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1]
【原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2],
潭面無風鏡未磨[3]。
遙望洞庭山[4]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5]。
【注釋】
[1]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湖中有君山。
[2]湖光:指洞庭湖水泛著銀光。和:和諧,協調。
[3]潭:原指深水池,這里指洞庭湖。鏡未磨:古代的鏡子一般用銅做成,經常磨才能夠光亮照人,這里指遠望湖水模糊不清,就像沒有打磨的鏡面。
[4]山:指君山。洞庭湖中有不少山,最著名的是君山。
[5]白銀盤:比喻泛著白光的洞庭湖。青螺:指青螺鬢,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型。古代常用螺鬢比喻峰巒,這里的青螺指君山。
【作者】
見《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篇。
【賞析】
《望洞庭》作于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來去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
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詩人以輕快的筆觸勾畫出一幅優美的洞庭秋月圖,生動地描繪了秋夜洞庭湖一片朦朧、寧靜、柔美的風光。詩的頭兩句寫洞庭湖光秋月,給人一種寧靜的朦朧的美感。后兩句寫洞庭山水全景,將洞庭湖和君山作了極為生動形象而又十分貼切的比喻。此句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還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寄托了詩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里,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淡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詩人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在詩人的筆下,洞庭湖的秋夜是那么的淡雅靜麗,令人陶醉。全詩寫景細致,比喻美妙,想象豐富,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上一篇:《望月懷遠》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桃源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