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花蘸水火不滅①,水鳥驚魚銀梭投。
滿目荷花千萬頃,紅碧相雜敷清流。
孫武已斬吳宮女②,琉璃池上佳人頭③。
[注釋]
①蓼 (liao)花: 草本。節常膨大。托葉鞘狀,抱莖。花淡紅色或白色。
②孫武: 春秋時兵家,字長卿,齊國人。曾以 《兵法》 十三篇見吳王闔閭,被任為將,率吳軍攻破楚國。孫武為吳王搬演陣法,宮女充為兵卒,恃寵調笑,不聽指揮,孫武立斬二人。
③琉璃: 亦作 “流離”、“琉璃”。一種礦石質的有色半透明體材料。《魏略》: “大秦國出赤、白、黑、黃、青、綠、縹、紺、紅、紫十種琉璃。” 此處用琉璃池形容后湖彩色斑駁。
[賞析]
李璟對蓮花可謂情有獨鐘。他那首有名的 《攤破浣溪沙》 即是以蓮花起句的 ( “菡萏香銷”)。荷花 (菡萏) 與蓮花一物二名,且屬蓼科植物。本詩寫 “蓼花蘸水”、“滿目荷花”都是緊扣詩題·在 “賞蓮花”呢。偌大一個后湖當然不只是 “荷花千萬頃”,這位受周威脅,去帝號,只稱南唐國主的李璟,何以對蓮花頗多會心?換句話說,在蓮花身上移注了他怎樣的情感?
在那首頗負盛名的 《攤破浣溪沙》 中的蓮花是個香銷葉殘、韶光憔悴的興象。在這首詩中,蓮花卻是充滿生機、無限妖饒的: 蓼花蘸入水中紅色不改,那些水鳥驚魚像銀梭一樣來回穿游,在這個顯示著大自然美妙與神秘的 “琉璃池” 中,最爛漫奪目的當然是占領了主要湖面的荷花(睡蓮科),她們觸目皆是、無處不在,與千頃碧波相映生色。詩人實在無法表達內心深處對蓮花的獨特感受,生發出一個兵家典故(孫武殺宮女),用佳人頭來形容蓮花的鮮艷、嬌美。當然比花兒像姑娘那種陳詞有信息多了。這個險怪生動、冷艷可喜的比喻,帶有幾分殺機,它包含著一個附庸國國君潛意識中的不平之氣。
我們無法確知,這首詩與那首詞寫作時間上的先后,但可以看出二者不同的心境,這首詩還有著尚未消褪盡的帝王氣,而那首詞卻是充滿無奈情意了。
周敦頤的 《愛蓮說》突出了蓮花一個 “清”字,算是與李璟感同心契:乍看這首詩是在著意寫蓮花的 “姿色”,但他沒忘了蓮花的品格·“敷清流”三字最乏色彩卻極有意蘊、敷者,相匹爾,配得上也。“清流”僅是景語么?似乎更是在贊美蓮花的品格。
風景即心境。看來,素稱“儒儒”的李璟,在內心深處不乏以清流自勵的心意,并且還有著兵象意趣。
上一篇:南唐國主·李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下一篇:唐宣宗·李忱《瀑布聯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