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②。
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發艷照里閭。
南窗北牖掛明光③,羅帷綺帳脂粉香。
女兒年已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
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誰與同!
[注釋]
①伯勞: 鳥名, 亦名博勞。 《古微書》: “伯勞好單棲。”這首詩《古詩所》云: “一云紹古歌”,《玉臺新詠》 《樂府詩集》等作“古辭”。
②黃姑: 或作何鼓、河鼓。《爾雅》: “何鼓謂之牽牛”。《荊楚歲時記》: “河鼓、黃姑,牽牛也,皆語之轉。”
③一作 “桂月光”。
[賞析]
“東飛伯勞歌”是樂府詩體,截取詩的首句為題。后世多用來寫別離相思,這首詩卻是表達單方面的思慕之情。《古微書》云: “博勞好單棲”,詩中正用以指獨處的女郎,則 “東飛伯勞”可為一篇內容的重點,詩題與內容是一致的。
首二句是樂府詩常用的比興手法,以勞燕分飛指分離,以牛女指會面艱難。但在詩中詩人卻以牛女的能夠按時見面反襯燕勞的分離,再以勞的獨居象征人的獨處。牛女向來以悲劇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詩中抒情主人公卻把他們當作幸運值得羨慕的對象,則其對獨處難以會面的感慨可想而知。時,按時,據牛女事,當是每年一次; 倘從大的時間流程特別從他長時相思而未謀一面的心理看,這個一年一次未嘗不是很值得羨慕的。
“誰家女兒對門居”,“誰家”不是疑問和詢問,而是含著贊嘆。對門居自然知道其姓氏來歷,偏偏要說“誰家”,似乎由此可以得到打聽的借口,進一步熟悉她的情況,以便接近她。“對門居”三字是詩的著意之處,對門居不相識相見,正是他的遺憾所在,痛苦所在。
以下五句描寫這位女子的種種美好。“開顏”句說她笑容明麗,好像明月一樣能夠使鄰里生輝。笑最能體現女性的美,《詩經》所謂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南窗”二句說她不但長得很美,且很懂得美,很會打扮自己,十五月明之夜,南窗北窗灑滿天上的桂影,她躺在綺羅帳里,脂粉香隨風四溢。“女兒年幾十五六”二句寫女孩子的年齡,及膚色之美。漢樂府 《陌上桑》: “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年齡小也是女孩子顯得嬌媚的一個因素。
這幾句寫到女孩子的笑、打扮等,多用側筆,對美的直接描繪只有 “顏如玉”和 “窈窕”兩處,“照里閭”從他人的反應著筆,“南窗北窗”和 “綺羅香”則是以其居處環境為渲染,以明月為襯托。這與《陌上桑》通過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及使君對美的驚詫反映出來略有不同。《陌上桑》展示的是盈盈流動的動態美,這里寫的則是一種寧馨的靜態美。
“三春已暮花從風”就眼下時景以起興托意。這位女孩子美則美矣,可是,太自矜自持了,與他對門相住,并不接受他的愛慕,不理會他的心曲。他便對她微諷: 春天再好,也有春去之時; 姑娘你雖然年輕美麗,也難永葆不衰,你不看見樹上的花,姹紫嫣紅,千姿百態,卻也要隨風飄落? 你空自留下惹人愛憐的身影,究竟要與誰同處呢?這里包含有自身的焦急之意及怕對方違時凋零的心情。
詩家常以女性貌美比喻自己富有才華和能力,以 “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 《青溪小姑曲》) 比喻自己懷才不遇,不被人賞識,這首詩雖在以美麗女性喻隱逸不出世的賢者與上相似,用意卻正相反: 不是文人式的“自薦”,而是寫他希望得到某一高士或某一美好事物而不得的心情,結尾句含意深厚,皇帝與一般詩人有時就存在一些差別。
上一篇:周穆王·姬滿《東夏歌》
下一篇:梁元帝·蕭繹《烏棲曲》