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傳奇·洪升《長生殿·彈詞》原文與翻譯、賞析
(末彈琵琶唱科)
【轉調貨郎兒】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嘆,大古里凄涼滿眼對江山。我只侍撥繁弦傳幽怨,翻別調寫愁煩,慢慢的把天寶當年遺事彈。(小生)老丈,天寶年間遺事,一時那里唱得盡者。請先把楊貴妃娘娘,當時怎生進宮,唱來聽波。(末彈唱科)
【二轉】想當初慶皇唐太平天下,訪麗色把蛾眉選刷。有佳人生長在弘農楊氏家,深閨內端的玉無瑕。那君王一見了歡無那,把鈿盒金釵親納,評跋做昭陽第一花。
【三轉】那娘娘生得來仙姿佚貌,說不盡幽閑窈窕。真個是花輸雙頰柳輸腰,比昭君增妍麗,較西子倍風標。似觀音飛來海嶠,恍嫦娥偷離碧霄。更春情韻饒,春酣態嬌,春眠夢悄。總有好丹青,那百樣娉婷難畫描。
【四轉】那君王看承得似明珠沒兩,鎮日里高擎在掌。賽過那漢宮飛燕倚新妝,可正是玉樓中巢翡翠,金殿上鎖著鴛鴦,宵偎晝傍。直弄得個伶俐的官家顛不刺、懵不剌,撇不下心兒上。弛了朝綱,占了情場,百支支寫不了風流帳。行廝并,坐廝當。雙,赤緊的倚了御床,博得個月夜花朝同受享。
【五轉】當日呵,那娘娘在荷庭把宮商細按,譜新聲將霓裳調翻。晝長時親自教雙鬟。舒素手,拍香檀,一字字都吐自朱唇皓齒間。恰便似一串驪珠,聲和韻閑,恰便似鶯與燕弄關關;恰便似鳴泉花底流溪澗,恰便似明月下泠泠清梵;恰便似緱嶺上鶴唳高寒,恰便似步虛仙珮夜珊珊。傳集了梨園部、教坊班,向翠盤中高簇擁著個娘娘,引得那君王帶笑看。
【六轉】恰正好嘔嘔啞啞《霓裳》歌舞,不堤防撲撲突突漁陽戰鼓。劃地里出出律律紛紛攘攘奏邊書,急得個上上下下都無措。早則是喧喧嗾嗾、驚驚遽遽、倉倉卒卒、挨挨拶拶出延秋西路,鑾輿后攜著個嬌嬌滴滴貴妃同去。又只見密密匝匝的兵,惡惡狠狠的語,鬧鬧炒炒、轟轟剨剨四下喳呼。生逼散恩恩愛愛、疼疼熱熱帝王夫婦。霎時間畫就了這一幅慘慘凄凄絕代佳人絕命圖。
【七轉】破不剌馬嵬驛舍,冷清清佛堂傾斜。一代紅顏為君絕,千秋遺恨滴羅巾血。半科樹是薄命碑碣,一抔土是斷腸墓穴。再無人過荒涼野,莽天涯誰吊梨花謝! 可憐那抱幽怨的孤魂,只伴著嗚咽咽的望帝悲聲啼夜月。
【八轉】 自鑾輿西巡蜀道,長安內兵戈肆擾。千官無復紫宸朝,把繁華頓消,頓消。六宮中朱戶掛蟏蛸,御榻傍白日孤貍嘯。叫鴟鸮也麼哥,長蓬蒿也麼哥。野鹿兒亂跑,苑柳宮花一半兒凋。有誰人去掃,去掃!玳瑁空梁燕泥兒拋,只留得缺月黃昏照。嘆蕭條也麼哥,染腥臊也麼哥!染腥臊,玉砌空堆馬糞高。
【九轉】這琵琶曾供奉開元皇帝,重提起心傷淚滴。(小生)這等說起來,定是梨園部內人了。(末)我也曾在梨園籍上姓名題,親向那沉香亭花里去承值,華清宮宴上去追隨。(小生)莫不是賀老? (末)俺不是賀家的懷智。(小生)敢是黃幡綽?(末)黃幡綽同咱皆老輩。(小生)這等想必是雷海青?(末)我雖是弄琵琶卻不姓雷。他呵,罵逆賊久已身死名垂。(小生)這等,想必是馬仙期了。(末)我也不是擅場方響馬仙期,那些舊相識都休話起。(小生)因何來到這里? (末)我只為家亡國破兵戈沸,因此上孤身流落在江南地。(小生)畢竟老丈是誰波?(末)您官人絮叨叨苦問俺為誰,則俺老伶工名喚做龜年身姓李。
(小生揖科) 呀,原來卻是李教師,失瞻了! (末) 官人尊姓大名,為何知道老漢?(小生) 小生姓李,名謩。(末) 莫不是吹鐵笛的李官人么?(小生) 然也。(末) 幸會,幸會。(小生) 屈到舍下暫住,細細請教如何?(末)如此甚好。
【煞尾】俺一似驚烏繞樹向空枝外,誰承望做舊燕尋巢入畫棟來。今日個知音喜遇知音在,這相逢,異哉!恁相投,快哉!李官人呵,待我慢慢的傳與你這一曲霓裳播千載。
《彈詞》一出是《長生殿》劇中具有特殊作用的一場戲。本書分兩篇對其曲詞進行鑒賞,是考慮到這兩部分的內容不同。前篇所選【南呂一枝花】 和 【梁州第七】兩支曲是李龜年自述遭遇和自抒感慨之詞,而此處所選 【轉調貨郎兒】套曲,是李龜年來到鷲峰寺會上面向聽眾彈唱李、楊愛情故事全過程的一段曲詞。前人論曲論及《長生殿》,極力稱贊《彈詞》一出。如葉堂《納書楹曲譜》云: “《彈詞》一折,在卷中為極佳之曲。” 梁廷楠《曲話》 卷三云: “讀至《彈詞》 第六、七、八、九轉,鐵撥銅琶,悲涼慷慨,字字傾珠落玉而出,雖鐵石人不能不為之斷腸、為之淚下! 筆墨之妙,其感人一至于此,真觀止矣!” 他們所指的正是這 【轉調貨郎兒】 套曲。
這套曲由九轉加一“煞尾” 組成。首支曲 “唱不盡興亡夢幻” 實為“一轉”,相當于“序曲”,內容為點題。李龜年彈起琵琶、定下 “把天寶當年遺事彈” 的題目,同是也定下說興亡、傷感嘆、傳幽怨、寫愁煩的調子,這和本出開始時 “留得白頭遺老在,譜將殘恨說興亡” 二句相照應。
【二轉】 至 【五轉】 寫楊妃進宮得寵的過程。【二轉】 寫明皇登極后征選美色、玉環從楊家被選入宮中、被明皇發現而立為貴妃的經過,相當于 《長恨歌》 中 “漢皇重色思傾國” 至 “六宮粉黛無顏色”八句的內容。【三轉】 寫楊妃的美貌,天生麗質加上仙骨神韻,真的勝過人間的西施、昭君和月中嫦娥。【四轉】 寫明皇對楊妃的寵愛,發揮 《長恨歌》 中 “從此君王不早朝”、“三千寵愛在一身” 等句的含意,并指出明皇 “弛了朝綱,占了情場”,成了沉湎于女色的風流皇帝。【五轉】 寫楊妃制譜、梨園教習、明皇賞樂的那些往事。這些都是李龜年非常熟悉的,他講述時也特別入細入微,對于樂工奏樂的美妙,歌女歌唱的優美,楊妃舞姿的奇絕,都描繪得有聲有色,同時也講述了明皇對于音樂歌舞的迷醉。通過對于宮廷樂舞的渲染,回味著天寶盛世的繁華,李龜年對自己以前的光彩與榮耀也流露也自我炫示的心態。
以下 【六轉】 發生了突然的轉折。李龜年開始講述安祿山叛亂、長安陷落、楊妃慘死等一系列朝政與時局的大動蕩,相當于《長恨歌》 中從“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十余句的內容。他的彈唱,方才是天朗氣清、鳥語花香,此刻是風狂雨暴、電閃雷鳴。曲詞中每句都連用疊字,把突發事件的急迫、緊張、驚險、倉皇、零亂等紛繁復雜的態勢展現在聽眾面前,營造出使人震顫、刺激、驚懼的悲劇氣氛。觀賞此曲,不由得聯想起元代無名氏的《貨郎旦》雜劇第三折【貨郎兒六轉】,其曲詞是:
我則見暗暗慘慘天涯云布,萬萬點點瀟湘夜雨; 正值著窄窄狹狹溝溝塹塹路崎嶇,黑黑暗暗彤云布,赤留赤律瀟瀟灑灑斷斷續續,出出律律忽忽魯魯陰云開處,霍霍閃閃電光星注; 正值著颼颼摔摔風,淋淋淥淥雨,高高下下凹凹答答一水模糊,撲撲簌簌濕濕淥淥疏林人物,卻便是一幅慘慘昏昏瀟湘水墨圖。
把兩支曲子相對比,可以看出洪升顯然借鑒了元雜劇中疊字的形式,但洪升又有自己的創造。他根據本劇所描寫的特定事件,選用了能夠確切表達新意的可以疊字的詞。近代曲家許之衡《作曲法》論及元曲疊字法,引錄了 《貨郎旦》 的 【六轉】,云: “元曲所用疊字,以此曲為最多,繪影繪聲,極淋漓盡致之妙,亦如一幅風雨圖,活現紙上矣。” 而如今看 《長生殿》 中 《彈詞》 一出的 【六轉】,也可謂是“繪影繪聲,極淋漓盡致之妙”,把一幅 “慘慘凄凄絕代佳人絕命圖” 活現紙上矣。
【七轉】 寫的是楊妃絕命于馬嵬坡之后荒墳孤魂的凄涼,【八轉】 寫的是京師長安經過安祿山叛軍的踐踏之后皇宮內苑的殘破。對于李龜年來說,馬嵬之變是其耳聞,長安淪陷是其目睹,因此他講述長安殘破景象更加生動而真切。如果說 【六轉】 的彈唱是風雨摧折的殘花敗葉,【八轉】 就是洪水沖淹的房舍田園,都能使聽眾產生深沉的歷史感和強烈的滄桑感,并能引起人們對于朝代興亡、人生際遇的理性思考。李龜年彈唱到這里,混坐在聽眾中間的李謩聽出這位老者身份與技藝俱不同凡響,不由得起身向李龜年詢問來歷。【九轉】 一曲,是李龜年回答李謩提問所唱。李龜年說起他曾在明皇身邊供奉,名列梨園部籍,并曾在沉香亭、華清宮承值,李謩就猜測他可能是賀懷智、黃幡綽、雷海青或馬仙期,這些名字被一一否定之后,才知道他就是李龜年。在問答過程中,李龜年說起的賀、黃、雷、馬四位著名樂師或被殺、或星散,這本身就反映出安史之亂帶給國家與民眾的災禍,是前面述說的楊妃慘死、明皇逃難等事實的補充。當李龜年知道眼前這位年輕官人就是以吹鐵笛著名的李謩的時候,李謩又說起他當年曾隔著宮墻聽宮內梨園演習 《霓裳羽衣曲》的那段往事,這和此劇第十四出 《偷曲》 的情節自然地照應起來。作者的構思細針密線,絲毫不爽。
李龜年彈詞賣唱巧遇李謩,是出人意料的戲劇性情節。李謩久已仰慕 《霓裳》妙曲,如今與李龜年幸會,大遂所愿; 李龜年孤身飄零,如今被李謩邀至住所,也有了立足之地。少者喜得名師,老者喜收高徒,二人都趁心如意。李龜年所精熟的《霓裳》 之曲如今有了可傳之人,暗示著關于明皇、貴妃故事的詳細情節也可能通過李謩傳示后人,這又和作者 “樂極哀來,垂戒來世” 的創作意圖相吻合。“一曲《霓裳》 播千載”,李、楊愛情故事及其歷史借鑒意義也將千古流傳。
關于這套曲子的牌名,本來應是 【九轉貨郎兒】,屬雜劇曲牌。焦循 《劇說》卷四云: “洪昉思襲元人《貨郎旦》 之 【九轉貨郎兒】,其末云 ‘名喚春郎身姓李’。洪云 ‘名喚龜年身姓李’。” 這里也指出洪升對《貨郎旦》的借鑒。但《長生殿》 是傳奇而非雜劇,故借用此曲牌時稱【轉調貨郎兒】。所謂 “轉調”,既是由雜劇的北曲曲牌向傳奇的南曲曲牌轉調,同時也有由傳奇的雅部曲牌向花部聲腔轉調的意思。在李龜年彈唱時,聽眾中的外、副凈、凈三人是在南京經商的 “山西客”,剛聽罷 【一轉】,一位客人就向丑扮的聽眾之一的妓女問道: “大姐,他唱的是什么曲兒,可就是咱家的西調么?” 丑回答說: “也差不多兒。” 所謂 “西調”,當是指山西、陜西一帶流行的秦腔曲調 【西秦腔二犯】。可見,洪升在曲牌的形式上大膽創新,不僅使傳奇與雜劇的南北曲混合使用,也注意吸取花部聲腔的長處,應用到自己的傳奇作品中。《彈詞》 一出寫到山西客人聽李龜年彈唱,以及李龜年用 “西調”彈唱,使本劇的演出和唱腔形式帶有明顯的生活氣息和時代氣息。
上一篇:《長生殿·密誓》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長生殿·窺浴》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