與奸臣斗爭。下面幾句表現(xiàn)了他的達觀的生死觀。人總是難免一死,人生如寄,死有何難?“安金藏剖腹屠腸” 句有一個 “剖腹藏珠” 的典故: 《資治通鑒》 載: 唐貞觀元年,“西域賈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 后來就稱人以身殉物為“剖腹藏珠”。此句是說,既然人可以以身殉物,那么為了忠君報國,更應(yīng)該將生死置之度外。此時,鬼竟打滅了燈,以阻止他寫本。他仍不為所動,命丫鬟點燈。這里,通過鬼魂的再三阻止,更顯出他修本的勇氣和決心,表現(xiàn)人物剛正不阿、堅強無畏的性格。
接著楊繼盛的夫人秉燭上場,唱 【生查子】 曲,“良人素秉忠”,“良人”,就是丈夫。此句是說夫君素來秉忠心。“封事頻頻上”,“封事”,密封的奏章。官員向皇帝上書奏機密事,為防泄密用皂囊封緘呈進,故稱封事。此句言奏章頻頻呈上“清夜謾勞神”,“清夜”,深夜。“謾”,通 “漫”,漫長。此句謂漫漫長夜還在勞神修本。“幽閫添悲愴”,“幽閫”,“閫”,古代婦女居住的房子,“幽閫”,猶 “幽閨”。“悲愴”,悲傷也。這四句曲詞表現(xiàn)夫人對丈夫的關(guān)心、擔(dān)心和傷心。下面是夫婦倆長篇對白。當(dāng)夫人知道丈夫?qū)懙氖窃鯓拥谋菊聲r,就竭力勸阻,但楊繼盛無動于衷。夫人悲從中來,唱了一曲 【啄木兒】,還是規(guī)勸。她以曾銑、夏言忠義被害,滿朝有嚴(yán)氏黨羽密張羅網(wǎng)為由,痛陳利害,說明已有前車之鑒,勸丈夫 “休得要無益輕生絕大綱”。“大綱” 原指綱領(lǐng)要點,這里指綱常的綱,綱常即三綱五常。三綱為: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為: 仁、義、禮、智、信。她的意思是說,你無益的輕生絕了三綱。明知攖其鋒必為奸臣所害,而故為之,作無謂的犧牲,使皇帝落個昏君的罵名; 而一旦被滿門抄斬,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妻孥罹難,豈非三綱俱絕?
楊繼盛聽了夫人之言,勸她不必傷心哭泣,他認(rèn)為為臣之道應(yīng)該扶植綱常。“罵賊舌不愧常山,殺賊鬼何怯睢陽?” 罵賊的舌不愧當(dāng)年掃蕩千軍的常山趙子龍,“睢陽”,指唐代名將張巡,安史之亂時,張巡守睢陽,城破不屈而亡。殺奸賊不比睢陽張巡膽怯。他對夫人說休要兒女情長,當(dāng)以死事君盡忠,方是烈烈轟轟做一番事業(yè)的大丈夫。
夫人接唱 【三段子】,她說相公你此心何等壯烈,真是銅肝鐵腸的硬漢。“矻睜睜”,“矻”,原意為勤奮狀,此處為口語,意為硬錚錚。她訴說自己的苦楚,又如何面對兒女的啼哭?楊繼盛寬慰她: 你只當(dāng)我如范杞梁戰(zhàn)死沙場,孟姜女哭斷長城。千年以來,無論好人和壞人最后總難免一死。這里他引用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為典故。
夫人傷心地說: 我丈夫重名節(jié)和忠義,頓時忘了你是我的終身依靠。從此你生死未卜。這是你自招災(zāi)禍,誰能消弭這災(zāi)禍呢! “伊家”,你。“詒”,通 “貽”,給。“倩”,靠。“祈禳”,祈禱消災(zāi)。
楊繼盛在 【尾聲】 中,叮囑夫人,明天他拼死抗君,自謂必死無疑。他要夫人不要埋葬他的尸體,他要尸諫皇上。“再把義骨忠魂瀆上蒼”,上蒼就是蒼天。“瀆”,這里作冒犯講,是謙詞,意為義薄云天,滿懷忠義,惟天可表。
這折戲?qū)懗隽藯罾^盛嫉惡如仇,誓死與奸佞斗爭到底的堅強決心,以及視死如歸,忠君報國的凜然正氣。當(dāng)然,也寫出他當(dāng)時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 愚忠。先是鬼魂阻止,繼而夫人哭勸,終未能動搖他修本的決心,十分感人。性格也很豐滿。這出戲悲壯的氛圍震撼人心,后來被改編為京劇《孫安動本》,并被搬上了銀幕。
該劇曲詞較為本色,很少雕章儷句,這是與其內(nèi)容相一致的。主人公憤怒撻伐奸佞誤國,就不可能雕章琢句。劇中用了不少典故,雖為當(dāng)時人所熟知,但對今日的讀者來說,會造成一定的閱讀障礙。
上一篇:《鮫綃記·求親》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鴛鴦夢》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