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三戒》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并序)
吾恒惡世之人,不推己之本1,而乘物以逞2,或依勢以干非其類3,出技以怒強4,竊時以肆暴5,然卒適于禍6。有客談麋、驢、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臨江之麋7
臨江之人,畋得麜麑8,畜之9。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之10。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11,稍使與之戲12。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13,以為犬良我友14,抵觸偃仆15,益狎16。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17。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18,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19。麋至死不悟。
黔之驢20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21。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嬋淮笪镆?sup>22,以為神。蔽林間窺之23,稍出近之,慭然莫相知24。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25,以為且噬己也26,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27。益習其聲28,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29,驢不勝怒30,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31!”因跳踉大?32,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寵也類有能33。向不出其技34,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35。今若是焉,悲夫36!
永某氏之鼠37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38。以為己生歲直子39,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40。倉廩庖廚41,悉以恣鼠,不問42。由是鼠相告,皆來某氏,飽食而無禍。某氏室無完器,椸無完衣43,飲食大率鼠之余也44。晝累累與人兼行45,夜則竊嚙斗暴46,其聲萬狀,不可以寢。終不厭。
數歲,某氏徙居他州47。后人來居,鼠為態如故。其人曰:“是陰類惡物也48,盜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49!”假五六貓50,闔門51,撤瓦灌穴52,購僮羅捕之53。殺鼠如丘,棄之隱處,臭數月乃已。
嗚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恒也哉54!
【注釋】 1恒惡(wu務):常常憎惡。推已之本: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推,推究。 2乘物以逞:乘,憑借。憑借他物恣意逞能。 3干:觸犯。 4怒:激怒。 5竊時:利用時機。肆暴:任意橫行。6卒迨于禍:終于得禍。迨(dai代),及,遭到。 7臨江:今江西清江縣。麋(mi迷):鹿的一種。 8畋(tiao田):打臘。麂(ni尼):幼鹿。這里指小鹿。 9畜:(xu序):喂養。 10恒(da達)之:恐嚇。11就:接近。示:給……看?!笆玖曋保褐缸尮房戳晳T。 12稍:逐漸。戲:玩耍,打斗。 13忘己之麋也:忘掉自己是鹿了。 14良:真。15抵觸:用頭頂撞。偃:仰面倒下。仆:面下伏倒。 16狎(xia俠):親昵。 17啖(dan 淡):吃。這里是“舔”的意思。 18外犬:此指野狗。 19狼藉:散亂的樣子。 20黔:今貴州一帶。唐時今貴州一帶屬黔中道(治所在今四川省彭水縣)西境。 21“好事者”:好(hao 號),喜好。愛多事的人。 22龐然:巨大的樣子。 23蔽:隱蔽、隱藏。窺:偷看。 24憗憗(yin 印)然:小心謹慎的樣子。 25遁:逃走。 26以為且噬己也:以為驢要吃掉自己。 27異能:特殊的本事。 28益習其聲:一天天聽慣了驢叫聲。 29蕩:搖動,碰闖。倚:斜靠著。沖:撞擊。冒:頂著。這都是虎對驢戲弄的動作。 30不勝怒:忍不住發怒。 31止:僅僅。 32跳踉(1iang 良):跳動騰越。踉,跳。嘲(han 喊),虎聲。 33類:好像。 34向:假如。 35?。汗ト。@里指吃掉驢子。 36悲夫:悲慘的下場。 37永:此指永州。 38畏日:怕犯忌日。舊時迷信的人認為日有吉兇之分,兇日要避忌。 39生歲:生年。直子:正當子年。按十二生肖;子年屬鼠,故言“鼠,子神也”。 40僮:仆人。 41倉廩(lin 凜)糧倉。庖(pao袍)廚:廚房。 42姿:放任。 43椸(yi 移),衣架。 44大率:大抵,大都是。 45累累:一只又一只(的老鼠),即成群結隊。兼行,并行。 46斗暴:爭斗打鬧。 47徙(xi 喜):遷移。 48陰類:躲在陰暗地方活動的壞東西。 49盜暴:即“竊嚙斗暴”。 50假:借。51闔(he 合):關閉。 52瓦,指燒制的土器,即盆罐之類。53羅捕:用網圍捕。 54“彼以”句:那些老鼠以為它們吃得飽飽而沒有災禍的日子是可以長久的呢?
【今譯】 三戒(并序)
我常常厭惡世上的一些人,不考究自己本來的面目,卻憑借他物逞強,他們有的依靠外來勢力觸犯和自己不同類屬的人,有的使出伎倆激怒強大的對手,有的利用機會放肆作惡,但終于遭到災禍。有位客人談到麋鹿、驢子、老鼠這三種動物的故事,有些象前面提到的事,所以我寫了《三戒》。
臨江之麋
臨江有個人,打獵時捕獲了一只小鹿,便把它養了起來。他剛進門,一群狗就口流饞涎,搖著尾巴都跑來了。獵人十分生氣,就嚇唬狗哄它們走開。從此獵人每天抱著小鹿讓它接近狗,讓狗習慣小鹿,不準狗動它,漸漸地還讓狗和小鹿一起玩戲。時間一長了,狗都能按照主人的意思行事。小鹿漸漸長大,忘記了自己是一只鹿,認為狗的確是自己的朋友,便和它們一起相互頂撞,在地上打滾,越來越親呢。狗懼怕主人,便順從小鹿的意思和它應付,顯出友善的樣子,可是卻時常舔著自己的舌頭。三年過去,一天鹿出門見到路上有許多別人家的狗,便跑過去想和它們戲玩。那些別人家的狗見到后又是高興又是生氣,便一起過去把它咬死,吃掉,吃剩的皮毛骨頭橫七豎八地擺在路上。小鹿到死都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
黔之驢
黔地沒有驢,有位愛多事的人用船運了一頭到黔地。運到那里也沒有什么用處,就把它放養在山下。虎一見驢,看它那高大的樣子,以為是什么神物。便躲在林子里偷偷地看它,慢慢地又走出來向驢靠近一點,小心謹慎,不知道它是個什么怪物。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老虎嚇了一大跳,逃得遠遠的,認為驢要吃掉自己,十分害怕。然后它又來回觀察驢,覺得驢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慢慢的老虎習慣了驢的叫聲,便離它近一點,在它的前前后后走動,結果驢還是不敢攻擊它?;⒂致乜拷H,益發地挑逗它。碰它、靠它、頂它,驢非常惱火,就蹄了老虎一腳。老虎因此十分高興,心里盤算:“它的本事不過如此而已。”于是跳躍而起,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喉管,吃完了驢的肉,才離去。
唉!形體高大,好象具備了德性;聲音宏亮好象很有本領。假如它不使出自己的本事,老虎雖然兇猛,也會心中疑懼,始終不敢攻取它。如今這樣,真是可悲呀!
永某氏之鼠
永州某人怕犯忌日,禁忌十分厲害。認為自己出生那一年正逢子年,老鼠是子年的神,所以特別愛鼠。在他家中不養貓和狗,還警告仆人不要打老鼠。谷倉、米庫和廚房也任隨老鼠糟踐而不過問。因為這樣老鼠都相互轉告,都到某家來,吃得飽飽的而又沒有危險。結果,這家人家中沒有一件完好的器具,衣架上沒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吃的和喝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東西。它們白天成群結隊地與人同行,夜里就偷皎東西,相互打斗,發出各種各樣的響聲,使人不能安睡。但某人卻始終不覺厭惡。
過了幾年,某人搬到別的州縣去了。后來另外有人住進了他的房子,老鼠的活動仍和以前一樣。新主人說:“這些老鼠都是躲在陰暗角落里活動的壞東西,偷咬東西,爭斗打鬧十分猖狂,是什么原因讓它們鬧到這種地步呢?”于是他借來五六只貓,關上門窗,揭開屋瓦,用水灌洞,又雇人用網來圍捕。殺死的老鼠堆積如山,把它們扔到背靜的地方,臭氣幾個月才慢慢消散。
唉!它們認為吃得飽而沒有危險是長久的呢!
【集評】 清·浦起龍《古文眉詮》卷五十四:“節促而宕,意危而冷。猥而深,瑣而雅,恒而警?!?黔之驢)
宋·蘇軾《柳河東集》卷十九《三戒》引:“予讀柳子厚《三戒》而愛之。乃擬作《河豚魚》、《烏賊魚》二說,并序以自警?!?永某氏之鼠)
【總案】 《三戒》是一組寓言小品。寓言這種文學形式,早在先秦諸子的著述中已廣為應用,但大多穿插在文章之中,不能獨立成篇。柳宗元繼承、發展了這一文學樣式,使其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的確為我國寓言文學的建立,起了奠基的作用。
《三戒》雖是三個小的寓言故事,但作者將其放在一起,編成一組文章冠之以序并以《三戒》名之,顯然自有深意。《臨江之麋》,是借麋的因寵致禍的故事,諷刺了那些依靠主子權勢忘乎所以的小人,說明他們到頭來必然是自取滅亡的可悲下場;《黔之驢》是借驢被老虎吃掉的故事,隱喻那些蠢笨自大,虛有其表的權貴,指露他們外強中干的虛弱的本質;《永某氏之鼠》則以“竊時以為肆”的老鼠,比喻“肆意非為”的統治階級,指出他們最終難逃“撤瓦灌穴”的可悲結局。顯而易見,作者把這三個故事放在一起,是為了多角度地揭露社會黑暗,諷諭時政。其苦口婆心,——勸戒之意極為明顯。
本文在寫作上有兩點值得借鑒:一是采用擬物法,以物喻人,含蓄巧妙,幽默辛辣,讀來余味無窮。二是以小序將三篇小文從意念上連綴一體,使其既各自獨立,又在意義上相互補充、深化,從而擴展了文章的內涵和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上一篇:歐陽修《《釋秘演詩集》序》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王安石《上人書》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